1、绪论:懂得“花钱”与“赚钱”的小道理

2021-08-23 15:50:47462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灰鸽叔叔/从公众号、朋友的号、音频、博雅、朋友圈、网络搜索/一直想给大家认真准备一点有意思的小东西/这个内容,准备了差不多三个月左右,叫做游戏里的财商周,副标题叫做“懂得赚钱与花钱的小道理”——那是我今年上半年几场线下讲座的小标题,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既有用,又能让孩子听得进?我会慢慢告诉大家。


在这期内容里,我们将主要解答五个问题。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五个。第一个问题,我们研究的是必要性;第二个问题,告诉大家现状;第三到第五个,与其说是秘密,不如说是认知的误区。在做线下讲座的时候,我会提一个问题,同学们举手都很踊跃,但答到点上的孩子非常少,甚至于,答到核心点的家长也很少。每次我揭晓一个答案,大人小孩要么张大嘴,要么拍脑袋。所以,我觉得告诉更多人,应该是个很有价值的事情。


其实说“财商”两个字的时候,我是有点犹豫的。因为一说它,大家就会想到上市公司,想到央视二套,想到第一财经。不是那么回事。人为把财经高端化,让大家觉得是少数人的事情。说商业,感觉也有点大,好像在教大家管理公司。拼起来就是教孩子理财管钱继承家族企业,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秉持着这个看法,那赶紧,千万点击右上角退出,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毕竟我都不知道你是什么家族企业。我这里教给同学们的是“如何通过身边的小事看问题”。在我眼里,财商从来不是专业名词的堆砌,而是身边的点点滴滴。从你出门买瓶酱油,到去游戏机房玩娃娃机,其实都有一些有趣的商业道理。


可能你是家长/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烦恼。当我们觉得要精打细算的时候吧,有大人会说,哎呀,你怎么那么抠门啊,你这个不是节约,是小气啊,好,你说我不小气,我注重分享,然后又有大人说,哎呀,你这个说不把钱当钱,是浪费啊。这就很气人。区别道理在哪里呢?我们的教育是不是除了问题呢?同学们冤枉不冤枉啊?


当然有问题。一个个说,那些把浪费当做大方的人,从小到大,你们的大人可能做了这么一件事:不管你们需要买什么,总是很容易被满足的。各种各样,买;然后呢,当你要给出东西的时候,比如把钱给乞丐呀,地铁上要饭的啊,大人都会夸,小朋友你好有爱心啊。同学之间也是,花钱请客,收获一片赞美;这就是奉献精神的滥用;反过来,把小气当节俭的那部分,比较惨一些,小时候不管买什么都会被拒绝,说不行,浪费钱,家里也秉持着能省则省,不能省也要省的原则,谁买了个新手机、新电视机、罪过啊,浪费啊,旧的还没坏呢,一有那个缝缝补补的劲头,就说,哎呀,好的,有吃苦精神。这个边界、尺度拿捏好,大概算是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拿捏不好,就是浪费和抠门。


所以,哪怕从最基本的道理来讲,对孩子讲财商依然有必要,正如我说,哪怕没有赚钱与花钱的主导,也有了解赚钱与花钱的必要。他们其实现在已经在接触钱了,接触经济运行规则了,带偏很顺利,例如成年人都会带偏呢,小区里老人都在买不知道哪儿的理财产品呢。但在教育的时候,尤其是课堂教育里,这一块儿是不太涉及的。在学校里的思考:如果人人都谈奉献而没有报酬,人人都不愿意消费并把它看做优点,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几乎所有的课堂教育,都会重点强调无偿奉献,不太强调劳有所得,孩子会觉得“劳有所得”是一件不太好意思的事情。你们会给出怎样的回答呢?大多数孩子都说可能不愿意持久做下去,有一个孩子讲得特别好,说世界不会更美好,只会变得更虚伪,人也会变得更懒惰。谈到“吃苦精神”和“控制消费”的时候(这也是课本常见的灌输),有个同学说,如果大家都那么克制消费,那很多工厂就得停工了,会有更多人失业,最后大家反而更穷。这就是更深度的思考。


回到话题的必要性。这些道理除了我这里,有没有地方可以知道?当然有。其实我们每天的电视啊广播啊许多专业公众号啊都会谈到,但一说到财经知识和财商培育,别说小孩,大人都会觉得有些听不懂。为什么?无非三个成见,第一个,窄众,就是觉得“懂财经的人少”,或者说,等同于股民;第二个,就是术语太多了,什么做空做多、债券利率、同学要背的东西那么多,家长要做的家务那么多,谁愿意再去背啊。就算是股民,也知道一个代码你让我买就好了,大道理我听不懂嘛。第三个是形式,你打开电视,看财经节目,都一样,一个人到三个人,西装笔挺坐着聊天,连穿件圆领衫都不行。面部表情不丰富的话,看着都容易困啊。


怎么办呢?大家就说要搞财商教育,我也很认真地去搜索了一些关于财商的课程。发现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名词解释卡通化参与嘉宾低龄化。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还是书本上的那些内容,就换了个“形式”。例如书本上说,什么是汇率,现在是要教孩子嘛,就做个卡通,重新配个音,就是财商了。例如,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哟~我觉得吧,这个不是说没意义,但真听久了也有些无聊。而且这些知识,各位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碰得到,甚至于有些专业知识不学也不要紧。生活中用不到。给到各位家庭的,应该是更有意思的东西。我这几节内容,就会努力朝这个方向去靠。什么西装领带,没有。


9、我想了一下我们学习的核心:能用更大的视野看待问题,懂得一些事物运行的规律。这句话比较虚,感觉心灵鸡汤,那就说实在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全家都可以看,并且孩子能在乐趣中获得道理”。什么道理呢,那就是年幼时懂规矩,知道“什么钱该挣”、“什么钱该花”;年老时不受骗,知道“陷阱在哪里”“常识在何方”。这总够实用了吧?这算不算财商领域的话题呢,当然算。听起来是不是好像很简单?不,一点儿都不简单。下面我就说说,我在线下活动时,让同学和家长想不通的三个误区。


10、第一个误区,叫做“赚钱”的小秘密。现场提了一个问:小明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带到学校卖,算不算会挣钱?现场吵翻了天,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一半一半。支持的人说,把闲置的东西卖掉,当然算啊。或者我外面2块钱买来,学校里3块钱卖掉,这是有生意头脑啊,这是商业意识的萌芽;反对的人呢,都是些老实孩子,说哎呀,这个会影响学习啊,或者影响同学关系。我就说,只要你们回答到点子上,我就给你们一个奖品,结果呢,大家回答了十几分钟,都没人猜到我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什么呢?大家看看这一页的课件。最左边的东西是什么?大家很熟悉对吧,发票。我就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你们把东西卖给别人的时候,能提供发票吗?好,就算我退一步,你们会想到提供收据吗?或者说,有没有什么能证明这次交易、商业活动产生的东西呢?大家马上就傻眼了。马上有人说,哎呀,这事儿要紧吗?孩子们,这事儿可要紧了。为什么我会提到这个?因为在财商教育领域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叫做契约。我们在做探索做尝试的时候,契约精神是要率先树立的。就跟我们打工要签劳动合同,不然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商业交易要有凭证或者记录,不然买卖双方的权益都很难得到维护。孩子在学校里卖东西,要有好多前提条件,比如,你这东西得合适,因为你的消费对象是同学,未成年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时也不买菜,可能根本不知道它值多少钱。淘宝上卖20还包邮,你忽悠同学30买下来,这不是有商业头脑,这是坑队友。比如,你要提供凭证,对接售后,人家买了你的棒棒糖吃坏了肚子,你不能说我不管。价值和售后,都是商业活动一定要考虑的事情,你不能说我是孩子我在尝试所以我可以不做。不行。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说小孩子做做小买卖,是聪明,是尝试,可以让他自己先试试,遇到问题我们再纠正。错。我说的契约精神是在尝试之前就要知道的。我们过马路都要看红绿灯吧,你不会说,让孩子去尝试,遇到问题再纠正吧?契约精神就是商业活动的红绿灯。现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商业纠纷,一大半都是没有契约精神导致的。为什么我反对在学校里做生意?组织的义卖不算啊。因为从时间精力来看,我们也很难去做售后,去提供收据。


第二个问题关于理财。情况好多了。问题就是把零花钱放抽屉和储蓄罐里算不算理财嘛。同学们都说不算,估计卖储蓄罐的得恨死我。


这个问题就乐观很多,而且可能大人更关心,理解起来也不费劲。我就稍微简单点说。天底下的理财,考虑的无非是“会不会亏”。但会亏有两个认知:一个大家都知道,钱少了,10090了,这是明亏;还有一个,钱多了,但没跑赢物价涨幅,100102了,挺好,但门口的煎饼果子是4块涨到5块了,原来能买25个,现在只能买20个了,这是暗亏。怎么办?第一个好好挣钱,第二个,给钱做好规划。例如我认识一位朋友,她给我推荐了1234原则,跟大家分享下:例如,十分之一是刚性支出,十分之二是意外支出,十分之三是高收益高风险支出,十分之四是稳健型支出。当然这指的是中产家庭,如果收入有限,那肯定要把第三项的一部分移到第一项去。但不管怎样,你们会发现一个道理:就是家里的钱,是放在许多篮子里的,不会放到一个地方去。这其实是理财里挺重要的道理,但不少大人也听不进。尤其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很容易出问题。如果你家里有这个苗头,务必把我的节目推荐过去。


第三个问题是“花钱”。问了一个让学生尖叫的问题。可有意思了。学生以为我是去做思想工作的,纷纷表态这是乱花钱要做一个好孩子。我说充值也不是违法嘛。我们去汤姆熊玩和给游戏充值其实道理差不多。然后孩子就陷入了欢腾,觉得你们看,灰鸽帮我说话啦。但我说,不违法不代表一定要做啊,就像吃龙虾不违法,但没必要顿顿吃啊。而且,归根到底,钱在谁手里谁说了算。你自己不挣钱,你问父母要钱给游戏充值,还理直气壮,就很气人对不对?你好歹低声下气一下嘛。


后来我就给大家分析了一下,游戏充值消费没问题,但未成年人可能会遇到的一些诱惑。大家看课件右边,上排是我小时候玩过的游戏,魂斗罗双截龙超级玛丽,下排可能是现在孩子喜欢玩的游戏。我们小时候玩游戏,买游戏卡也是要花钱的。那问题来了:两个年代的游戏,除了画质不同,有没有其他差异呢?能否随时中止、不充钱是否体验很差、充值的目的是不是加快游戏进度。这就会诱导不断加码充值,大人都很难抵挡住这种诱惑。目前游戏的分级制做的不是太到位,所以,如果符合上面三个特点的游戏,对未成年人来说,尽量还是远离。


上面这三个,主要讲的是挣钱、理财、花钱的道理。是不是还算有意思?这三个道理,在财商这个领域里缺一不可。只懂其中两个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活得没质量、变成无底洞、太惨了(靠理财成为富翁的都是白日做梦)。


那么在未来的几节内容里,讲什么会让孩子懂得这些道理呢?而且愿意让他们听呢?我想了想,我还算有个独特的本事,既然孩子确实都喜欢玩游戏,而且我们小时候也玩游戏,那我们就从游戏里的一个个小细节聊起来。你玩过的话,觉得哇居然这里头还有这个学问,没玩过的话,也保证你能听得懂。就像各位同学,聊游戏的时候绝对有代沟嘛。你跟他们说出了个新皮肤,他们肯定一脸糊涂。家长还当你游戏上瘾了呢。而且在我认识的人里,讲经济财商的人不太玩游戏,玩游戏的人又不太懂教育和商业,哎,各位,我行。让我拉平代沟,各位同学,拖着你们的家长一起,得到这份很意外的收获。那么作为引子的几组游戏,大家在画面里可以看到。有些是孩子们喜欢的,有些是大人们曾经玩过的。玩的时候,大家肯定想不到,这里头还有那么多可以借题发挥的东西。那就让我来说给大家听。


第一节叫做《阿土伯的发财路》。阿土伯是谁呢?记得点开看。最后提醒,我们的内容是匹配社群的,大家可以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入群,我也在里头,另外呢,我的公众号叫“灰鸽叔叔”,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可以添加了看。最后呢,毕竟付费内容嘛,所以我还准备了一些定制文具礼包,如果您入了群,在限定时间段里,我会做个抽奖,哪怕成不了学霸,我们这几节内容听下来,也绝对能让你大有收获。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672515697

真的不错

猜你喜欢
懂得

红乐队主唱秦臻潜心二年创作2018乐队新专辑第二首最新单曲《懂得》感人的旋律,磨心的词句,用心诠释着爱的意义...

by:华语音乐

斗懂得

铭记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的见识和谋略,可以从熟读历史中得到发展关注我,每天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

by:旧梦破碎人心

懂得原谅

不擅长放下的人,大都擅长掩埋

by:蜗牛睡眠

生死之间 | 懂得死亡才懂得生命

《生死之间》(又名《超越死亡之门》BeyondDeath'sDoor),作者罗林博士(Dr.MauriceRawlings)曾是美国多家著名医院的主治医...

by:20190605

《懂得生命》

《懂得生命.在自我探索中成长》是【英】麦基卓和【加】黄焕祥合著的一本心灵成长书籍。作者是海文学院创始人,在这本书中,教我们探寻内在自我、重建外在关系、深切体会...

by:心之谷的Nausic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