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知胜之道二: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能胜

2022-10-13 23:21:0403:57 22
声音简介

《孙子兵法》提出的知胜的第二个方面:“识众寡之用者胜”,即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能胜。

这里面有三层意思。

一是知道需要用多少兵。

秦王政要灭楚,朝廷开会问需要多少兵马,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说“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当然喜欢李信,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结果打得大败,七都尉被斩,成为秦军少有的大败仗。

秦王于是赶紧去给王翦赔礼道歉,请他出山。王翦的条件还是六十万兵。

王翦率军到了楚国,驻扎下来,营门一关,也不出战,每天就开运动会搞体育比赛。他兵多,楚军也没法来攻。就这么耗了一年,楚军熬不住,开始频频调动。楚军一调动,露出破绽,他就挥师出击,一举灭了楚国。

二是知道兵少时怎么用兵。

这对于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就体现得完整细致。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要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要实施积极防御,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三是你能带多少兵。

这是一个管理能力,一个组织动员的能力。你能带一个班?一个排?一个团?一个军?

我们都知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即他可以带成百上千万的兵,而他的领导,刘邦呢,韩信说,最多能带十万,多了就搞不定了。

所以,带兵打仗,老百姓都喜欢谈谋略、勇敢,因为有谈资,有故事,可广为流传。但还有一个不被人们挂在嘴边的组织、动员、管理,就鲜有人谈了。因为管理上的事讲起来很枯燥,人们不爱听。

韩信打仗的本事大?为什么比别人都大?他谋略当然厉害,勇敢不是他的强项,当年受胯下之辱就可见一斑了。韩信的超级强项带兵管理。我们可以想一想,管理一百人和一万人,可不是一样的管理。而他带兵百万,就像带一百人一样方便。这是管理本事。

所谓“治众如治塞”,这就要有一套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了。从前打仗,从小到大战斗单位都有设计,古代打仗最小战斗单位是五个人。戚继光剿倭寇,设计了十二人一组的鸳鸯阵。林彪发明“一点两面三三制”,以三人为最小战斗单位。从三个人一个战斗小组,到上百万的大军,他指挥起来都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方便自如。

这就是识众寡之用,其中就有一个组织管理体系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

by:请叫我刘财福

孙子兵法

通俗通透解读经典战例,逐字逐句讲透兵法原意

by:KellyWang1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著名的军事书书

by:衍修朗诵

孙子兵法

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

by:米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