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春秋开篇之公羊传解读下

2021-09-12 18:42:0628:56 92
声音简介


历史意义

《春秋谷梁传》是中国汉代经学派的经典之一。该书是研究战国至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读《谷梁传》可以看《十三经注疏》本,汉代何休解诂,唐人徐彦疏的《春秋公羊传注疏》,晋人范宁集解、唐人杨士勋疏的《谷梁传注疏》 (均为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或清儒庄存与、刘逢禄、孔广森、钟文烝、侯康等人的相关研究。汉代以后,《公羊》和《谷梁》关注的人不是很多,只是到了晚清,公羊学有过短暂的复苏。但在汉代,二传可都是立为博士官的显学,尤其是《公羊传》,可是用来“《春秋》决狱”的利器,能够流传两千年之久,其在思想上、语言上有不可抹煞的价值。尤其是是探讨汉代的学术思想史,就更是不能不了解《谷梁传》。

范宁所做《谷梁传序》,写得漂亮,文字也很美。比如讲到孔子“因鲁史而修《春秋》”时,讲到“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申。义之所抑,虽贵必屈。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运者无所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说得还是比较夸张的,毕竟春秋三传彼此都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宋襄公的评价,《公羊》和《谷梁》就截然相反。

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与楚师战于泓,说些什么“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之类的话,最后大败,受伤而亡身。(《左传》)

《公羊传》云:“已陈(列阵),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把这个脑袋不甚清楚的宋襄公大大夸奖了一番,甚至还和传说中的贤君周文王相提并论。

《谷梁传》二十三年与此不同:“兹父之不葬(意为宋襄公死不书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一句话,根本不配当国君,死了就死了。

范宁在《春秋谷梁传序》中,还曾把三传作比较,说出一番很高明的见解:“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有失。若至言幽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而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走马春秋/锋剑春秋

《走马春秋》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讲述孙膑被庞涓所害刖去双足,后来孙膑装疯卖傻被淳于髡救回齐国,封为南郡王后屡建奇功,遭奸妃陷害,被逼归山,乐毅...

by:紫陌佛尘听书场

春秋

周王朝为避犬戎之乱,搬京于洛邑,曾经的天下共主一蹶不振,原有的大国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礼崩乐坏),各国纷纷适时而起,掀开了春秋争霸的大戏。地处中...

by:冰瑶_2s

锋剑春秋•列国春秋•六本

心兴秦,六国当灭。上界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奉玉帝敕旨、千佛牒文下界,托生为王翦,承担统一六国的大任。这王翦,奏请秦始皇御驾亲征。首战赵国界牌关,杀死廉颇之子廉杰...

by:流彩鸿

走马春秋•列国春秋•五本

邹王后身为王后,却心肠狠毒,趁齐春王封孙膑为亚父为他庆功之际,用毒酒害孙膑不成,反被赐死。后其二女儿邹赛花,被闵王册封为妃子,住进西宫,从此,奸臣当道,国无宁日...

by:流彩鸿

英烈春秋•列国春秋•三本

主要写天宫牡丹仙子下凡,托生在无盐成为丑女钟离春。齐宣王封之为娘娘,她联合燕赵,威慑秦楚,打败韩鲁宋吴诸国,使齐威震天下。后变为仙女重返天宫。

by:流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