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文武兼备的孔子

2023-11-01 10:15:2513:23 787
声音简介


孔子的弟子冉有在率兵征战时有勇有谋,被季孙称赞。冉有却说其征战的技能是师从孔子,自己只是学到皮毛而已。孔子听说冉有率兵退敌,称其合乎道义,可见孔子对武略也是深有造诣的。

正论解第四十一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招虞人以旌,不进,公使执之。

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

孔子闻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


齐国书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樊迟为右。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乎,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齐军遁。冉有用戈,故能入焉。

孔子闻之曰:“义也。”

既战,季孙谓冉有曰:“子之于战,学之乎?性达之乎?”

对曰:“学之。”

季孙曰:“从事孔子,恶乎学?”

冉有曰:“即学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文武并用兼通。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

季孙悦。

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孙于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


各位听众好。这是《孔子家语》的第四十一篇,正论解。所谓的正论解呢,就是一个君子对于是非对错的一种评论、评价。那君子怎么样看事情呢,怎么评论这个社会哪一等人,什么样的人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呢,就是叫做正论解。我们现在来看它的内文。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齐的齐候是指齐景公。出田那个田指的是田猎。就是去打猎,古时候都是借这个冬季的时候没有农忙嘛,然后就去打猎的时候,顺便要训练一下作战。


招虞人以旌那么这个虞人就是管山泽的人,管林场的人就叫做虞人。用旌旗来招虞人。那旗杆上装着五彩的羽毛的旗帜,这个旌本来是招卿大夫用的,那么他拿错了旗。本来他应该是要拿一个皮冠,才是招虞人的。因为古代招什么人用什么东西,它是都不一样的。他拿错东西了。


不进,所以这个虞人看他拿错东西,那个是招大夫的,不是招他的身份的。所以他虽然是看到他在招他,也知道他在招他,可是不敢前进。公使执之然后齐景公就很生气了,叫这个人要把他抓来。


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那么这个虞人,他也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素养的人,虽然只是管管山泽,还饱读诗书。他说过去先君所定下的这个制度,田猎的时候,用旌旗招大夫,用弓来招这个士人,士就是基础的公务员,用皮冠来招虞人。


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他说我是学先圣先王的道的人,因为我没有看到你用适当的东西来招我,所以我不敢前进。然后这个齐景公听这个虞人讲的也很有道理,其实这个是我自己拿错了嘛。“乃舍之,就把这个虞人给放了。


孔子闻之,曰孔子听到这个虞人跟齐景公这段对话的故事,说:“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孔子说,哎,这个故事真是太好了,这个虞人做了很好的示范。守道不如守官,守着道,什么道?就是守着你的分位的道,守着恭恭敬敬,守着顺从的为臣之道。不如守官,不如忠于你的职守,忠于你的分位。


君子韪之,说一个君子听到以上齐景公跟这个虞人之间的故事,都会认同这个虞人的做法。韪就是正确的,叫做韪。君子会认同这个虞人的做法。虽然他知道齐景公在招他,可是因为所招并不是属于他分位的东西,所以他不敢前进。


在《孟子》里面就有这么一段就谈到这个事情,就是讲孔子怎么褒奖这个虞人。他是说:“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这个元就是头颅、头脑。他说一个有志节的人,不忘在沟壑,虽然有可能死在沟壑,但是他不忘他的志节呀,他还是不忘要执行他的职守,他会奋战到底的。勇士不忘丧其元,一个勇士上战场,他不忘他的职守。他不可以说,有了安全的顾虑,所以我就不勇往直前了。勇士的职守就是勇往直前嘛,虽然是这个头颅有可能被割下来了,可能战败,这个是在所不惜的了。


那孔子为什么用这么样好的话,来褒奖这个虞人呢?各位你想,那个虞人明明知道说伴君如伴虎,他眼前是那么大权势的诸侯,对不对?随时可以让你的脑袋瓜掉到地上,对吧?那你也知道说他明明在招你,而且招了好几次已经在生气,对吧?然后他还是敢不前进,那这个人的勇气也是相当了得的。因为动不动就要头脑就要掉下来,是不是?然后他坚守他的这个职守,然后留下给我们了这么样一个好的榜样。这个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要专注在他分内的事情,把他的职守给做好,分外无求的意思。


下一段,齐国书伐鲁齐国一个卿大夫叫国书的去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那么这个季康子是鲁国的三家之一,那既然有别人来伐我们,我总要派大将军出去作战。那大将是谁呢?就冉求。冉求率左师。通常就是左军右军,他率左军来防御。樊迟为右,樊迟就是当右将军。


然后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就是说儒门呢,就是这个知书达理的这个门派,怎么样冉求也会带兵,樊迟也会带兵呢?他们都是孔子的弟子,对不对?孔子又不打仗,怎么他的徒弟会打仗啊?其实他们打仗的技术都是跟谁学的?就是孔子。但是实际上没有跟任何人打过一场仗,但是怎么样上战场的那一些战阵,那一些技法非常的熟娴。


师不逾沟,师不逾沟就是说冉求所带的士兵也好,樊迟所带的士兵也好,不愿意越过城池去迎战。


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乎”。樊迟他是说这些士兵不是不能打仗,而是不信乎,他不相信能打胜仗,或是对于鲁国的向心不足。请三刻而逾之”那说你给我三刻的时间,我来整顿士气,我来跟他们晓以大义,然后就会越过护城河出去打仗。踰之就是走过护城河的意思了。三刻的时间大概四十五分钟。


如之。众从之如之,就是季康子给了他三刻的时间,然后这个冉求利用这三刻的时间就晓以大义。众从之,然后将士就跟着冉求去奋战了。师入齐军,齐军遁。然后他们很勇敢,骁勇的杀戮齐军,然后齐军就被溃散成两边开始遁逃了。


冉有用戈,故能入焉。那他为什么大家肯跟着拼命呢?因为冉有用戈,用戈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将军是带在前面的,将军不是在后面喊的,自己带着戈奋勇杀敌去了。


那我们就不知道,看《论语》都没看出来冉有什么时候,暗中练的这些刀法、枪法,我们都没看到,我们只知道那个子路会打仗,对吧?哪里知道冉有樊迟没事的时候也在那边舞刀弄枪的啊,就在那边练功夫啊,也能够跟人家打仗。


故能入焉,所以这个三军将士看我们的将军都身先士卒了,那还有什么话说。那这些孔门的弟子也是能言善道的,能够讲古圣先贤的道理的人呢,稍微激励一下那个士气就被激昂起来了。


孔子闻之曰:“义也。”孔子听到说冉求、樊迟带兵的这一段小故事,他说义也。那虽是个读书人,但是也要能文能武嘛。那该读书的时候,该知书达理的时候,当然就是文的了。但是现在带兵当然就是要武的嘛,能够奋勇杀敌,这是合于义的,说义也。


那这个就是我们学道,要知道大小先后。国家有难的时候,不是在那边比谁知书达理的时候了。也不是在那边讲说,哎呀,大家坐下来好好讲嘛,别打架。你这样讲是可以,他们会不会听啊?不会听的。所以必须要有霹雳手段,有的时候才能够止住更多的流血。就你要流少部分的血才能够止住更多的血。那么这个时候必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虽然是以武力,但是合于义。


义就是为了要把这个仁给圆满了。义其实就是仁,但是以不得已的手段而完成了仁,那个就叫做义。说义者宜也,义者权也,权变的权。所以各位现在了解了,读书人不只是文绉绉的,这样知道吗?好,但是不要听我这样讲,整日横鼻子竖眼睛,还是要以文雅为体啊,然后要懂得权变就是了。


既战,季孙谓冉有曰:“子之于战,学之乎?性达之乎?”既战,就是打仗完毕了,已经打胜了。季孙就问冉有说,你这么会打仗、会带兵啊,学之乎?性达之乎?你去外面学的吗?还是你本来就会的,天生就会的?对曰:“学之。”说我去学的啊。 季孙曰:“从事孔子,恶乎学?”他说你一向都只跟随孔子啊,你哪里有什么时间去到外面去学打仗,学军事呢?


冉有曰:“即学之孔子也。”说我正是向孔子学的。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文武并用兼通。”说你不了解孔子,孔子是一个大圣人,他是无所不包的,该就是包括。他说文武他是兼通的。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说就这么几回,刚好听到了孔子在讲这个战阵之法,怎么样激励士气,怎么样带兵打仗,怎么样打仗打得有理。


孔子曾经很感叹说一句话,他说:春秋无义战。就是春秋这么四百多年来,打了无数场的仗,几百场都没有一场义战。曾经有几度,孔子希望打个义战,可是他的诸侯都没答应。就是说有可以出兵的去相助的这个机会产生,孔子向他的诸侯建议,诸侯不敢出兵。要是出兵的话,就有几场义战可以看,但是呢春秋无义战。

那这一场打仗是齐国来伐鲁,那我们不得已而应战。但是这中间之所以为什么被伐,为什么要应战,这个中间还有很多故事啊,也不是一场义战了。只不过如果已经是不得已而当了人家的将军,总是要带兵御敌打仗,对不对?就以这个部分来看,是义的啊。


说我刚好听过孔子讲过一些战法,犹未之详也,可是呢还没有机会听到他的全部,我就听他的一点点,就能够打这个胜仗了。这个简单哪。


季孙悦季孙很高兴。悦就是很高兴。高兴什么呢?高兴原来孔子有这样的才干,我都不曾看过他教军事,他的弟子只是听一点点,这么样有带兵之才呀!


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孙于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孔子听到说,这个季氏可以说是有那个肚量,当别人有才的时候,他能够满心的祝福,满心的喜悦,这算是一个有肚量的人啊。可谓悦人之有能,对于别人有才干,他会很高兴的。这个是正常的事情,别人有才干我们就可以好好的,然后接受他的领导,好好的来使用他的才干等等的。


那么我们现在的人常常心怀嫉妒,就是说别人有才干的时候,我们会怎样啊?我们会怪怪的。实际上你拿他也没办法,但是你就是会怪怪的。这个就是一个心量的问题。


那为什么孔子讲这个话,因为孔子不论到哪个国,就算他的国君是很欣赏孔子,但是孔子后来都没有能够留在该国服务,原因就是因为满朝的文武都抵制谁呀?就抵制这个孔子。所以不论是那个很有年纪的,还是读很多书的,就没有嫉妒心的,并不是的。然后他去齐国那个晏婴就很排斥他啊,想尽办法把他给挤走了。


所以我们看这段,我们就知道说,以后人有长才,那么我们要祝福他。然后让每一个有长才的人都能够发挥在适当的地方,这个才是一个君子所为。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笑长同学

主题:操守,守官,守道 简介: 在“卧槽”横行的现代社会中,“操”是最高频的口头语,到处都是跳“操”的,到处都是一片欢乐无极的表象,一浪盖过一浪,就害怕被别人拍在沙滩上。 没有节制的“操”,称之为没有操守,没有操守就没有作为,如同农民地里的徒长枝,拼命疯长却不开花结果。如果人为没有自然规律的节制,就称之为和大自然拔河,就要被官办法办。如果官也没有操守,君就无法调度,百姓就没有了学习追随的对象,就会天下大乱。因此守道必守官,守官必要有操守,不然就是天下卧槽! ​ ​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文武香球

元顺帝时,山东历城县龙山位之子龙官保,在月珍观内攻读。一日,他误入总兵侯公旦家花园,见榻上有香球罗帕,即以自已所系香球易之。总兵女月英至园中寻觅香球,邂逅官保,...

by:蔡蔡_fy

文武英雄会

本书讲述的是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女色,而且李隆基宠爱奸臣让奸臣当道,使唐朝由盛转衰,而当时的文将正是李白大诗人,武将是郭子仪,他们携手治国的故事。

by:忻筱羽

满朝文武擒盗妃

【内容简介】一场意外将她带到异世,二十一世纪的神偷慈善家不改老本行,依然盗富济贫,乐此不疲。人前一本正经,温良无害。黑夜化身大盗,偷金窃玉。谁敢惹她,偷谁!神出...

by:橘子有声

文武全才辛弃疾

辛弃疾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

by:圆柱文化

英文武侠小说

英文美文选读如需后续章节,请关注私信留言。喜欢士孟语声的作品,想听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订阅本专辑吧!请在节目下方留言,您的留言会鼓励Simon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

by:庭愷Tingkai

文武群英的朗读专辑

茫茫尘世,纷与愁,我在独自行走。时间在流淌,溪水在流淌,多少年来,那么多优美的文字无时不刻也在流淌,听……

by:文武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