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vol 37 艺见 | 把巴黎凯旋门包裹起来这事儿怎么做到的?

1.一场壮丽而浪漫的包裹

2.即将消失和存在的东西

3.什么是“大地艺术”?

4.巴黎新桥、柏林国会大厦、罗马长城、迈阿密的海报的群岛...万物皆可包裹

5.艺见:艺术的真谛是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胡艺瀚

哈哈哈,多谢支持!给你返还交通补助

回复@胡艺瀚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Lasena

听最后几句话,我提前下了地铁

胡艺瀚 回复 @Lasena

哈哈哈,多谢支持!给你返还交通补助

暖风过境_uL

以后会不会有人包长城呢?或者用其他的艺术形式

胡艺瀚 回复 @暖风过境_uL

其实,还真有过包裹长城这样的艺术策划呢,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落实下来。

意哲设计

如果一个很难让人感受的内涵意境与美感的东西,也能称为艺术的话,那是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了,当这些普通人随便弄了一个很难接受的作品时,是不是也可以被称为“正是这种让人饱受争议的作品才是艺术的所在”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呢?

爱知识的芝士姐

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最终目的就两个:一是美,一是意境。而“美”和“意境”这两者偏偏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艺术作品是获得了每个人的欣赏与共鸣的。 像凯旋门被包裹的这一艺术事件,我就很难get到其中的美和意境。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亲身站在凯旋门面前,我被它的建筑风格、立体结构、精美浮雕、历史价值等等震撼到了,现如今它被包裹于丑陋的聚丙乙烯织物里,我真的get不到任何美感。 再说说“意境”。谢谢主播的解释和指点,才明白了这件“艺术作品”背后的含义。只是,这种需要大量刻意解读才能够get到的东西,是不是恰恰就是缺少大众共鸣的体现呢?

理想青年66

胡老师的节目太棒啦

当前评论用户

220824万

简介:独立女性创业家、生活美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喜马拉雅首席美学鉴赏官”。曾旅居巴黎,采访过数十位欧洲政府首脑和商界领袖,也深谙欧洲的美学理念、社会礼仪之道。喜马拉雅《随艺听欧洲》、《奢侈品普及课》、《穿搭美学课》主理人,她倡导的审美哲学不止于衣着和礼仪,更在于品格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