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氣病脈証並治第十四

2021-10-10 06:13:1117:33 30
声音简介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窠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為脾脹,其狀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 裏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術湯主之。 跌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下之即胸滿短氣。 跌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穀,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跌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水不沾流,走於腸間。 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 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 伕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跌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 問曰: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脈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氣上沖嚥,狀如炙肉,當微咳喘,審如師言,其脈何類? 師曰:寸口脈沉而緊,沉為水,緊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始時尚微,年盛不覺,陽衰之後,榮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腎氣上沖,喉嚥塞噎,脅下急痛。醫以為留飲而大下之,氣擊不去,其病不除。後重吐之,胃家虛煩,嚥燥欲飲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面目手足浮腫。又與葶藶丸下水,當時如小差,食飲過度,腫複如前,胸脅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揚溢,則浮咳喘逆。當先攻擊沖氣,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當在後。 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腹痛加芍藥。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風水加術四兩。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茯苓湯方防己三兩 黃芪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裏水,越婢加術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越婢加術湯方見上,於內加白術四兩,又見腳氣中。 甘草麻黃湯方 甘草二兩 麻黃四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甘草,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風寒。 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麻黃附子湯方 麻黃三兩 甘草二兩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湯方未見,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檗汁,脈自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湯主之。 黃芪芍桂苦酒湯方 黃芪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曆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桂枝加黃芪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芪二兩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跌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脅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日氣分。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麻黃二兩 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術湯主之。 枳術湯方 枳實七枚 白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附方 《外台》防己黃芪湯 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病者但下重,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秦並天下

捨不得看完的中國史

by:长安集品牌创始人

针灸基础之十四经脉

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聚医堂”。

by:听友66235929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

背诵歌诀是学习针灸的性自由之路,十四经络分寸歌可以快速熟悉全身的穴位名称,对经脉在体表循行的路线有个基本概念,歌诀不厌千遭读,熟读深思妙自知!

by:健君谈易

十四

面对,面对每天的东升西落看着时钟走过的时刻日复一日何其多现实是自圆其说怎避免存在挫折自寻烦恼的人太多庸人自扰通病不过也许昨夜的你做了一个全新决策才找回的自我,一...

by:华语音乐

十四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十四经脉循行穴位分寸歌

十四经脉循行穴位分寸歌此歌诀可以帮助大家记忆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归经和定位,调理清晰,不易混乱。读会此歌诀就可以代替《脏腑十二经穴岂止歌诀》、《十四经脉循行歌》、《...

by:张子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