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372期:重阳节:愿我爱的人,被时光温柔以待

2023-12-02 09:24:2911:20 5037
声音简介


明代张岱在《夜航船》中写道:

“九为阳数,其日月应重合,故称‘重阳’。”


所谓九九归一,一元复始,万物更新。


尽管重阳节来临时,总是“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但我们的祝福和思念,只会更加浓厚。


作为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重阳这日,大家会宴饮求寿、登高祈福、茱萸“避灾”。


每一个习俗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含义,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我们浓烈的愿望和爱意。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一年将尽,送上四个祝福,愿我们所爱之人,皆被悠长的岁月,温柔以待。




九月九日:愿健康长寿,活到九十九


《西京杂记》中有言: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九十九,谐音“久久”,所谓“宜于长久”,故人们在重阳这个吉祥的日子,设宴求寿,愿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有的地方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开始“九老会”,即九个老人组在一起,轮流做东,以聚会之热闹,消除气候之寒冷;


有的地方则会在这一天吃长寿面,尤其是第一碗面,是给家里老人的,这长长的面,每一根都藏着对老人的健康的祝福;


还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补米缸”,子女会在这一天,为家中年满六十岁的老人添上一个装满米的米缸。


时至今日,更是明确规定了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这一日,敬老、爱老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了。


《诗经·小雅·蓼莪》中说: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父母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我们,把人世间最无私的爱,留给了我们。


而享受付出的我们,在能振翅之时,想到的是飞往远方,追逐自己的梦想,却不曾问起父母心中所想,不曾思考父母恩如何报答。


重阳节则年年提醒着我们自己,红尘奔波间,勿忘回头看。


人生沧海,最让人遗憾的,便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自古以来,颇有成就之人,皆是孝顺之士:


写下《天玄经注》的陆绩,六岁时,看到母亲喜欢的橘子,便会拿两个送给母亲品尝;


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年过七十,依然会身着彩衣,如孩童般嬉戏,博父母一笑。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在这个重阳节,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为长辈送去祝福:


愿长辈们健康长寿,活到九十九!






登高望远:愿神清气爽,活得潇洒肆意


《礼记·祭法》中记载: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与三月“踏青”相应,九月秋风起,叶落草枯,是为登高“辞青”。


所谓上清下浊,登高可避灾免祸,让身体健魄。


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在骊山下有一户人家,生活简朴,却热情好客。


有一天,天快黑了,家里来了一个算卦先生。


尽管家里很狭窄,男主人依然留下他,并让妻儿在灶房打地铺,把炕腾出来给算卦先生。


第二天,算卦先生要走时,热情的主人又给算卦先生备好了吃的。


算卦先生出门后,回头看了看这家人的房子,嘱咐道:

“九月九日,记得全家往高处走。”


就这样,到了九月九日,这家人听从算卦先生的话,爬上了骊山。


突然,半山腰冒出一股泉水,草棚子一下被冲塌了。


所幸屋中无人,大家知道这件事后,也纷纷在九月九日这天,全家人一起登高望远,避祸祈福。


在这个风高气爽的金秋,站在山岳之上,空气不燥,温度正好,眼中所望皆无障碍,自是心旷神怡,烦恼统统抛却九霄云外。


就如唐代诗人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所写: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不只登高,在重阳这一天,还会吃重阳糕。


《梦梁录》中便有记载:

“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曰重阳糕。”


在天刚亮的时候,把重阳糕放在子女的头额,口中念着祝福的话,希望他们可以“百事俱高”。


人生之路崎岖坎坷,保持一颗洒脱之心,就算走过重重弯路,也能事事皆往高处走,终到达峰顶。


在重阳这一天,不要忘了登高望远,看着远方,吃一块重阳糕,愿大家不被眼前的烟火迷眼,保持神清气爽,活得肆意潇洒!






饮菊花酒:愿家人在侧,团团圆圆


那年重阳,年仅十七岁的王维,看着万家团聚,唯有自己一人在举目无亲的他乡,感受着阵阵袭来的思念,挥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诗皆是相思意,打动无数人心。


时光兜兜转转,又到一年重阳。


这一日,李清照在屋里闷了一天,到了黄昏时分,才为应景拿出菊花酒,不想却让思念更甚,于是写下《醉花阴》这首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全词未有离别之词,却句句透着相思情。


中国人的浪漫,皆与团圆有关,这也是重阳节的意义之一。


不管是为老人求寿,还是登高祈福,皆是家人一起进行。


不只如此,因盛开在九月的菊花有吉祥如意、高洁、长命的象征,全家人一起赏菊便也成了重阳的风俗之一。


宋代《东京楚华录》中便写道: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菊花的繁多种类,无疑为重阳增添了无数色彩。


无论携父母、带孩子,还是挽着爱人,大大小小一家人,都会去赏菊。


曹丕还会因“菊芬然独秀”而赏赐给喜爱的臣子,孟浩然则对着菊花写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样的佳句。


更是有人会在这一日,头上簪菊,或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谓之“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时光荏苒,年龄越是增长,越明白家人的重要。


在这个重阳,最大的幸福,便是与家人团聚,赏菊对饮。


愿你我家人皆在侧,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插茱萸:愿去灾消难,一生安康顺遂


插茱萸也是重阳节不可少的风俗之一。


《花镜》中这样形容茱萸:

“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味辛辣如椒。


井侧河边,宜种此树,叶落其中,人饮是水,永无瘟疫。”


如端午挂艾叶,茱萸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素有“辟邪翁”的称号。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使者曾把中药“吴萸”作为特产献给楚王,楚王不知其价值,以为吴国戏弄自己,不容解释,便把吴国使者赶了出去。


楚王身边有一个姓朱的臣子,和这位吴国使者的关系很好,见此状况,便把吴国使者接到自己的家中,听说“吴萸”能治楚王的痼疾后,便妥善保管起来。


第二年,楚王果然旧病发作,腹痛难耐,朱姓臣子便拿出“吴萸”,楚王服下后,一会便不疼了。


朱姓臣子这才说出吴国献药的用意,楚王连忙派人去向吴王道歉,还大量种起“吴萸”来。


没想到,几年后,瘟疫四起,“吴萸”挽救了诸多百姓性命。


为了感谢朱姓大臣让“吴萸”得以流传,楚国百姓便把这种中药称为“吴朱萸”,后又有医学家为其更名为“吴茱萸”。


春秋交替之际,正是疾病高发时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这日,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香袋里携带,可以避难消灾。


晋代《风土记》中便记载:

“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以御初寒。”


在这个日渐一日复冷的季节,不要忘了泡泡脚驱散寒冷。


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祛病消灾,你我一生,顺遂安康。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珍惜当下,才能不负韶华。


在这重阳日,让我们一起:


停下脚步,为家中老人送上祝福,愿你们如重阳“九九”,健康久久;


仰望天空,放下心中苦闷的烦思,愿我们的人生路途,站立高山,放眼无碍,洒脱待之;


张开双臂,送家人一个温暖拥抱,愿人人都能拥有,这一方迷人的港湾;


2021年,已过四分之三,过去的时光,无需感怀,惟愿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皆平安喜乐,内心温存如初。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后期

后期小白的华丽变身大家好,我是晚风觅星河是个后期小白,正在慢慢成长

by:晚风觅星河

期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by:米娅0513

期待

《期待》是原海政文工团编剧、著名词作家王磊与原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大队政委、著名词作家言己联合作词,原海军北海舰队老水兵,大连新征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作...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