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明、清

2021-10-15 11:30:0325:26 35
声音简介

第四文化素养第一节历史常识一、中国古代历史:明清

明清历史

1明朝成立: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1328-1398)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领大都,元朝灭亡。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

明朝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明朝前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出现张居正改革;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恶性发展,爆发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2洪武之治∶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朱

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的仁宣之治)。

3废丞相权分六部∶

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以后再无丞相。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了内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等五殿阁大学士),权力极大。

在中央撤销中书省,设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掌管邢狱)、

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

三司分权∶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4厂卫制度∶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

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

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

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

卫之上。

明宪宗时增设西厂,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成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5、《大明律》∶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由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

和教训详细制定而成。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6、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年1398-1402)明成祖朱棣(永乐年1402-1424)

靖难之役∶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干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攻下京师南京,登上帝位。

7、明成祖朱棣时期(永乐年1402-1424)

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后世称之为“永乐盛世”。

8、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经历了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9、《永乐大典》∶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府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

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明以前古籍七八千种,近23000 卷。

10、明仁宗朱高炽(洪熙1424-1425);明宣宗朱瞻基(宣德1425-1435)

仁宣之治:

仁帝长得胖,有足疾,上位9个月后就病死了。从小就被朱棣喜爱和培训的朱瞻基即位后,和他爸爸都是重农,休养生息的政策,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蹇义、夏原吉执掌朝政,一时人才济济,多有建树,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宣德皇帝朱瞻基对明王朝的贡献不可磨灭,被称为太平天子。

9、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天顺年1435—1449)

土木之变一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

明英宗时期,瓦刺首领率军南下伐明,宦官王振怂勇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随后,于谦巩固北京国防,拒绝求和,击退瓦剌多次侵犯,并接英宗还燕京,史称"北京保卫战"。

最后,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明代宗,曾称景泰帝)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辟,明代宗贬为邮王,史称"夺门之变"

10、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成化年1464-1487)

八股取士;明宪宗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

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称为"八股文"。清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取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1、明孝宗朱佑樘(弘治1487-1505)

弘治中兴:明孝宗励精图治,被誉为“中兴之令主”,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后世称其为弘治中兴。

12、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嘉靖年1521—1566)

大礼议之争:朱厚熜是以藩王身份继位的,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皇帝不惜与群臣产生的争执。实际上是明代中后期争夺首辅权利的斗争。

13、戚继光抗倭;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很早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发生了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和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倭寇的斗争。

14、明神宗朱翊钧时期(万历年1572-1620)

一条鞭法∶张居正于明朝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

15《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徐光启,该书是大型的农业科学巨著,不仅是17世纪以前中国农学的总结,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业知识。

16《本草纲目》∶成书于1590年,明万历年间,作者李时珍,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17汤显祖(1550-1616)∶著名戏剧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是《牡丹亭》(可能是1598年)

18、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1620-1627)

魏忠贤(1568-1627)专权:原从继父姓李,名进忠,河间肃宁人。排斥异己,把持朝政议决议,与外朝进行党争。朱由检继帝位后,上吊自尽。

19、明崇祯朱由检(思陵年1627-1644)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年间,作者宋应星,该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徐霞客游记》∶成书于1641年由好友在其死后整理徐霞客日记等成书,作者徐霞客,该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

21黄宗羲(明万历年间出生,康熙年间去世)∶与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反对明末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倡导钧田税与“工商皆本”说。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清朝开国∶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23明朝灭亡:

李自成起义∶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

24清军入关∶

1644年,多尔衮的八旗军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击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大举进入山海关、政占京师(今北京)并开始统治全国。顺治为大清入关第一帝。(注∶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

25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荷兰侵略军。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 年,南明末帝年号)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永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 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26康乾盛世

又称"康雍乾盛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是我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27收复台湾∶

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一直控制在郑氏子孙手中。

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归福建省管辖。

28平定准葛尔∶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了多次战争

三征噶尔丹∶噶尔丹部叛乱,康熙三征噶尔丹,平定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巩固国家统一。

29、雅克萨之战∶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沙俄军队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战后,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黑龙江地区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30、广州十三行: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制定专营贸易的垄断机构。康熙年间,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棉花、茶叶、甘蔗、燃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明朝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最著名的是晋商和徽商。明清时期,背景、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31、文字狱∶扼杀人民思想的专制制度。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排除异己。文字狱历朝历代都有,以清朝的文字狱最为惨烈。清朝文字狱的开端,起于顺治,成于康雍乾三朝。

32扬州八怪∶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几位画家,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33管辖西藏∶顺治、康熙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赐予他们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的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4摊丁入亩∶1724年,雍正二年,直隶巡抚李维钧正式提出并实行。

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的"摊丁入亩"是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35军机处;

清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和六部等制度,并设立宣政院。

1729年,雍正设立军机房,1732年,改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36、改土归流:雍正时期,改土司为流官。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37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隆二十二年(1757年),迭经三朝,历时近70年,最终清政府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回归: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部冲破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回归祖国。

38四库全书;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的《四库全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

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39清朝小说∶乾隆年间产生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章回体小说《红楼梦》,分别把文言文小说和白话文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40、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1、海禁:明清时期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真题汇编

1.下列选项中,体现郑成功重大历史业绩的一项是(

B.收复台湾A.虎门销烟

D.七擒孟获

C.官渡之战【答案】B )。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医著作的是(

B.《本草纲目》

A.《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答案】C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清明

4月5日,又是一年清明。《历书》里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春分后十五天,就是清明,此时处...

by:海霞煦时

清明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

by:阿文之声

明亡清兴

明亡清兴里隐藏了多少“剧情”?大清崛起是必然!咱们中国人都知道,这清朝崛起于关外,后来取代了明朝统治中国,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大帝国。对此呢,很多人常...

by:故事镖局

不明不清

这次穿越难度嗷嗷高,冷宫太子要嘛儿没嘛儿,还随时面临明末动荡,且看洪扒皮如何挽救大明危局。一天六更是没戏了,四更吧!

by:继炀

明清妙判

现代社会,人们对案件的记录十分具体而详尽,案发情况、证言证词、裁判依据、结果等相关内容都会记录在案。那么在中国古代,对于案件又是如何记录的呢?在中国古代,当时的...

by:小耳朵声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