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诗学课题:诗与政治互涉[澳]庄伟杰

2022-09-10 03:05:1128:33 39
所属专辑:庄伟杰
声音简介
无法回避的诗学课题:诗与政治互涉
[澳]庄伟杰

谈论诗与政治的关系,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话题,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诗学课题。在当下这个由政治文化、审美文化、商业(大众)文化“三分天下”而并存的文学与文化格局中,作为审美文化范畴的诗歌,主要体现在本身的自律与他律、无功利与功利性之间的张力,其突出特点是诗歌与现实的疏离,审美性、文学性、独特性、自主性则成为诗歌等文学活动的诉求和旨归。于是,在强调诗人的个性化或私人性的写作之后,“政治”一词常常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对那些执著而钟情于“纯诗”写作者,一提起“政治”两个字,如同谈虎色变,或则有意无意地加以拒斥和回避。当然,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无须饶舌。面对如此境况,要重新认识或者辨析诗与政治的实质关系,并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和阐述,笔者的确没有十分的把握,况且这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堪称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唯有立足大历史文化观,并从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政治观谈起,围绕着怎样认识和看待“政治抒情诗”写作、诗歌想象中的“政治”及其超越性,以及如何寻找到建立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点等层面,有的放矢地展开粗线条的探讨和解说。
人们也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不像西方其他文化那样重视宗教,而是更为重视政治。这似乎与中国所处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即中国古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使之形成了相信人的力量的神话:人是世界的中心存在,人可以胜天(自然),主宰这世界。尔后又发展出具有同样精神的政治。“中国的文明,一开始就是以这种精神为主流而发生的。至少就现存文献而言可以这么说。”此外,强调“由人类自己来拯救人类,它的手段只能是良好的政治,对政治的关心即由此产生。”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诗经与楚辞》一文中的这番话,颇为深刻地道出了中国精神重视人力的特征及其重视政治的关系。
何谓“政治”?它应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学来讲,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作为支配人类生活的重要力量,政治的主要存在方式是协调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包括人与人、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并非孤立的。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得失冲突,乃是政治的职责。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自然要协调群体间的人际关系,而非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这是中国文化为何重视政治的缘由,也可理解为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儒家哲学的根本原因。它起码在两大方面给中国文学带来殊深的影响。其一,是在文学题材方面。对此,余光中先生在《中西文学之比较》一文中指出:“在西方文学之中,神的惩罚和人的受难,往往是动人心魄的主题。……相形之下,中国文学由于欠缺神话或宗教背景,在本质上说是人间的文学,英文所谓的Secular Literature,其主题是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而非‘天人之际’的。”其二,是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方面。中国文化把政治,即协调人际关系,看得高于一切,早就要求文学既要敏锐地反映政治,又要有利于促进政治。这是儒家的文学观,汉代的《毛诗大序》就有着明确的表述,从其文艺观便可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文学往往是依附于政治而存在的,这一关系在屈原诗歌的极其影响上隐约可见,其体现的政治色彩则颇为明显,尽管屈原诗歌多为个人心声的自然流露。即便是中国古代田园诗创作,同样与政治有着或隐或显的因缘关系。其实这是自陶渊明那里开始的,只不过在晋、唐时期,此种因缘多表现为隐性,即诗人往往因政治上受挫而参与到田园诗创作中,作品表征似与政治疏离,实则或多或少隐含着诗人自身的政治理想,或对现实不满及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情绪。至宋代,特殊的时代境遇与政治气候,田园诗人与政治的关系更为暧昧和复杂,从中可见田园诗与政治的因缘既有隐性的,也呈现出显性的意味。如果我们细加深究,就能窥见整个中国文化都有这种倾向。


在泱泱诗国中,无庸讳言,作为文学之母的诗歌,应该是最早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哪怕在传统的文论里,诗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抒发个人之情感,但个人离不开群体生活,而所谓政治正是为了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由是,诗与政治的关系可想而知。正是这种暧昧状态,让彼此间互为关涉。相对而言,在其他诗歌传统中较为罕见。而这,恰恰是中国诗歌的一大基本特征。正如松浦友久在《中国诗歌原理》中的精辟见解:“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以上云云,并非完全表明整个中国诗歌都与政治密切相关,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同样俯拾皆是。即便是与政治互涉的诗作中,也各有千秋,或优或劣,那种流于说教或流于枯燥者自然有之。有些蕴含着道义感和责任感的诗作,一旦与作者卓越的表现才情相契合时,不仅给人带来真切的感动,而且闪烁着智慧与人性的光芒。我们不妨做个简约的回眸与巡视:从《诗经》中的《硕鼠》到屈原的《离骚》再到杜甫的《春望》,甚至李白的《关山月》、王昌龄的《出塞》、岳飞的《满江红》,还有李商隐的某些“无题诗”,以及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李煜等诗人笔下不胜枚举的诗词,无不或隐或显地表露出若干与政治相关联的内涵。但为什么人们在阅读这些激动人心、脍炙人口的诗篇时,并没有把它们当成“政治”的传声筒或附加物呢?当那些充满睿智的声音延续至今,为何仍然有着值得我们现代人倾听和认识的价值呢?究其原因,在于这些诗作只诉诸个人的体验,而极少诉诸抽象的演绎,更多的是通过诗人自身生命体验的描写与个人独特气质的抒情来呈现的。于是,人们从中读出的是诗人内心或灵魂深处所激发的、对于世道人心的深度感知、把握和表现,是对现实人生或忧患之中生命的悄然流逝的一种异乎寻常的脉动、体察和亲近。这种蕴含着普遍力量和象征意蕴的精神气质,具有超越个人的性质,从而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所有这些,称得上是中国诗歌政治性的表现方法的一大特色,也是一些优秀诗作之所以能打动人心、触动人们灵魂的秘密之所在。像杜甫这样的诗人,也因此备受中外读者的普遍喜爱。
至此,有必要对中国现当代诗坛上所谓的“政治抒情诗”谈点认识和看法。政治抒情诗这个概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明确提出的,其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现代新诗艺术流程中,一些重要诗人都写过不少的政治抒情诗,如郭沫若的《女神》、艾青的《向太阳》、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皆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百年新诗史上,信手可以开列出一长串名字:胡风、田间、殷夫、光未然、何其芳、贺敬之、邵燕祥、张志民、徐迟、公刘、闻捷,包括牛汉、绿原、李瑛、叶文福、邹荻帆……,以及更为年轻的一些诗人,都写过不少的政治抒情诗。可见,政治抒情诗的形成和持续是有其传统的,那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其命名,则颇具“中国特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灵动的水波_k4

 作者简介  庄伟杰,闽南人,旅居澳洲,写诗写评论,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任【素颜人生】顾问,《中文学刊》社长总编,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驻院教授,系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曾获第十三届“冰心奖”理论贡献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等多项文艺奖,作品、论文及书法等入选三百余种重要版本或年度选本,至今出版专著20部,主编各类著作70多种,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及文艺评论。

猜你喜欢
生人回避

【内容简介】十六年前,我们村儿挖出一具栩栩如生的千年古尸,所有拿了陪葬品的人,家里都出了事儿。为了保住我的小命儿,家里给我结了门阴亲。十六年后,山外的人,不顾生...

by:播音員桑梓

活人回避

一件古董将我推上亡命之路,从此成了活下去成为了一个和阴人行尸打交道的走阴人。

by:偏爱小腰窝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想爱却不敢爱,耐心磨合,回避型大部分都是真爱选手!爱,有时候需要耐心磨合。探索回避型依恋者的内心世界,共同寻找持久真爱的可能。真爱选手的自我保护,回避...

by:曼曼talk

7天调整回避心理

从这一刻起,不畏惧不回避·国内领先3D音乐疗愈品牌。设计制作全站爆款《3D脑波音乐》。·独家高质的课程体系。覆盖助眠、解压、冥想、专注四大模块。·专业过硬的精...

by:耳界_Earmersion

回避依恋型人格专题

我了解所有回避依恋型人格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想法

by:岚希情感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

既渴望独立又害怕被抛弃既渴望亲密又害怕被控制常伴有恐慌感且防御性强用抱怨和攻击索取安全感发生冲突后选择立刻逃避………你可能是回避型人格

by:红姐心理

回避型依恋人格专题

我了解所有回避型依恋人格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想法。

by:晓宇521

迴避型依戀模式的解藥

节目内容:你是回避依戀?抑或你的伴侣或关愛的亲友是難理解的回避依戀?懂得比愛更珍貴,尤其是对回避這個渴望爱又推開爱的族群更是。主播介绍:淑莉,創傷疗癒治疗師,占...

by:3號花園

回避型依恋相处之道

解密回避型依恋的行为模式,与回避型建立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

by:超级小小星

声音主播

30415175

简介:灵动的水波,本名:王军萍,新媒体人(视频拍摄及后期制作),拾贝新媒体(拥有四大公众号,包括中国十大微诗刊)创始人,厦门市老街新雨/诗歌小院负责人,中国十大微诗刊【素颜人生】【艺术家半月谈】主编、主播。目前在侨领故里集美大社联合著名诗人林懋予一起用音频视频文字宣扬嘉庚精神,传播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