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吃,是故乡的记忆

2023-06-09 22:52:0713:50 5万
声音简介




吃,是故乡的记忆。


林语堂说:“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们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


每到一个地方,林语堂最先摸清楚的就是吃的地方,高级的,路边的,他要一一地尝试。


但是,没有东西比家乡的吃食更好吃。


厦门的亲戚有时到上海来,随身带很多家乡的特产,有自制的萝卜糕、龙眼干,还有凸柑,用糖水腌制的杨梅,连闻一下都沁人心脾。更重要的是肉松,肉松是廖家人的最爱,用一个铁皮盒装着。那时候厦门到上海是一件大事,得坐三天船,廖翠凤很珍惜,收得严严实实,只是偶尔拿出来,让丈夫和孩子浅尝一口。


林语堂自诩是“伊壁鸠鲁派的信徒(享乐主义者)”,还得归功于他娶了个好太太。


鼓浪屿的廖家女人都是肯肯实实的实干派,她们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厨房,外面世界再风雨飘摇,她们只关心谁的肉丝切得细,谁的肉松做得好。


林太乙有一次和廖翠凤上街,她盘算着和中央研究院院长讨论《读者文摘》的相关事宜。


廖翠凤自言自语说,待会要停下来买一点肉松带回香港,然后问女儿,你说买肉松好呢,还是肉酥好?


太乙还没应声,她又接着说,肉酥有点像福州的小肉干,还有鱼松,味道也很好;


牛肉干也不错,有辣和不辣,做下酒菜最好了,送朋友也可以;


小孩子好像更喜欢吃牛肉粒,要不要买一点?三斤够不够?要不然买5斤好了。


林太乙偷偷地笑,想,也许在母亲心目中,买肉松要比跟研究院院长的谈话重要得多。


凭着家传的手艺,爱热闹的廖翠凤在社交圈里比林语堂还受欢迎。


她最拿手的清蒸白菜肥鸭,鸭子蒸烂了,肉又嫩又滑,鲜得让人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白菜在鸭油里浸煮得透亮,放在嘴里就化了。


还有焖鸡,先用姜、蒜头、葱把鸡块爆香,再加入香菇、金针、木耳、酱油、酒糖,用文火焖几个小时,鸡和香菇的混合香味在屋子里久久散不去,林语堂一口气能吃下三大碗饭。


他的朋友常常不请自来,廖翠凤来不及买菜,便烧上一大锅厦门卤面,配上猪肉、虾仁、香菇、金针、菠菜,用鸡汤慢慢地熬。几个大男人端着碗,围着灶头吃得满嘴都是油。


有时候翠凤也会做厦门菜饭,把猪肉丝、虾米、香菇、白菜、菜花、萝卜扁炒,混进饭里焖熟,吃的时候撒点胡椒、黑醋,林家小孩最喜欢吃这个。




在异域他乡的海外,做一顿家乡饭是林家人的大日子。林语堂驾车,全家出动到唐人街买菜。


菜市场闹哄哄的,各种难闻的气味充斥其间,林语堂只管选肉类,从寻常肉类到生猛海鲜,无肉不欢。


翠凤讲求营养均衡,多买绿色蔬菜。


“妈,我要吃清炖鳗鱼!”相如说。


“不,我要吃清蒸螃蟹!”太乙也抢着喊。


“都有,都有!”翠凤忙不赢地回答。


三女儿相如最像廖家人,对文学兴趣不大,却对饮食有强大无比的记忆力。


她很小的时候跟着林语堂在法国南部某个饭店吃了一顿晚餐,多年以后对菜的用料和做法还记得一清二楚。


她得了翠凤的真传,母女俩合伙出了《中国烹饪秘诀》、《中国食谱》等书,都很畅销,前一本还获得了法兰克福烹饪学会的奖状。


逢年过节,相如帮着翠凤做工序复杂的厦门薄饼。薄饼又叫春饼,是厦门人招待贵宾用的。


薄饼皮要用专门的很薄很软的面粉做,烙好放在一边。


料子也很讲究,把猪肉、豆干、虾仁、荷兰豆、冬笋、香菇等切丝切粒,在热锅里爆炒,然后放在锅子里用高汤熬,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太干没有汁,不好吃,太湿了,薄饼皮包起来会破,太油了也不好,要熬好几个小时才能恰到好处。


吃的时候,桌上用小碟子放着扁鱼酥、辣椒酱、甜酱、虎苔、芫荽、花生末,还有切好的整齐水灵的葱段。


包薄饼更有学问,先把配料涂在薄饼皮上,然后一调羹一调羹地把热腾腾的料子包进去,得紧实不能破。


一口咬下去,扁鱼的酥脆,虎苔的干香、芫荽的清凉,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实在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


林语堂嘴馋,每次包很多料子在里面,还没吃皮就破了,汁液顺着手臂留下来,弄得浑身都是,女儿们没空笑话他,手疾眼快地包好薄饼往嘴里送。


只有厦门人才吃得出薄饼的好,一顿家宴,吃的是千万里的乡愁。


著名画家张大千由巴西路过纽约去欧洲,拎了一个新鲜的鲤鱼头来拜访林语堂。


翠凤把它红烧,相如则做了一道“煸烧青椒”来孝敬这个四川来的艺术家。


林语堂不喝酒,见着多年的故友,开了两瓶台湾花雕助兴。


举起酒杯,话匣子就打开了,他们回忆起1943年冬,林语堂到成都,张大千从敦煌写生回来,张群为他们接风,陪客有沈尹默,宾主相谈甚欢,一晃这么些年,老朋友走的走,断联系的断联系,自己已在世界的另一端久不曾回乡……


大千从欧洲回来,又做东宴请林语堂。他们到纽约有名的中国菜馆四海楼,张大千点的是招牌菜鲟鳇大翅,林语堂第一次吃这种来自南非的鱼翅,研究打趣了一番。


还有一道是张大千发明的“川腰花”,另有一样酒蒸鸭,清香可口。


“嗯,有上海‘小有天’的风味!”林语堂吃了几筷子,连连称赞。


“玉堂,你还记不记得,‘小有天’进门扶梯上去,迎面就是一副郑孝胥的对联: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甚雅隽!”


“且说话,莫垂涎,须知纽约别有天。”林语堂机智地答。


他们还谈到了齐白石,张大千说:“白石成为大画家是打二百板屁股打出来的。”


林语堂不知其中的典故,急忙问怎么回事。张大千呷一口酒,缓缓道来,原来齐白石年轻时做木匠,雕花很出名,后来因为某个缘故被法庭罚了两百下屁股,逃到广西,才开始用铁笔学画。


“真的吗?下次见到他要好好说一顿了!”林语堂拍拍大腿,开怀大笑。


林语堂有个消化力惊人的肚子。


他第一次到廖家做客,大食量让待字闺中的翠凤记忆犹新。




他给翠凤写信说:“我的肚子里,除了橡皮以外,什么也能够消化的。”翠凤念给女儿们听,几个人笑到捂着肚子叫唤。


林语堂很少生病,偶尔伤风感冒,翠凤让他忌口,林语堂反驳说:“我会医自己的病,就是多吃东西的方法,我的病就会好了。”


实在找不到吃的,他就向女儿讨水果吃。


他喜欢在半夜起来吃东西。有一次他觉着肚子饿,煎了5个鸡蛋,还吃了两片脆饼。还有一次,他吃了4片饼干。


翠凤取笑他,他理直气壮地说:“昨天夜里我觉得饥饿,我一直想了十多分钟,不知道起来的好,还是不起来的好。


我又觉得很惭愧,仅仅为了吃东西,睡了还要起来,不过我若不吃些东西,让肚子空空的,那末,我便不能入睡了。”


他又吃了一块脆饼,嘟哝着说:“可怜我呀!我现在已觉得比较好些了,但仍旧有点饿哩!”


林语堂不是客气的人,但是真正饿了,也会假装说:“我不要吃什么。”要是说:“牛肉汤很好喝!”意思就是再喝一碗。


他出了名的喜欢烤牛肉,做得好他吃得吧嗒吧嗒响,做得不好,他也吃得很香。


他最恨人家8点钟或者8点钟以后开饭,遇上这样的宴席,他一定填饱了肚子再去。


他在《说肚子》一文开门见山地说:“凡是动物便有这么一个叫做肚子的无底洞。这无底洞曾影响了我们整个文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何如去饮茶

房混太重了

樊糖糖

👍👍👍

如初兮

非常喜欢听你读,真是享受

羊子艺

中国人就是爱吃,饿了八百个八辈子。

小白灵狐

很好听~

猜你喜欢
林语堂自传 林语堂著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

by:有声的深海

林语堂散文集 林语堂著

林语堂(1894—1976),原名玉堂,福建省龙溪县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曾留学美国、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by:有声的深海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集

by:桦彬之声

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复杂的、有争议的作家。

by:博雅人文

朱门/林语堂

一对才子佳人,一段缠绵爱情,一曲奋进之歌。民国时期,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我愿清风瘦马,伴君行走天涯。且听这些年轻人如何冲破“朱门”找寻真爱。作者:林语堂演播...

by:柠檬之语

林语堂作品精选

林语堂一生著作甚丰,思想内容极其复杂。他自谓“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但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方面。总体来说,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发展可分为三个...

by:向日葵_6cp

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堪称现代和苏东坡最相似的文人,他学贯中西、幽默无比,他把人生活成了艺术。他的人生智慧体现在他的经典语录中,学习他的人生智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听他的经典语录,...

by:_李奥_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悲剧的喜剧人生观,在他身上融汇了东西方的智慧,他以人生...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