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22-一个伟大的汉学家1

2022-09-23 19:53:1908:30 31
所属专辑:中国人的精神
声音简介
中国人的精神22-一个伟大的汉学家1
当你试图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时,不要忘记做一个理性的君子。 当你试图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时,不要成为一个傻瓜。 ——《论语》第六篇 我最近阅读了翟理斯博士的《中国纪事》,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起另一位英国领事霍普金斯先生的一句话:“当在中国的外国居民把一个人作为汉学家来谈论的时候,通常他们是把他看作傻瓜。” 翟理斯博士有一个伟大的汉学家的名声。考虑到他写的著作的数量,他也不算浪得虚名。但是,我认为,现在是时候对翟理斯博士著作的质量和真正价值试着进行正确的评估了。 一方面,翟理斯博士具有超过古今其他所有汉学家的优势,他拥有文学天赋,他能写出优美的合乎语言习惯的英文。但是另一方面,翟理斯博士完全缺少哲学洞察力,而且有时候甚至连普通的判断力都没有。他能够翻译中文的句子,但是他不能理解和解释中国的思想。在这一点上,翟理斯博士具有和中国文人相同的特征。孔子说:“当人们的教育或者书本知识打败了他们的天生品质时,他们就成了文人。” 对中国的文人来说,书籍和文学作品只不过是写书的材料,他们因此得以一本接一本地著书立说。他们生活、行动、存在于书的世界中,与真实的人类生活的世界没有什么关系。文人不知道书籍和文学作品只不过是达到另一目的的方法。而在真正的学者看来,对书籍和文学作品的研究只是他们解释、批评和认识人类生活的手段。 马修·阿诺德说过:“或者通过理解所有的文学作品——这是人类精神的完整历史——或者把单一的一国的伟大的文学著作当做一个有关联的整体来理解,文学的力量才能被感知。”但是翟理斯博士所有的著作中,没有一句话能透露出翟理斯博士曾经考虑或试图把中国的文学当作一个有关联的整体来考虑的迹象。 正是由于翟理斯博士身上缺乏哲学的洞察力,在他的书中材料的安排方面,他才显得如此无助。以他的大字典为例。它根本不是一本字典。它仅仅是翟理斯博士翻译的一本汉语词汇和句子的汇集,其中没有任何选择、排列、顺序或者条理的努力。作为一本供学者使用的字典,翟理斯博士的这本字典的价值绝对赶不上卫三畏博士所编的旧字典。 必须承认,翟理斯博士的那本传记词典,是一本工作量巨大的著作。但是在这里,又一次显示出翟理斯博士完全缺乏最普通的判断力。在这样的一部著作中,人们期望能找到的只是对真正著名的人物的短评。 这里有一群为国家战斗而流血的人, 还有一些人在世时为圣洁的祭司,有的是虔诚的诗人,曾吟唱出不逊于福波斯的诗句, 有的则是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 让人民的生活多姿多彩, 还有一些人也留下了让人怀念的业绩。 但是,我们发现,在这部字典中,古代的圣贤和英雄,与神话中的虚构人物并列,陈季同将军、辜鸿铭先生、张之洞总督和刘布船长并列,而最后一个人仅仅成名于以无数的香槟酒来招待他的外国朋友。 最后,翟理斯博士最近出版的书《纪事》,我担心,它不会提高翟理斯博士作为一位有判断力和辨别力的学者的名声。其中所选的绝大部分主题,都没有现世的、实际的或者人性的价值。实际上,似乎翟理斯博士不厌其烦地写出这些书,并不是为了告诉世界关于中国人和他们的文学的任何东西,而是为了展示翟理斯博士是一个多么有学问的汉学家,以及他如何比其他所有人都更了解和理解中国。此外,翟理斯博士,在这里与别处一样,表现出一种苛刻而好斗的教条主义,既缺乏哲理,又不符合一个学者的标准,令人不快。正是像翟理斯博士这样的汉学家的这些特征,恰如霍普金斯先生所言,致使在真正的远东外国居民中,汉学家和汉语学者成为笑柄,为人嘲笑,留下了特别的名声。 在此,我将从翟理斯博士最近出版的书中选择两篇文章,并且试图说明,如果迄今外国学者关于中国的学问和中国的文学这一主题的著作都没有人性的或者实际的意义,那么这种错误并非中国的学问和中国的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何为孝》。这篇文章的观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中国汉字的意思。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何为孝?”孔子说:“色难。” 翟理斯博士说:“两千多年过去了,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这两个汉字意味着什么呢?”在引用和排除了本国和外国同一领域的学者们的所有解释和翻译之后,翟理斯博士理所当然地发现了它的真正含义。为了展示翟理斯博士那苛刻而没有学者风度的教条风格,我将在此引用他宣布他的发现的原话。翟理斯博士说: 在上述议论之后,要宣布它的内涵像印花税票一样外露,也许有些专横,但是,所有你必须所做的事,就像这首诗所说的,应该是: 弯下腰,它就在那里, 探寻它,不要左顾右盼。 当子夏问孔子“何为孝”时,后者简单地答道:“色难。”“色”就是详细说明它,“难”就是很困难。这是一个最容易理解而且最恰当的回答。 在此,我不愿讨论精妙的中文语法,以此来说明翟理斯博士的错误。在此,我只想说,如果翟理斯博士的假设是正确的,即把汉字“色”当成动词,那么在正确的合乎文法的中文里,这句话是不会说成“色难”的,而是用“色之维难”来形容它。如果汉字“色”在这儿被用做动词,那么这里的非人称代词“之”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是,除了不符合准确的语法之外,翟理斯博士所给出的对孔子回答的翻译,当把它放到整个上下文中来看时,根本就是既无要点,也没有意义。 子夏问:“何为孝?”孔子答曰:“难点是做法。仅仅是当有事需要做的时候年轻人去做,当有酒食之时家中的长辈可以先享用,你真的认为那就是孝吗?”现在,上文所有的观点就在于此,重要的不是你应该对你父母履行什么责任,而在于你如何——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态度去履行那些义务。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是辜鸿铭影响至深至广的一部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

by:吾也行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在西方享有盛誉,而在国内却备受争议的人。面对当时中国传统文明的倾覆,他难道看不到西学所蕴含的巨大的实用价值吗?抑或他的确只是一个顽...

by:山之风云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住在北洋,自称“东南西北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语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

by:伊婕的声音

《中国人的精神》

公益专辑:了凡积善之家FM读播:《中国人的精神》公益主播:了凡积善之家杨皓然义工介绍:大家好!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书籍给予我力量,让我...

by:了凡积善之家FM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清末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曾经倒...

by:心山己耳门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初学者,练习而已,读的很不好,如果让您的耳朵受罪了,请谅解。

by:云水间_a7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本书详细阐述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感受到一个固执痴狂的学者以洞透世情的老辣与火热纯净的童心坚守...

by:如是我闻_7y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著

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1915年在北京首次...

by:青青者柳

辜鸿铭和他的《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生于1856年6月30日—卒于1928年4月30日,享年72岁,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

by:古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