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典故 目无全牛

2021-11-14 22:32:3402:44 2094
所属专辑:中华成语典故
声音简介

目无全牛
       战国时,有个善于宰牛的厨子,名叫庖丁,有一次,文惠君(即魏国国君梁惠王) 叫他宰牛。只见他执着刀,轻快地宰 割,他 的 手、脚、肩 膀、膝头,每一动作,都有节奏似地,好象舞蹈一般。
       文惠君十分赞赏,叹道:“啊,真是熟练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精湛的程度?”
庖丁答道:“是的,由于我不断地努力钻研,我的技术目前已经超过一般水平了。回想我初学宰牛的那时候,我眼睛所见的,无非是一头一头的牛而已;三年以后,我就不见整牛了,所见的不过是一块块肌肉和筋骨的组合,是一个个可以解剖分析的许多部件。只要顺着肌肉筋骨的空 隙之处下刀,就很方便地一件件分开了。”
       庖丁又说:“高明的厨子,一年换一把 刀,普通的厨子,一月换一把刀;我的这把刀,用过十九年了,宰过几千头牛,而刀刃还是非常锋利,经常如同新磨过的一样。”
       接着,他又说:“不过,每次割筋骨交错比较复杂的地方,我总是特别小心,集中精神,对准关键、要害,仔细地下刀,等到轻轻一割开,牛肉土崩瓦解似地撒下,这时,心情轻松极了,立起身来,踌路满志,擦一擦刀,愉快地结束了我的工作。"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番话,高兴地说:“好,你的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这个故事,叫做“庖丁解牛”,原文载《庄子·养生主》。形容技巧高明,干起来非常熟练,后来就称为“目无全牛”.“踌躇满志”,也是一句成语,它形容内心的得意和满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华成语典故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很大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每个成语的产生都有一个背景和故事、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首诗歌,一种哲理。成语大都为四字组成,其...

by:朝华芊朵

中华成语典故

“班门弄斧”,“塞翁失马”,“三人成虎”……这些成语或许你听说过或也应用过,但是你了解它的来历和典故吗?多数成语源于历史典故,同学们可以通过典故去了解中华民族悠...

by:不忘初心125

中华成语典故

带你畅游成语的海洋

by:撑霆裂月9

中华成语典故

以全新视角、全新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生动再现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探究中国历史上一段段传奇轶事和著名典故观...

by:匣子里有什么

中华成语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成语。这里,每一期都将为你解说一个中华成语典故!

by:漢唐文化

中华成语典故大全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成语和典故,这些成语和典故成为了汉语言文学领域最为灿烂的结晶。如果说汉语是浩瀚的大海,成语和典故就像大海中美丽的贝壳。...

by:匣子里有什么

成语典故

中华传统道德智慧,成语,格言,名言和典故。

by:飒飒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