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第81章

2021-11-29 12:39:2511:45 1435
声音简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析:



大家都知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诚、有信用的话不会很美;说实相的话,也不会很美。我个人在这方面就有深切的体会。



我曾在《眼泪为谁流》一文中写道:“我为某些真心关心我修行的朋友哭泣。你们看得起我,把资料和信息无私的传递给我,目的就是想拉我一把,按理说我该感恩戴德,但我除了说声谢谢,竟无话可说,因为我心里知道你们学的法不究竟,但我要说出口,就连朋友也没得做了。以前我类似的傻事干了很多,除了得罪人,没有别的作用。后来我就想通了:正道、邪道都是道,各有各的因缘,我自己不是曾经也接触过很多邪法吗?要是没有那些经历,哪能走到现在!



我为众多被洗脑的朋友哭泣。文化是最能害人的。成功学是个骗局,大家都知道了。现在,以佛道的名义、以传统文化的名义的各种教育,看似非常的正能量,而实际上里面夹杂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因为教育者自己没弄懂,在名利的驱使下,在慈悲、公益的掩护下,怎么可能不在糖衣里面包上毒药!而被教育者还一个个感恩戴德,然后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帮助传播,他们自以为是在积德,而实际上现世就在受愚痴报,不知道后世要多少劫才能醒悟过来,悲哀啊!”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意思是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这一点我同样体会很深。我这一辈子就没有准备出任何书,因为现在谁都想出书,结果到处都是害人的书,而真正中国文化的精髓,如《黄帝内经》、《道德经》等却冷落一旁,甚至被严重误解。这次解这个《道德经》实在是不得已。



我保证,《佛道一如道德经》是原创,里面很多新锐的论点都是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都是写到那里的时候自己蹦出来的。《道德经》没有版权,所以《佛道一如道德经》也不要版权,作者就叫“山顶洞人”。我甚至都没准备出书,扔到网上了事,有缘人自然能得到。



《道德经》是世界的财富,是法界的真理,被糟蹋成那样,实在不忍!现在被我这么解出来,不知道要受多少攻击。所以,我早就准备好了,哪怕有一万个人攻击我,而有一个人因为这本书开悟,我也心满意足了。再说了,我可没有精力跟那些饱学而又饱食的人士争辩,惹不起躲得起。



现在网络发达,个人的表现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很多人争辩其实不是为了输赢,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因为他找不到真我,只好到处找话题,找说话的窗口,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还活着。如果要我跟这样一群人在六道里争高低,值得吗?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我坦白的告诉大家,跟那些饱学之士相比,我是文盲,如果是用手写,我不知道要写多少错别字,幸好有电脑帮忙,拼音打字可以减少很多错误。



我最佩服六祖慧能,他的那种大智慧可以令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骚客汗颜。我们学佛修道,需要学的是佛法、道法里面的大智慧,不是为了玩嘴皮子!我们别以为自己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书就算有智慧?别以为自己有多大名气、有多少弟子、多少粉丝就算有智慧?那都是造业,而且造的是无量业!



所以,在老子看来,这些人都是“虽智大迷”。什么叫智慧?不开悟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如果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真理实相,“但得本,不愁末”,接下来自然会“一理通,万理彻”的,这才叫智慧。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译文为: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权威的解释是,圣人也不存什么钱,粗茶淡饭,但是就爱帮助别人,越帮助别人自己反而越充实。这种解释肯定连他自己都不信,但现实社会就喜欢拿自己都不信的高调去糊弄别人,有些人甚至因此成全了他个人的“事业”。



所以,这句话如果从财富上去理解,就会发现不合事实,既然自己没有积攒多少财富,还一个劲的布施,一个劲地帮助别人,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我们的问题在于看到“不积”就马上想到“钱”,没办法,世俗人的眼界就这么高。



有一个“傻”修行人,面对他觉得该帮的人,就以无我利他之心全力的去帮,我亲眼见到他被对方的业力干倒几次,谁知倒后马上有“人”将他扶起来,而且比之前站得更高,他的修行就是这么上去的。坦白的说,如果我修行还有一点点进步,那也不是靠打坐得来的。所以,从修行角度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不仅真实不虚,而且是很好的修行方法。



善有三个层次。首先是行善,也就是有意的做善事,虽然是有为法,但我们这些业力深重的世俗人还必须这么做起。第二是善行,也就是起心动念都是善。比如你看我这本书受益了,真心希望其他人也能受益,于是发愿推广,总共推广给了一千个人,结果却没有一个人受益,没问题,因为你发送了一千个善念,所以依然有一千个善德,与他人接受不接受无关。而且在推广的过程中,你对书的理解会更深,双重受益。第三是至善,至善无善,无善无不善,这就是圣人的层次了。



对圣人来说,从财物上帮助人和精神上安慰人都不是真正的帮人,只有开启人们的智慧,使他们觉悟自心,才算真正的帮人。圣人常处于“空”的状态,他的心里既不会像我们一样想着过去、现在、未来那些破芝麻烂谷子的事,也不会像我们这样存储了很多拷贝来的死知识,所以说“圣人不积”。“不积”就是空相,相当于电脑联网了,但鼠标没有点击任何条目的状态。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因为有了因缘,需要应付世间的事情,于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圣人生的这个“心”是真心,而真心跟十法界是联网的,也就是十法界的智慧随他调取,越用越有,越用越多,就像电脑,一旦连上宽带,就可以搜索无限。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联这个网,只有联上了这个网才可以叫做有智慧。



接下来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所以说它“利”,估计没人会反对。但是,要说“不害”就有点费解了。像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怎么解释?我说这些灾害是从我们的小我出发判断为灾害的,对自然来说,一切都是该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因为大自然无心啊!既然无心,当然就更无害人之心了。不管我们怎么对待它,怎么评价它,它就是那么运转着,平等地对待一切事物,所以说“不害”。



至于个别人遭受了自然灾害,那是自己的因果业力所致,与“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道”难懂?因为我们总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思考,结果越想就越麻烦。如果我们能够站在“道”上看问题,那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包括我解这个《道德经》,可别以为我这点小脑筋能想出什么观点来,是因为我守在“道”上,遇到难题的时候,只要我往“道”上一立,就发现怎么转都是圆的。所以,整个八十一章解下来,没有半点自相矛盾的地方,因为“道”就是圆的。



“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个“为”不是“有为”,也不是简单的“无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而“不争”则涵盖了“不我争”,也就是说,这时候十法界都是他的,他已经争到了一切,所以“不争”就是最大的争。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再怎么说都是废话了,解析《道德经》也就结束了。



老子、佛陀也到三界外逍遥去了,剩下我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d19j93punbwjq2zywu3j

听吧!反省自己。

听友399310860

感恩老师!指引迷途的游子回归自性家园!

听友190439465

感恩上师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佛道一如道德经

终日学佛不识佛造业总比消业多若能见性明根本贪嗔痴慢皆弥陀

by:听友212210666

佛道一如道德经

书籍信息:【佛道一如道德经】内容重点: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流传了几千年,散播到全世界。尽管无数人诋毁,却依然不损它的光辉。尽管无数人解读,却依然扑朔迷...

by:云光梦人

佛道一如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一共81章,它汇聚了老子李耳的哲学思想,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

by:宙斯宇

佛道一如道德经

本书作者山顶洞人,以道解道,观点得到,直指人心。揭示了佛与道的无二法门,愿诸位有缘人,读后能有所感悟,皆大欢喜。【特别声明】节目中的章节「标题」是朗读者根据自己...

by:枫烨无住

《佛道一如道德经》

以“道”解“道”,颠覆性的解读。是一本万宝全书,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营养。我在这本中找到了营养,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常听常新。我很幸运遇到这本...

by:墨挽清

紅爺戏说|佛道一如道德经

还道德经一个公道颠覆三观即可入道老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俯瞰宇宙的,而所有解《道德经》的人都是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即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星空也是极其有限...

by:江湖紅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终日学佛不识佛造业总比消业多若能见性明根本贪嗔痴慢皆弥陀

by:此我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