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全译77】黄直录:第五章

2024-03-18 22:01:1703:21 8万
声音简介

国学新知听友群开通啦! 只要加wx:guoxuenew,写上“姓名+所在城市”,就会被邀请进群,本群是专辑听众的互动平台,还会有专辑主讲人的答疑解惑,国学新知会定期推送最新的音频视频节目。


黄修易录:第二章

    问:“‘生之谓性’,告之亦说得是,孟子如何非之?” 
    

    先生曰:“固是性,但告子认得一边去了,不晓得头脑。若晓得头脑,如此说亦是。孟子亦曰:‘形色,天性也’。这也是指气说。”又曰:“凡人信口说,任意行,皆说此是依我心性出来,此是所谓生之谓性。然却要有过差。若晓得头脑,依吾良知上说出来,行将去,便自是停当。然良知亦只是这口说,这身行。岂能外得气,别有个去行去说?故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气亦性也,性亦气也。但须认得头脑是当。”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又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那枚奇异果

早上听听元气满满

听友395338066

一1好很好我喜欢

守性

一进一退,一起一伏。本来是下功夫的规律。 不能前日下功夫了,今天却没有起作用,就要做出一付没有被绽的样子,这就是所谓助长,这来就连前面下的功夫都搞坏了。 就象走路的人,摔倒了起来又走,不要骗人做出那没有摔过跤的样子。 遵循着良知,忍耐着做下去不管别人非难诋笑,不管别人谢谤诋毁,不管别人如何荣耀受辱任它功夫时进时退我只是坚持着致良知这灵魂时间长了自然有获得功夫的感觉。 而一切外在的事物也不为所动。? 人如果扎实用功,任凭别人诉毁诹滂,任凭别人欺骗轻慢,就会处处得益。处处是增进品德的推动为。 如果不用功,别人的诽谤欺漫就是魔鬼,终究会被拖累倒。

1813183tnpx

错误不少。标题是黄直录第五章。正文却是黄修易第二章。

守性

天生的固然是天性,认识偏到一边去了,只是缺个核心,如果知道核心也不算错。 行色天性也,指气而说的。 一般人信口开河恣意而行都说这样做依照着心性而来的这就是生之谓性。但这样理解要出差错,如果懂得其中核心遵循良知说出来的做出来的自然是正确的。但良知也只能体现在嘴说和身体为行上,那又能离得开气另外有一个去说去行呢? 气也是性,性也是气但要有个核心。

猜你喜欢
王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堪称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全书共三卷,由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薛侃、陆澄、南大吉等,陆续记录下阳明论学的谈话,不断...

by:光芒WZ

传习录—王阳明

王阳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所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跟随大师的足迹,来一场“心”之旅行吧!

by:ll小九ll

传习录-王阳明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by:读书老王

王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

by:李想李想李想李想

王阳明 传习录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

by:Teongsiann侘庵

传习录【王阳明】

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挑战、成长和改变,这些都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有价值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该享受每一步的进展,感激每一次经历...

by:龙漫锦

传习录(明)王阳明

弟子们记录先生为其答疑解惑的话语,如登山拄杖。

by:五苓散二陈汤

王阳明传习录再传习

董子竹先生逐条新解《传习录》,阳明学功过再探

by:愿愿行

王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

by:海上森林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