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此六转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01

2023-06-12 20:10:0512:54 1797
声音简介

 此六转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 提问:“假使要见性,所出现的这种假象,而其元神所出来的也同样是种假象,这种现象已经经过个把月了。(我还是把你的文章改一下,这样讲比较看得懂,你那个文字我还看得不太懂。这个明心见性了以后还要出个什么元神啊?我倒要请问一下,你所谓元神,是什么元神啊?这个都不对啊!这可见修道也好,道家也好,这个所谓出元神啦,这又是道家的话。又不相干。那么元神,真正的元神是明心见性,那么明心见性有什么出、有什么入啊?还有出入的?这都不通的啊。希望不要乱搞。尤其我不晓得这位同学啊,年纪多大,年轻人我是反对你们学佛学道,先学作人,人作好了,仙佛的基础都在于人,连人都没有作好,根基没有啊,地基都没有,还想成仙成佛?那么简单?吃三天素,打七天坐,就明心见性了,出神了,那真是神的第二号,走邪路了,就很糟糕。这是第一个问题(不成其问题)。你说元神出来,同样是假象。既然是假,何必出来呀?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你晓得是假,你说你作不了主,那不是精神分裂啦?这种现象已经经过个把月,那很成问题,你要注意看看啊)。(备注:括号内文字为南师答复的话)。 问:“以前曾经以对抗的方式应付,现在已改证量,学习善知识。(这个话怎么讲呢?“证量”、善知识干什么?)念经,念经又是在不着相的情形下,谦恭和蔼,其与话者的渊源,不知做法是否存有误失?”(备注:括号内文字为南师答复的话)答:这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话。也可以啦,你念经啊,规规矩矩学作人,谦恭和蔼作人没有错。同修道境界是两回事。这是第一个问题的第二节。 第二个问题:禅定当中,两个眉毛之间,眉中穴(没有这个穴道名词,就是眉心印堂这里是吧。)和元神出窍去(元神出窍是哪一个洞啊?还是讲眉中啊?还是讲头顶啊?元神,真的元神出窍,哪里都可以出,从肛门都可以出,真的哦;如果只从一条路走,那叫元神?那是鬼神啦),这个元神出窍处经常(你这个什么字我也看不懂),闭塞住,闭塞,不知可有闭塞之方?(我不懂你什么道理?大概你是讲,打坐的时候,什么“禅定中”?打坐不叫作禅定啊,打坐就是啦,学静坐就是了。禅定这个程度他差得太远了。你说是眉间发涨,是不是?假设有这样情形,好像发胀了以后,这股力量把你拉住,你不去感觉它就好了嘛,把头看空了嘛。还被这个地方给你拉住了,你太没有出息了嘛。这里发胀,发胀管它去呀?像给蚊子咬一样,不理嘛,就那么简单答复你啊。年轻人不要搞这一套啊,要搞这一套,学理先搞清楚,问的不大对啊)。(备注:括号内文字为南师答复的话) 我们刚才是讲到“未转依者。率尔堕心。定无记故。由此诚证五俱意识。非定与五善等性同”。 “诸处但言五俱意识。亦缘五境。不说同性。”一切经典上,也只讲到五个意识,叫“五俱意识”,“亦缘五境”,眼睛是看色(色相),耳朵听音声,鼻子闻香臭的味道等等,并不说同一个性能起作用,例如,《杂集论》里头说,“杂集论说,等引位中五识无者。依多分说”,“等引”,是修养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平等,等持引发。拿我们现在的话讲,修行的功力到很高的境界。等持引发,也等于说,一心可以多用、并用,在同一秒钟的时间,眼睛在看、耳朵在听,手还在做事(可以写文章),思想还在想,嘴巴也在讲话,都没有乱过。整个都很清明,这个是“等引”境界。1309 “五识无者”,何以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呢?前五识不起作用了,一个意识引导一切了,妙观察智,“依多分说”,这个经典上是以“多分”作用来讲。 “若五识中。三性俱转。意随偏注。与彼性同。”所谓“五识中”,是说我们凡夫“五识”起作用,“善”、“恶”、“无记”这“三性”同时跟着在转动,轮转、旋转作用。“意随偏注”,第六意识跟着前五识,“随”,是跟着前五识,“偏注”有偏向了。譬如说,我们眼睛看的时候,第六意识就在分别这个色相,譬如看一幅画,哎呀,好、不好,喜欢、不喜欢,这是意识境界。 “无偏注者。便无记性。”什么是所谓的“无记”呢?“善”、“恶”、“无记”是根据第六意识为主,没有偏于哪一点的。我们这个意识看过了就看完了,没有影像。我问你某一个人看过?看过啊、见过啊,有没有影像?没有!意识里头没有,那属于“无记性”。“故六转识。三性容俱。”所以讲“六转识”的意思啊,这个善、不善、无记“三性”同时含容在内。 “得自在位。唯善性摄。”如果真得道了,得道了得到自在位置——大菩萨境界。刚才讲一般学道家,出元神不出元神,那还谈不到“得自在位”。诸法自在,无所谓出定,无所谓入定。无所谓阴神,无所谓元神。勉强引用孔子一句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自在位”。那么在佛法呢,是大自在天、色界天天人境界。“随心”这个是“自在位”,是观自在菩萨的。“得自在位,唯善性摄”,就是只有善没有恶。 “佛色心等。道谛摄故。”大自在菩萨境界还不是佛。证了佛位,佛的果位,就是大菩萨最高的果位,就是成佛。佛的“色心”,“色心”就是包括他的肉体、他的心意识作用已经得了道了,那个不属于“善、不善、无记”,不在这个三性范围,是在“道谛”里头所包含。因为“已永灭除戏论种故”,所以,“善、不善、无记”到了佛境界的话,看起来还是“戏论”,戏论是小孩子讲笑话,没有什么可谈的。这是关于“三性”,唯识三性的道理。 诸位青年同学注意,如果研究现代心理学更要注意,现在讲“心所”关系。心理意识,那么,在佛学名称,唯识叫作“心所”,心理意识所起的作用。五十一种心所,心理状态,还有分类,叫作心所。 “此心所遍行”,“遍行”是个名称,还记得啊。遍行是归纳的名词,遍行还提到有五个,有五个心所,归纳性的有五种遍行。 “别境”也是名称,心理上特别的境界。譬如我们现在讲心理的灵感、第六感就属于“别境”。 “善”是一个名称,“烦恼”是个名称。“烦恼”分有两种,有“根本烦恼”、有“随烦恼”(“随烦恼”下面有讲)。“烦恼”是指“根本烦恼”。“随烦恼”是个名称,“不定”是个名称,不定心理;那么这样,所谓“心所”是“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六位,六个名称。我们再报一下:“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这六位。那么,这六位心理归纳的状况,它是归纳的,如果分析起来就太多了,配合现代心理学的发展,那就很严重了。 “皆三受相应。”“三受”是个名称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刚才讲到我们意识的道德观念是三性了:善、不善(不善就是恶)、无记,这三性。1310这是关于三世因果的,因果关系——善、恶、无记。“三受”就是现在就能感受到的,人生的境界不是“苦”就是“乐”,“不苦不乐”迷迷糊糊就过去了。譬如睡眠忘记了苦乐,睡眠的时候就是非苦,“不苦不乐受”,等于是无记昏沉的这个阶段,这叫“三受相应”。五十一种心理归纳的状况,它同现有的神经呢,“三受相应”,使我们这个人生,不感觉到痛苦,就是快乐,再不然昏头昏脑过去了。它与永远的人生呢,这个因果关系是“三性相应”善、恶、无记。这个观念我们搞清楚了。现在讨论心所关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79652770

这是南师的讲座吗?有待精简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伍六七之柒与七

(非官方!!!)本专辑有主播自编,本主播扬尘轻舞是个萌新主播,可能录的有些不太好,请大家见谅本专辑讲的是柒在穿越时空后,遇到了21岁的自己,他们俩便相遇了。想知...

by:扬尘轻舞YCQW

月亮与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的这部小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by:夜雨阑姗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本专辑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内容为准,是单元知识总结的高度整合以及习题的精彩呈现,方便师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学习。

by:岱海红日

《月亮与六便士》此生必读经典

在人类文学史上,“故事圣手”毛姆,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创造了一个只为梦想而存在的灵魂,出版一百年来,成为无数文艺爱好者的人生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短暂...

by:鲨鱼Vanessa

月亮与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之:认人的每一种身份自我绑架,唯...

by:有声承泽

月亮与六便士

20世纪“一字千金”的作家毛姆历经百年的文学经典

by:舒兰舒兰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

by:旋_风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