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2021-12-30 19:01:3204:47 440
声音简介
悲欢离合古难全,推开牵扯此诗兼!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移家:搬家。
⑵好是:一作“好去”。
⑶浑:简直,几乎。
⑷频啼:连续鸣叫。四五声:一作“三五声”。
白话译文
最好是春风轻拂景色宜人的湖上亭,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
枝头黄莺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将要分别它向我频频啼叫了四五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时,因对故居有着深厚感情,难以割舍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首诗中“柳条藤蔓系离情”的拟人化写法一脉相承。“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名家点评
《本事诗》: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媚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晋公召置籍中。昱不敢留,饯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命歌送之,遂唱戎词。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邪?”悚然起立,曰:“然。”言随泪下。韩令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笞之。命与妓百缣,即时归之,其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
《唐诗绝句类选》:末二句言禽鸟犹知惜别,而所居交情亦良薄矣,与杜子美“岸花飞迷客,墙燕语留人”,皆风刺深厚,意在言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极情极语。情也,吾见其厚;语也,吾见其秀。超轶绝伦之诗。
《古唐诗合解》:句句推开,句句牵扯,妙绝。
《而庵说唐诗》:二句句法交互移换,有如此之妙,诗家丘壑,和盘托出(末二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辞意俱不尽。
作者简介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悲欢离合古难全,推开牵扯此诗兼!句句推开,句句牵扯,如此矛盾,怎言妙绝?

猜你喜欢
心湖上的倒影

丹津·葩默,西方著名比丘尼、女瑜伽士,194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20岁时到印度旅行并遇到她的上师,1964年成为西方第一批比丘尼。1976—1988年间,作者曾...

by:素琴堂2008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雪洞-心湖上的倒影

5000米海拔6平米雪洞-35ºC严寒12年专注修行是什么让一位美丽的伦敦少女变成灵性修行者

by:钚说

玄门往事丨江湖上的邪性事儿

你听说过有人能够通过冥想将自己的断肢再生出来吗?你听说过有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既没摔倒也没跳楼,却因为高空坠落摔得面目全非而死吗?你听说过有人为求长生,竟然不惜以...

by:大凯说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丹津·葩默,西方著名比丘尼、女瑜伽士,194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20岁时到印度旅行并遇到她的上师,1964年成为西方第一批比丘尼。1976—1988年...

by:愿您安乐与自在

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 戎昱

出自唐代戎昱的《塞下曲》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作者简介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

by:小巧小玲

丹津·巴默之《雪洞 · 心湖上的倒影》

是什么原因让一位美丽的十八岁伦敦少女在雪洞生活12年

by: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