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歌 先秦 佚名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2021-12-31 09:23:5500:43 481
所属专辑:中国诗词
声音简介

卿云歌

卿云烂兮⑵,糺缦缦兮⑶。

日月光华⑷,旦复旦兮⑸。

明明上天⑹,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⑺。

日月有常⑻,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⑼,万姓允诚⑽。

於予论乐⑾,配天之灵⑿。

迁于贤圣⒀,莫不咸听⒁。

鼚乎鼓之⒂,轩乎舞之⒃。

精华已竭⒄,褰裳去之⒅。 [1]



⑴卿(qìng)云:一种彩云,古以为祥瑞的象征。卿,通“庆”。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注:《尚书大传》曰:“舜将禅禹,于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唱之曰‘卿云烂兮’;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庆云即卿云,盖和气也。舜时有之,故美之而作歌。

⑵烂:明亮,辉煌。兮(xī):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卿云烂兮”以下四句为第一段,舜帝唱。卿云,《竹书纪年》《宋书·符瑞志上》作“庆云”。

⑶糺(jiū):即“纠”,结集,连合。《尚书大传》《艺文类聚》作“礼”。缦缦(màn màn):萦回舒卷貌。

光华:光辉照耀,闪耀。

⑸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旦,明亮。

明明:明察。“明明上天”以下四句为第二段,八伯唱。《采菽堂古诗选》《古诗源》将这段题作《八伯歌》;《古诗赏析》题作《和歌》。

⑺弘:大,光大。弘于,《宋书·符瑞志上》作“弘予”;《尚书大传》《宋书·符瑞志上》《太平御览》作“宏予”;《艺文类聚》作“弘兮”。这两句是大臣赞美舜的歌辞,意为日月的光明灵秀之气蕴育了舜的聪明贤圣。

⑻常:常道,规律。“日月有常”以下十二句为第三段,舜续歌。《古诗赏析》将这段题作《载歌》;《古诗源》 题作《帝载歌》。

⑼从经:遵从常道。从,《乐府诗集》作“顺”。

⑽万姓:万民。允诚:恭敬诚信。万姓允诚,《路史》作“万物允成”;《玉海》作“百姓允诚”。以上四句是舜勉励大臣百姓之辞,意为日月、星辰、四时、社会都有秩序地运行,大臣百姓要诚实地遵从。

⑾於(wū):语气词。论(lún)乐:器乐演奏整齐和谐。论,通“伦”,有条理,有次序。

⑿配:祭祀中的配飨礼。灵:神灵,灵气。

⒀迁:禅让。贤圣,《乐府诗集》作“贤善”;《宋书·符瑞志上》作“圣贤”。

⒁咸:全部,悉数。

⒂鼚(chāng):击鼓声。

⒃轩乎:翩然起舞貌。

精华:指精神元气。精华已竭,《采菽堂古诗选》作“菁华已竭”;《宋书·符瑞志上》作“精华以竭”。

⒅褰裳(qiān cháng)去之:指让贤退隐。褰裳,撩起下衣。去,离开。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

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

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

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

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

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

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1]




《卿云歌》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钟石变声,暗示虞舜逊让;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禅。

这个传说充满了奇异的神话色彩,很难让人信服。再者,《尚书大传》是对《尚书》的解释性著作,据今人研究,该书为伏生后学所纂集,大体初创于文景之际,最晚不下于武帝朝,不排除其中新增个人见解的可能。从诗歌本身来看,句式较为规整,部分词汇有化用《诗经》的痕迹,又杂有《楚辞》的韵味,其中“配天”“圣贤”等观念也不像尧舜时期所有,时代应该偏晚。因此有学者认为,《卿云歌》可能是身处战国、秦季乱世,目睹争夺劫杀,而向往礼让治世者的代拟之作。此外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以文学史的眼光仔细观察,这诗的字法、句法、音节不独非三代前所有,也还不是春秋战国时所有,显然是汉人作品。”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指出:“辞仅达意,颇有古风,而汉魏始传,殆亦后人拟作。”

虽然《卿云歌》的产生年代至今尚无确切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先民向往和谐清明的政治制度的理想。



文学赏析

《卿云歌》全诗三章,由舜帝首唱、八伯相和、舜帝续歌三部分构成。君臣互唱,情绪热烈,气象高浑,文采风流,辉映千古。

首章是舜帝对“卿云”直接的赞美歌唱。关于“卿云”之名,《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在古人看来,卿云是祥瑞之喜的象征。“卿云烂兮,糺缦缦兮”,若云若烟,卿云灿烂,萦回缭绕,瑞气呈祥。这祥瑞之兆,预示着又一位圣贤将顺天承运受禅即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更明显寓有明明相代的禅代之旨。圣人的光辉如同日月,他的受禅即位,大地仍会像过去一样阳光普照、万里光明。这与其说是舜帝的歌唱,不如说是万民的心声和愿望。

次章是八伯的和歌。八伯是畿外八州的首领,这里当指舜帝周围的群臣百官。舜帝首唱“卿云”,八伯稽首相和:“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他们进而赞美上天的英明洞察,把执掌万民的大任,再次赋予一位至圣贤人。这里对“明明上天”的赞美,也是对尧舜美德的歌颂。《尚书·尧典》有云:“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而今虞舜效法先圣,荐禹于天,以为后嗣。没有尧舜的美德,就没有禅让的美谈。尧舜之举比起明明上天,更值得称颂。

舜帝的续歌,则表达了一位圣贤的崇高境界和伟大胸怀。十二句可分三层。前四句以“日月有常,星辰有行”作比,说明人间的让贤同宇宙的运行一样,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只有遵循这种规律,才能使国家昌盛,万民幸福。中四句叙述“迁于贤圣”的举动,既顺从天意也符合民心。可谓普天之下,莫不欢欣。最后四句表现了虞舜功成身退的无私胸怀:“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正当人们击鼓鸣钟、载歌载舞,欢呼庆贺夏禹即位之时,自感“精华已竭”的虞舜,却毫无声息地泰然“褰裳去之”。只此两句,一位崇高伟大的圣贤形象,便跃然纸上。

尧、舜禅让,载于《尚书》,《卿云》之歌,流传秦季。而、舜均属传说人物,舜歌《卿云》,颇难征信。不过,自战国、秦汉以来,禅让传说和《卿云》之歌,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对形成以礼让为美德的民族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柳诒徵论“唐虞之让国”时写道:“吾民初非不知竞争,第开化既早,经验较多,积千万年之竞争,熟睹惨杀纷乱之祸亡无已,则憬然觉悟,知人类非相让不能相安,而唐、虞之君臣遂身倡而力行之。后此数千年,虽曰争夺劫杀之事不绝于史策,然以逊让为美德之意,深中于人心,时时可以杀忿争之毒,而为和亲之媒。故国家与民族,遂历久而不敝”(《中国文化史》)。这对认识《卿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颇有启发。

在艺术上,《卿云歌》辞藻华美,意境超迈,孕育骚赋句法,可与《诗经》的《雅》《颂》媲美。[1]

名家点评

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旦复旦”,便寓禅代之意。(“明明上天”以下四句)具有高亮之气,此惟颂虞帝。“褰裳去之”,成功者退,宜矣!歌虽未必真,亦具有旨。[5]




辛亥革命后《卿云歌》曾两度被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歌。第一次是1913年4月8日,首届国会开幕时作为临时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歌词后两句为汪荣宝添加,由约翰·哈士东(Jean Hautstont)谱曲。1915年袁世凯当政时废止。第二次是1921年,北洋政府对其稍作修改,正式颁定为国歌。由音乐家萧友梅谱曲,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废止。

此外,高等学府复旦大学的校名也是取自《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伯牙鼓琴 先秦 佚名

伯牙鼓琴/伯牙绝弦先秦:佚名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by:小巧小玲

采薇(节选) 先秦 佚名

采薇(节选)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by:小巧小玲

无题和佚名

环境音无意义喜欢就好

by:唯心乐读

先秦上古歌逸

先秦诗歌是指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先秦诗歌是我...

by:温婉娴雅

好逑传 佚名著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是清代名教中人编次小说,4卷18回。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先秦史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的。

by:卧龙五一

古代史|先秦风云录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平王东迁引发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代不仅见证了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的崛起,更上演了一场兼并与攻伐的戏剧性大戏。通过《先秦风云录》,...

by:尚宫女史

古歌新唱·先秦歌谣

先秦歌谣,自然吟唱,天籁之音,质朴无华。

by:谦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