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第6讲第3节 采补 夺舍

2021-12-31 13:35:5305:53 1329
声音简介

第六讲 第三节 采补 夺舍

因为道书有“子午抽添,卯酉沐浴”,就有许多人认为子午抽添是道家的旁门左道,叫做“采补”。采补是一个道家的名称,你不要听到采补就害怕!什么采陰补陽、采陽补陰,没有这些鬼话!采补有很多,道家的采补有采日月的精华。这个方法,并不是邪门,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是个大采补。采日月精华的修炼方法就很多了,这个里头又分得很细,所以修道这一条路很艰苦,不是你以为的优哉游哉。采太陽的精华,每月只有陰历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就差一点,勉强可以用,过了五天就不能用。万一碰到初一到初五都下雨,这个月就修不成了。

至于采月的精华,只有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到了十七、十八已经不能用了。采月亮的精华也很难的,中国许多小说上写那些妖怪狐仙修道,是专门吸收日月精华的。但是“人生几见月当头”啊!人活一辈子,几次看到月亮在头顶上?一年只有十二次,有半年天冷你不愿出来看月亮,有时碰到下雨或者月亮给云遮起来,所以采月亮精华也很难,除非到非常高的山上,避开云层雾气。

我们在第一讲提到过道家的天元丹,天元丹在佛家密宗的修法,是修东方药师佛真正的灌顶法,可以使你长寿。长寿法在密宗是一种修法;不死法是另外一种修法。修密宗的长寿法一定跟不死法配起来修的,而且长寿法、不死法又一定是跟往生颇哇法配合起来修的。现在在座的,大概有很多人都修过。颇哇法是藏文,就是往生法,也叫转识成就法,修成时头顶上开了窍可以插草,插了草就像是买了保险,死后就可以往生西方。

一般学佛的人走净土路线的,这一生可能修不成功,就要往生到阿弥陀佛那里去“留学”,但是很少人有把握一定能往生。其中另有一个方法,就是道家的修法中有保存,密宗的修法巳经没有了。

当年我问我的师父喷噶活佛,藏密里头这个法有没有?他说藏密这个法已经失传了。我说中国道家有个法叫夺舍法。至于这个法究竟属于道家还是密宗还是由印度传来,说法很多,我们在此不论。道家修行人晓得此生没有希望,靠这个肉体修不成功了,来生再投胎又没有把握,就赶快修离神法,也有叫它是离合神光法,离开这个身体,把这个肉体快一点丢掉。其实这个法门后来我才知道,佛说白骨观的密法里头也有,不过说得都很隐晦。

离神法修完以后就变成陰神了,这个人离开肉体,灵魂自己可以做主。夺舍就是侵占,要找到一个个把月刚夭折的婴儿才好,婴儿灵魂刚刚出去,你就进入婴儿的身体,这叫夺舍。其实这已经犯戒了,道家这叫罪犯天条,需要有很大的功德,不然是不行的。你更绝对不能妨碍人家,不可以抢婴儿的肉体去住,去抢的话,那是罪无可赦的。

所以我们要懂一个道理,佛家跟道家一样绝不准自杀,也绝不准随便投生,就是要还业报,你前生所做的善与恶业,应该要受完才可以走的。等于法院给你判了刑,你刑期没有满就想办法逃出来,这是犯法的,所以夺舍法是逆道而行的。不过是有这种方法,所以修神仙、修佛,都是一个道理,大家不要随便希望啊!修这个法门以前要“三千功满,八百行圆”,三千功德善行要做满,救人一命算善行一件,想做仙佛的要救多少条命才行啊!大概别人已经救过我们很多次了,欠的都是账,所以想成仙成佛太难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我说参同契》

根据南怀瑾文教基金会网站资料整理。

by:东西精华协会

《我说参同契》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老师著作,此编辑系列是读诵,并非南老师原声。《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

by:源66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

by:南怀瑾大学堂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

《我说参同契》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

by:人好哥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

<<参同契>>这本书在中国整体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古人更直指<<参同契>>是千古丹经之鼻祖。这本书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真人,约出生于公元100年,距今...

by:浩润

南怀瑾 我说参同契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怀瑾大师本人所经...

by:寻道有声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

向南先生致敬《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怀...

by:城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