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第三章 北京的观点   尼赫鲁是民族独立运动的叛徒,是破坏人民解放运动进展的恶棍,是帝国主义的忠实奴仆。 —— 一九四九年上海《世界知识》   尼赫鲁是一位中国的友人,一位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的反对者。 —— 一九五九年北京《人民日报》   尼赫鲁……骨子里是杀气腾腾。拒绝谈判的是尼赫鲁,下令打仗的也是尼赫鲁。 —— 一九六二年北京《人民日报》   中国对印度的态度曾有两个基调:首先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对印度作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把印度当作邻邦又是同属亚洲的大国处理同印度政府的关系。开始时,这两者是截然分开的,但事态的发展——特别是边界争端——使两者合拢,因此,中国就认为印度的行动表现出印度的政治本性,这种本性不可避免地导致同中国对撞。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后期,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中国的大动荡,已胜利在望,他们转过头来看印度,就不难识别印度所处的政治发展阶段。尼赫鲁曾同蒋介石有过长期相互敬慕的关系,他可能成为一个典型的民族资产阶级的领袖,而国大党则同早期的国民党一模一样。例如,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一年间,印度政府也曾出动军队镇压在海德拉巴邦的特伦甘纳地区由共产党领导的起义;该地区的农民曾夺取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当时看来,印度的革命可能已经开始。毛泽东在答复印度共产党的祝贺时曾说过:“我确信,依靠勇敢的印度共产党和一切印度爱国者团结奋斗,印度决不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及其合作者的绊羁之下。自由的印度将有一天要同自由的中国一样,作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大家庭的一员而出现。”   看来,印度在开始制订对外政策时就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美国过去支持蒋介石,直到他垮台——垮得比美国意料的早——,现在又准备支持尼赫鲁。中国共产党一家杂志在一九五O年写道:“美国把真正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印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第四点计划和其他援助计划优先照顾印度。尼赫鲁既想取得美援,又想扮演一个进步人士的伪善角色,用以欺骗印度人民。”   印度明显地推行英国的喜马拉雅政策,甚至鼓动西藏脱离中国,这就证实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尼赫鲁政治本性的看法。[ 注:不单是中国人看出了新生的印度继承了英国对喜马拉雅山的政策。一位研究国际关系的美国人一九五三年在新德里著文时也看出:“印度对西藏的政策和英国统治印度时所采取的政策极其类似。”] 一九四九年九月,《人民日报》写道:“尼赫鲁之流以一个外国政府的名义,来宣布‘西藏从未承认中国的宗主权’,这是公然挑拨中国诸民族的感情,破坏中国诸民族团结,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同月,一家上海杂志指责尼赫鲁及印度政府为“英美帝国主义并吞西藏的阴谋”服务,同时他们自己也怀着帝国主义的野心。该杂志结尾说:帝国主义者已让尼赫鲁充当了蒋介石的代替人。   一九五O年中国进军西藏,印度在外交上对此所采取的作法,必定证实了中国对于印度对西藏的意图的怀疑。但事实上双方就此问题所进行的外交交涉 标志着印度政策的转折点,中印关系的气氛还是良好的。在更广阔的外交舞台上,中国觉得印度新政府正起着有益的作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印度承认人民共和国。它是第二个采取这样行动的国家。 [ 注: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当时按梅农的意见,印度本来应该更早地承认中国,但印度照顾到外交礼貌,要让英国先承认。后来印度人对欧内斯特·贝文的踌躇不决实在忍耐不住了。 ] 从那时起,它积极活动,要使北京新政府在联合国内代表中国。



叮咛当咣

事实上一切都可以标价

回复@叮咛当咣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纪录天下

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幽兰讲经史 回复 @纪录天下

对,就是的!👍🏻

叮咛当咣 回复 @幽兰讲经史

事实上一切都可以标价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