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咏叹调之——兰

2022-01-03 23:46:1907:47 2645
所属专辑:品读醉美古诗词
声音简介

四君子·咏叹调之——兰



◇作者: 刘浏

  似乎没有什么花的称谓比兰花更多,它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为“花草四雅”,它被冠以“国香”、“王者香”的美誉,被敕封为“馨烈侯”、“引凤雏”。这些封赏,无不昭示兰的品质和风骨,淡泊高雅、坚贞清远,而这也已经成为古往今来君子的代名词,在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荡漾着涟漪。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先贤孔子对于兰花就曾大为赞誉,周游列国之后,他用“兰花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法,不因穷困而改节”的句子勉励自己,自此“《雅》、《颂》各得其所”;战国时期,屈子佩兰以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种兰以明彰自己的远大志向,兰花也成为了他“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期盼的最好象征;乾隆年间,郑板桥称自己“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甚至在女儿出嫁之时也画兰花以作嫁妆,成就了“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的清美画卷;宋代学者王贵学在《兰谱》中曾经写道:“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唯兰独并有之。”
  古人对于兰花的喜爱始终高踞于历称“岁寒三友”的松、梅、菊之上。深山空谷中,兰不避独幽,馥馥蕙芳,神韵清雅,将“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的诗意绽放,成为君子高尚情操最为真实的写照,也使得历代的丹青妙手甘心为之泼墨,骚人墨客争相为其吟咏。
  有人写兰,以兰为喻,写它的圣雅高洁。在历史的长河中,兰诗、兰词和兰赋已然成为了赞美兰花的花园沃土。汉魏南北朝时期,张衡曾经慨叹“虽曰幽深,厥美弥嘉”;嵇康则高吟“左配椒桂,右缀兰苕”;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周弘让则赞咏“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寒风中怒放的兰花就恰如这诗词赋中所赞美的一样,“王者之香,空谷则芳”,让人不禁联想起那些像兰花一样的高洁之士,他们用生命的蓬勃撰写下了中华文明史中最华美的篇章。
  有人画兰,以兰为韵,画它的愈澹愈妍。《顾氏画谱》中曾经辑刻了一百多位知名画家的画作,这些画作中大部分写意了不同种类的兰花,春兰、蕙兰、建兰、墨兰,都在这其中极尽风姿,让每一个看过的人不由得啧啧称赞;清朝时期,《墨兰谱》和《费梦仙兰画谱》的出现让兰蕙写生更加风靡,翠婵、万和、碧玉、莲素……单是听这些名字就让人抑制不住欣赏这些画作的冲动。正是有了这么多兰画,才让更多人看到它的静秀宜人、亭亭玉立,知晓那“君子行道”的品质之下亦有如此的倾世芳华。
  有人唱兰,以兰为歌,唱它的清丽温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琴曲乐谱《碣石调·幽兰》仍在诉说着对于兰的衷肠,如果不是中国学者杨守敬访求古书,或许这首歌谣还沉睡在西贺茂的神光院;还有《幽兰操》,当孔子行至隐谷之时都忍不住“止车援琴鼓之”,那音调至今还回响在每一名儒家学者的耳畔。在这逝者如斯的岁月里,兰的芬芳被镶嵌在了众多乐曲之中,即便时光流逝,即便桑田沧海,都始终含幽吐芳。
  那丛兰花,依然绽放。兰的文化,也烙印在了每个人心中,熠熠闪烁着光芒。“花中君子”的美誉也将一直延续下去,在这华夏大地上弥溢馨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妙口言

世之清雅 莫过于兰

猜你喜欢
咏叹调

行呤诗人

by:阿申13

亨德尔咏叹调选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iedrichHandel),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

by:东溜达西溜达

男高音咏叹调

咏叹调是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的歌曲,现专指独唱曲。咏叹调(aria)的词义就是“曲调”,它是在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

by:东溜达西溜达

最美高音咏叹调

咏叹调(Aria)即抒情调。这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它可以是歌剧,轻歌剧,神剧,受难曲或清唱剧的一部分,也可以...

by:东溜达西溜达

拉莫歌剧咏叹调

拉莫(Jean-PhilippeRameau,1683~1764)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拉莫50岁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戏剧音乐包...

by:典洋时光

大美西河大鼓咏叹调

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曲目,来自网络,硬盘已满无法存储,借此平台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可删除...

by:恒悦畅读

南京民国都城咏叹调

斑驳的梧桐树影、欧式的民国公馆,那些年代久远、已经褪色的民国故事,依然洋溢着迷人风韵。回眸尘烟往事,体会民国范儿。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讲述《南京民国都城咏叹调》。...

by:南京市民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