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退圈访谈71期:慢慢的成长亦无妨【当当妈妈】

2022-01-07 14:50:27171:03 7841
声音简介

当当妈妈最初入圈也算是很早,在孩子三岁10月时,在幼儿园的老师的“友好”提醒下,先后去了两家医院检查入坑的。


妈妈在很早的时候看过我在贴吧的帖子,也满怀信心的放下一切,辞职回家陪孩子,也许是自己预期过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展的很慢很慢,但是索性,她持续的调整,崩溃了也再次继续努力去生活。


不知不觉两年多过去了,孩子的能力也终于慢慢得以显现出来。


这是当时直播中当当妈妈的留言。


其实也有很多家长,在家庭陪伴路上已经走了很久,也许孩子进步和变化的不快,但是其实这样徐徐发展,本才是孩子慢慢长大的节奏。最初我和诺妈辞职回来,到诺妈真正的放下心来,也是陪伴了一年半之后,幼儿园下学期老师对于孩子的认可时,她才真正的放心的。


最初孩子三岁十个月,那时只会仿说,本身在学校里也坐不住,老师对于孩子也是坚定的说有问题,那时妈妈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到学校陪读了几个月。



而更严重的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小朋友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于外部环境很恐惧,躲着其他人,一有情绪就绝望的尖叫,持续了很久,妈妈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要面对着周遭的眼神的质疑,面对着崩溃哄不好的孩子,面对着焦虑的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


最初诊断的时候,原本还算乐观的她,在医院观察孩子的测评中给了中重度的评测结果时,内心也确实压力巨大。(当时医院的评分表)


而当全心投入陪伴时,孩子各种波折和进步不大的现实,也让妈妈时不时的怀疑自己,甚至陷入很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当时确实为母则刚,妈妈慢慢的去理解和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从孩子喜欢的海洋鱼类,帮助孩子慢慢的拓展。


利用固定模式的一些绘本漫画,帮助孩子从他感兴趣的那些事物之中,慢慢的建立关联,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而后也慢慢的看到了孩子的发展的进步。


当当妈妈说,她愿意来分享,其实就是因为,她想告诉大家,孩子发展的慢一些,也不必害怕,她陪伴了两年多,焦虑过很多次,时不时的心情跌入谷底,但是真的照顾好自己慢慢和孩子一起走过来之后,却又能深切的感受到孩子未来的潜力。



她说孩子当下可能还不算完全脱帽,但是她已经真正的走出了这个阴影,因为她能够真切的看到孩子发展的趋势。即使很慢,两年多,才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心,但是当对于未来真的充满期待。


具体当当妈妈的分享,一起听听她音频里的那些真切的想法吧。


当当妈妈给前进中的家长们的祝福音频:00:00/52:01话题#家长访谈57个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57985303

可以加当当妈妈qq吗?710827732,期待

听友418514080

我们倒是没有什么情绪问题,就是很敏感胆小,突然就害怕,我不知道他在害怕什么,只能慢慢理解他,但是生活却是很受限制,很多地方都不肯去

暖雨520

我家孩子睡眠和当当一样。我也孩子对叫,对哭过。五岁后情绪好了,也讲道理了。就是表达还是弱,会说自己想说的简单的话

听友293950582

如何加群和诺爸交流

听友245929611

想请问一下,提到的英语分级阅读是什么呀?

猜你喜欢
自闭症家长退圈访谈实录

自闭症这个标签,有如魔咒一般,压的我们喘不过来气。仿佛孩子被贴上了这个标签之后,便失去了发展的可能。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其实孩子成长的潜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by:诺爸说ASD

诺爸的自闭症退圈指南

hi,诺爸在入圈五年后,再来聊聊如何跨越“自闭症”这个阴影,如何才能回归孩子该有的正常生活轨迹。这些年看到许多的家长走出来,也看到更多的家庭陷入困局,希望我从一...

by:诺爸说ASD

自闭症干预I小肥阳自闭症干预经历

大家好,我是小肥阳。报以感恩的心,分享我的经历,希望能为无助迷茫的你,提供一点方向、思考和建议。铁树花开,未来可期。我知道大家很辛苦,坚持一下,熬过了黎明前的黑...

by:吾乃小肥阳

自闭症干预|家长必学自闭症知识

本专辑是著名自闭症专家石建莉博士在美国录制的一套面向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知识视频。内容涵盖中美差异、世界自闭症干预体系发展、如何选模式、如何选机构、如何教语言、如何...

by:石建莉博士谈自闭症

渐晓读书会-自闭症退圈指南

聊聊书籍是我内心一直特别想做的一件事。这次能请到小雨奶奶一起做这件事,也很是荣幸。想聊书和推荐书,是因为在我最黑暗的那些时光里,让我能够看见希望的光芒,让我能...

by:诺爸说ASD

声音主播

336103.1万

简介:我是诺爸,18年孩子“自闭症”入圈,但已凭深度家庭陪伴摘帽 期间通过《诺爸40天康复日记》《退圈家长访谈实录》等节目 接触了大量圈内家长,见证了数千家长的家庭陪伴退圈路 从新视野解读这类孩子,他们都有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标签就否定孩子发展的潜力。就算是,也一定可以走出来。 整个世界对于孩子的误解都很大,他们其实很敏感,聪明,倔强,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和陪伴,激发起他们对于人的信任和探索的欲望和勇气。 但是理解孩子和真正的做好陪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也祝你在走进孩子内心的路上,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