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男足能学女足,压根不是一码事儿

2022-02-15 15:13:0820:27 363
声音简介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本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海边的西塞罗。

岂能将玉貌,便拟扫胡尘。

今天大年初七,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实现范大将军“输越南”伟大目标的头七。也是女足姑娘们时隔十六年重夺亚洲杯的第二天。为了纪念这两件前后脚发生的足坛盛事,本伪球迷忝做此文。

一。女足亚洲杯,就是个四强赛。

昨晚女足姑娘们夺冠的时候,我还在改昨天那篇《》的稿子,等我发稿的时候,我发现整个朋友圈都沸腾了。好多人都在为这场胜利欢呼。人一高兴,很多话就说的有点过头了。

比如我看有朋友说:“整个春节过得真的跟过山车一样,初一的时候男足1:3输给越南,像打鸦片战争,到了初六的时候女足又夺冠,像打解放战争,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我觉得这话说的有点夸张,记得唯一一位曾经带领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的教练米卢,刚来华的时候就跟咱说,要踢快乐足球,说“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比胜败更重要”。

他这话当时还挨了不少喷,因为很多中国球迷对足球的定义就是“给咱争口气”。赢了就好,输了就闹,如果输给越南,他们就觉得简直“鸦片战争”了——其实完全没到那个份儿上,就是个游戏而已么。

如果非要把男足输给越南算是“鸦片战争”,那女足拿亚洲杯冠军这也算不上“解放战争”,充其量算个“三元里人民抗英起义”吧……

最大的意义是告诉你“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曲折”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男足和女足,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运动,发展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与男足不同,女足在全世界开展其实都非常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国才开始陆续搞起。

以亚足联内而论,即便到目前,真正能正经踢一踢得女足队伍,其实也就中、日、韩、朝再加上澳大利亚这五支,其他的国家,有的运动才刚刚开展:比如越南、泰国、缅甸。有的因为宗教等原因,女性地位极低,上场踢球都被要求必须带个头巾不露头(这可就多了,什么沙特、伊朗、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都这个规矩)。

头部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那玩意儿带着跑两圈都出一头大汗,更别说踢足球了。

所以摒除了女性不踢的东南亚,和女性正经踢不了的西亚。亚洲就是剩下这五支女足队了。再加上朝鲜这几年老不参赛,所以所谓女足亚洲杯,真正有悬念的也就是个四强赛。

证据是今年女足亚洲杯八强赛时,咱碰的刚好也是越南,可央视五套都没转播,同时段播了个温网女子比赛。

为什么?因为女足打越南这个比赛根本就没悬念,那就是个“票友球队”。亚洲除了中日韩朝澳这五支女足队互有胜负之外,五强打其他的队伍,惟一的悬念就是几比零还是十几比零。所有其他队加在一块,正规赛打这五个队平局都几乎没有,赢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中国男足打越南打输了,只是咱心理上不可接受。女足打越南打输了,是物理上不可能。相当于非洲土著拿木头棍捅爆美国坦克那种。

当然,这里没有抹杀本届女足姑娘们功绩的意思。

中国女足确实有过历史上的辉煌,2000年以前女足亚洲杯冠军从来就是咱包圆的,唯一稍微构成点威胁的是同样搞专业体育的朝鲜。那时的女足是很强的,证明了举国体制下的专业队对运动开展不广泛的业余队无与伦比的碾压优势。

但21世纪以来,随着日韩澳三国的女足沾了职业化男足青训的光,水平迅速提升,而我们的“黄金一代”又陆续退役,中国女足很迅速的就陷入了低谷期。

低谷到什么份儿上呢?

此次征战亚洲杯之前,在2021年最后一次国际足联排名中,中国女足排名世界19、亚洲第5,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差的年终排名。如果刨去西亚那些女性不能正经踢球的国家,这个名次其实比男足还差。

从2010年开始到21年底,中国女足踢日本1胜1平12负,踢澳大利亚2胜3平7负,踢朝鲜3胜3平8负,只有踢韩国是9胜7平3负占优。

我有一位跑体育的前同事,去年年末一起吃饭,跟我开玩笑说:“目前中国女足的可退步空间,已经比男足还要小了”。

这是大实话,和全球男足在市场化的刺激下龙争虎斗不同。全世界正经搞女足,也就这二十几个国家,亚足联就只有这五个,再跌还能跌哪儿去?

如果再跌,中国女足作为一个专业体育项目,可能就要被体委亮红灯、甚至解散了——因为对这个没有商业化前途的项目来说,搞专业队,那是要国家出钱的,出钱就必须出成绩才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中国女足姑娘们勇夺亚洲杯冠军,不仅创造了奇迹,为祖国争光,给被男足添堵的中国人民出了口气。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她们挽救了中国女足的事业,也挽救了她们自己的前途。

就像上世纪末中国男足哀鸿遍野时,女足连夺两次世界杯亚军,一下子让足协感到脸上有光,并且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强劲的女足热一样。此次中国女足夺冠之后,估计也会受到了类似关注。至少她们作为顶级专业运动员薪水微薄的问题将有望得到改善。也可能会给女足行业打上一针强心剂。

总之,这次胜利的作用是正向的。

而且在亚洲杯上,女足也确实踢得很顽强,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女足的顽强精神,到底怎么来的,男足可不可学?

二。女足胜在顽强,但她们为什么这么顽强?

是的,顽强。在把女足此次亚洲杯的相关资料(如前所述,真正有价值的其实只有半决赛打日本,决赛打韩国这两场)都回看一遍之后,我得说,女足姑娘们这次能得胜,主要的胜因,其实就是这个“顽强”。

半决赛对阵的日本队,是女足这一路上遇到的最强的对手。

实事求是的讲,中国女足在技术水平上其实已经落后日本了,这场比赛我们在控球、射门、射正、传球数、传球成功率、角球数上是全面处于下风。场面并不好看。

但整场比赛踢下来,我们成功把对方拖入了点球大战。

能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感谢主教练水庆霞的战术对头。

二就是要赞叹女足姑娘们的顽强了:日本队领先,被咱扳平。再领先,再被咱扳平。

这样顽强的比赛,别说是普遍处于业余水平的女足,就是职业化极高的男足赛场上,也是很难见到的,真的太拼了。

所以到了点球大战的时候,能看出日本队已经有点蒙了——她们光这两年内就赢了我们十二次,估计怎么也没想到能被我们拖到点球。

而中国女足显然是做好充分准备的,尤其是心理准备。

而我们知道,点球大战,说白了就是拼个心态。你更顽强,更有准备,八成就是你赢。所以中国女足爆冷击败了日本。

而决赛打韩国,就更是女足姑娘顽强的体现了。

其实在此次参赛的四强中,韩国是较弱的一支,但在半决赛中,居然爆冷干掉了澳大利亚。所以韩国女足这是首次进入亚洲杯决赛。

这本来是个好消息,因为打韩国我们本来是有优势的。但谁也没想到,韩国女足上来就连灌咱两个球。

如果这个局势倒给男足,可能就完蛋了。年初一打越南就是这样么,被人进了俩球以后就不会打了,想攻攻不上去,想守守不回来。一副等着挨揍的架势。

可是女足打的真的很顽强,两球落后以后,全员依然积极跑动,进攻和防守思路都很清晰。顽强的去扮这个看似已经被锁定胜局的比分:

0:2

1:2!

2:2!!

3:2!!!

比分居然就这么硬生生的给扳了回来。对于两支水平相当的竞技球队,在决赛中居然能上演这样顽强而坚韧的逆天翻转,真的是极为少见的……

但是,且慢,对于这种“逆天翻转”,你是否会感到似曾相识呢?

是的,如果你关注(男足以外)的中国体育,尤其是关注女子项目,你会觉得这种本来很少见的情况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在女排、女乒、女羽等等项目中,你经常能看到中国的运动员姑娘们先是大比分落后,而后一个赛点、一个赛点的往回扳比分。

尤其是女排,同样作为三大球之一,中国女排一度被戏称为“不到赛点不会玩”,在淘汰赛甚至决赛当中,经常上演这一幕:先是大比分落后,而后教练叫了暂停,而后女排姑娘们开始一个球一个球、一个赛点一个赛点的往回扳。最后把总比分从0:2达成3:2。

这种顽强不屈,每每总能起死回生的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女排精神”。

若如法炮制,我们似乎也可以称这次女足体现的是“女足精神”。

而“女排精神”与“女足精神”是如此的相似,那我们不由得想问一句: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女子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如此顽强——或者至少可以说,比其他国家的女运动员更顽强?

三。真相:“输不起”的中国女孩们

我想起当年做记者时,我的一位前辈曾是本地小有名气的足球记者,他曾对我说过一个很意味深长的论断:中国很多女运动员之所以那么拼,是因为她们“输不起”。

这个“输不起”不是心态上的,而是她们的人生状态上的。

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体育项目,是举国体制下的专业选拔,很多运动员都是从乡村中来,由县体校、市体校、省队、国家队层层挑上来的。在这个金字塔中,运动员的成绩每好一分,级别上升一个层级,他的待遇和退役后的前途就能好上许多,而一旦掉队,从上一层级被“退回来”,前程则顷刻间就会变得很暗淡,甚至会提前退役,结束体育生涯。

而在这个选拔过程中,实话实说,男生其实是比女生多一点退路的,受中国很多地区乡村风俗习惯的影响,男孩子会被视为整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即便体育的这条路走不通,家长也会想尽办法再帮助他找别的出路(虽然也很困难)。但很多地方的女孩则不同,一旦被体校所淘汰,往往意味着她们几乎同时被自己所在的家庭所放弃——一般会被安排尽早嫁人、进城务工等等。

所以进入体校的女生是没有退路的,她们必须养成坚韧顽强的拼搏精神——或者说,只有那些天性最为坚韧顽强、不服输,敢于拼搏的女孩,才会爬上金字塔尖,代表中国出现在世界赛场上。

而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些中国女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遭遇的对手可能是她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很多发达国家女子项目因为是业余化,选手都是那种家境殷实、爱好广泛的女孩参加。这个体育项目对她们的生活来说只是个爱好,但对我们的女运动员来说,却是决定命运与前途的事业。

这种微妙的心态差距,到了比赛的关键时刻,往往就会发挥作用。

就像那个笑话里讲的:“猎狗追逐一条狐狸,结果被狐狸给跑了,猎人责问它,猎狗说:我有什么办法呢?我跑只是为了一顿饭,他跑却是为了自己的性命啊。”

是的,在实力相近的情况下,很多中国的女运动员们,其实就是靠着这种在其选拔过程中被塑造、强化的“拼劲”赢下了比赛。

而这个特点,尤其体现在此次女足夺冠亚洲杯的过程中。

前文我说了,此次亚洲杯开始之前,中国女足其实跟男足一样,也到了不能再退的谷底。可是跟男足那些“天价球星”、“归化球员”即便国家队解散了,也有职业球队“兜底”,即便不兜底也早已赚的衣钵全满不同,女足如果亚洲杯上再成绩难看,让国家真的放弃足球了,她们的前途是非常堪忧的——没有荣誉,没有关注度,这些一个月只挣大几千的女孩们将来退役了怎么办?所以,她们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她们必须拼了——我相信这也是主教练在休息室传达给她们的意思。

由女足推而广之,其实很多中国女性其实都在因为类似的心态在“拼”。

我曾经跟一位农村出来的女生聊过天,她跟我直言,说“小西,你知道吗?我上学那些年,几乎天天都在压力中长大,我很早就知道我跟我弟弟不一样,他即便不争气,爹妈也会保他,把家产留给他,给他攒钱将来娶媳妇。可我要是不争气,我就是“泼出去的水”,随便找个人嫁了……所以我必须争气,我必须奋斗,我必须留在大城市里!再苦也要咬牙坚持!”

我听了这话之后真的感慨良多,我不由得想起我母亲,她是一个城里姑娘,家境比这位女孩还好一些,且从小成绩特别优异,可是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父母在商量,说家里经济困难,孩子又多,要不让她先别读了吧……

我妈妈说她当时感到特别害怕,整整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大清早起来更加发奋的读书。

写到这里,真的是不由得一声长叹,作为男人,我们可能往往会忽略,中国有多少女孩,从小就比我们多了一层不得不“证明自己”的枷锁——

至少在一姐一弟这样计划生育时代农村很普遍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给弟弟的爱往往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管弟弟出不出息,都会一路跟随到底的。

可是父母对姐姐的爱却是讲条件的、看情况的,随时有可能“减持”、甚至“撤资”的。女孩需要不断地努力,不停地证明自己值得被投资、被爱,才能得到父母与弟弟相同分量的关注。

这种心态投影到社会中去,就塑造了当下社会十分普遍的“拼搏女性”甚至“阴盛阳衰”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再被投影到体育运动中去,就成了“女排精神”、“女足精神”。她们其实就是当代中国那些不得不在拼搏中“证明自我”的女性们的投影。

而这种精神,高情商的说法,是“敢打敢拼,永不言弃。”低情商的说法则是:这些中国女孩们无路可退,她们不得不拼。

是的,无路可退,不得不拼,这给了很多中国女孩在超人的毅力与耐性。

所以女足虽然精神可嘉,但为这些姑娘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她们其实活的很辛苦。在未来,我们真的应当继续“发扬光大”她们这种“拼搏精神”吗?

还是说,我们应该尽量给她们一个更好、更平等的环境,让她们能轻松成长,哪怕我们未来的女儿们再没有这么强的紧迫感,和随之而来的好成绩了?

我觉得,如果后者能实现,咱宁可少要几块金牌也值。

何况,就像此次女足亚洲杯所表现得。单靠这种拼搏精神又能弥补多久的实力差距呢?这其实也是个问题。

四。“享受足球”还是“享受赢球”?

体育是现实社会的倒影,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男女足球队的现状,真的很像一个有一姐一弟的中国家庭:

“弟弟”男足因为有退路(职业化)而斗志不足,但也受到家长更多条条框框的教条管束。“姐姐”女足因为没有退路,必须不断要考成绩证明自己,而垫着脚的拼命,哪怕已经力有不逮,也得咬牙坚持。

然后每次考试出成绩,姐姐如果考好了,家长(球迷)们就会拿着卷子数落弟弟:你看看你姐,都没让我们费什么心,成绩就这么好,你再看看你!你怎么就不能顽强一点,拼搏一点?

问题是,学的来吗?就像弟弟有父母宠爱兜底一样,男足是有职业化兜底的。男足和女足,注定心态不同。

我知道有些人要说什么:“那就停办男足职业联赛,发展女足职业联赛!把男足的后路断了!”

这样说的朋友,我不知道你认真看过一场女足的比赛没有——看过你就知道女足和男足虽然名字都叫足球,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运动。女足比赛,真的远没有男足好看,基本没有什么商业化价值。

现代足球的特点就是大场地、长时间、高运动量、大自由度。这些都是有利于男性发挥体能优势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足球的男女实力差距极大,应该是全球普遍推广的竞技体育项目当中,仅次于橄榄球、持平于男棒女垒的项目。

而考虑到橄榄球基本不开展女性比赛,男棒女垒名字就不同。足球则应该是男女同名的竞技体育中性别差距最大的比赛。很多足球强国,实力顶尖的女子国家队跟U17甚至U15的男子青年队打练习赛,都能被对方打成筛子。

所以那些吆喝“让女足代替男足征战世界杯”的人也可以歇歇了,任何女足到男足赛场上去踢,都会被对面的鱼腩球队教训到怀疑人生。这压根不是拼搏精神能弥补的差距,性别差距在足球场上就是这么大。

这个特点决定了女足比赛注定没有男足有观赏性,大多数国家的所谓“女足职业化”,都是男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次生出来的。想办女足职业化必须先搞男足职业化。

中国如果想要走这条路,恐怕也得照着来:就像张路指导说的,先做好青训,减少束缚,改变男足职业化的畸形现状,等到足球的培训、市场环境都健康了,女足水平自然就连带提升了。

如果说我们不愿意承担这个低谷期,依然维持女足现行的体系,也可以。依靠我们在其他项目上已经炉火纯青的举国体制,和基层体校输送的“顽强女孩”,女足的相对高水平,可能也依然能再维持一段时间。只不过女足姑娘们未来拼搏的一定会越来越艰难——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商业、民间足球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这将是个不可改变的趋势。

米卢当年曾说,他希望中国人能踢“快乐足球”,明白“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比胜败更重要”。这话的意思很深,只可惜我们始终没听懂。

如果我们真的“享受足球”的话,那就应该从更精彩、更激烈、更容易推广和商业化的男足搞起、稳扎稳打,把输赢先放一放,专心搞好青训和普及,拆除条条框框,等到民间普及度上来了,男女足自然都会强起来(张指导说的是中国如果有500万少年踢球,足球就有希望)。

但问题就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在足球中享受的从不是这个运动本身,也不是球场上那种追逐的乐趣,而只是胜利带来的自豪感。

这个心态在本次女足亚洲杯夺冠之后又体现的特别明显: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中国女足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态。也不分析为什么能赢,又赢的漂不漂亮,还能不能再赢下去。我们只是听说男足不赢球,女足赢球,就呼啦啦的去“支持”女足……

归根结底,也许,我们爱的既不是男足也不是女足,更不是足球,我们爱的只是赢的那种感觉。

这样的舍本逐末,最终是搞不好任何运动的,男足这是几十年发展,越来越不行,逐步被人家那些普及搞得好的国家超越,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很担心,男足只怕终不会从女足那里学到点什么——倒是女足,如果能不重蹈男足下坡路的覆辙,用拼搏精神一直支撑下去,不刚极而折,就已经很难得了。

只是,姑娘们撑得确实很苦,作为看球的大老爷们,我觉得我们至少应该心疼一下才对。

让我们祝姑娘们好运,更祝中国足球好运。

最重要的是,赞同黄健翔老师的号召,先给她们多发奖金吧。不管未来如何,这是她们的辛苦拼搏应得的。。。。

全文完。

本文70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42368047

男足还么有成绩就开始享福,应该要有成绩出来再拿提成,平常只能拿工资保命

猜你喜欢
指望别人你就输了

指望别人,你就输了靠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生,才最稳妥,最扎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责任要扛。没有人会一直当你的靠山,更不会一直无条件地帮...

by:海霞煦时

快乐源泉_最可爱的足球队_北大中文男足

添加小助手caomei_0326,参与更多喜马拉雅活动,与草莓一起谈古论今。了解草莓的朋友都知道,虽然草莓是盲人,没法看见比赛,也从没踢过球,但却是一名狂热的球...

by:穷开心广播

当中国男足还不会踢假球时|年维泗回忆录:欣慰与悲怆

可以说,《欣慰与悲怆》是一部充满悲壮色彩的回忆录,是一部中国足球的奋斗史、悲欢史、心灵史,它对当今中国足球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值得借鉴的作用。正如年维泗在书中描述的...

by:永无岛的主

【群星剧场】女足·她世代丨中国女足访谈录|水庆霞王珊珊唐佳丽张琳艳|国内首部女性视角体育图书|亚运会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女足”更像一个集合名词,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她们有时因为成绩亮眼被人们看到,但更多时候则是出于相反的原因。2022年初,女足姑娘们再次上了头条...

by:群星剧场

女足球星爱上我 | 男频 |热血 |逆袭 |爽文

内容简介我叫常欢,是名东北汉子,刚毕业那会,我是想去游历各地来着,可是这样的打算被全家人共同否决了,我是家里的老大,理应承担家庭的一切,哎,该死的老大头衔呀!...

by:辽宁FC

放学别走

专辑介绍白色校服和篮球数学试卷和可乐...

by:华语音乐

别害怕学习

《别害怕学习:当厌烦学习时读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自己领会故事主旨。通过故事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问题。通过“心心博士的悄悄话”,来帮助...

by:河马西瓜

别害怕学习

本书结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自己领会故事主旨。通过故事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问题。通过“心心博士的悄悄话”,来帮助孩子们分析和梳理...

by:有怀有声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