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月到天心》

2022-02-21 17:23:4009:08 156
声音简介

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如此,月才如此千娇百媚,给人们无限遐想,在中秋来临之际,我们跟着林清玄先生感受月亮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感悟。一起来欣赏。


月到天心,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微的天光,摸索着回家。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叫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不由自主的把我带回儿时赏月的时光,在月亮还没爬上树梢的时候,妈妈早早地把煮好的嫩玉米,鲜毛豆,还有好几样水果摆在院中的石桌上,等着月亮来享用,我们姐妹几个也静悄悄的坐在窗下,欣赏着月亮曼妙的身姿,谈论着嫦娥与玉兔的故事,思绪飞到千里之外,久久不能回来。亲爱的朋友,你儿时的中秋是怎么过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喜欢本期节目,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评论,或者按下强烈推荐,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岁月友情老(林清玄)

前生前生,我们也是这样的溪水畔道别的吧!流转在十字路口的古董店临窗的角落,我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立刻就站起来,因为那张椅子上还留着别人坐过...

by:明月雪读书

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俗家才子,释家高僧

by:_刘俊峰

林清玄专辑

林清玄以有情的眼光看世界,透过自身深刻的人生体会,结合修行观照、时事观察和生活观想,将美融入生活,以菩提之心凝视人生,以智慧之言启迪生命。。。生命是无法停止变...

by:汤琪儿

林清玄自传

他是高雄人,曾任台湾多家报纸杂志的记者、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1979年连续7次获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秀奖、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

by:向如茶

林清玄散文

般若即是智慧,林先生的文章会带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进而达到幸福的彼岸。

by:般若之音

林清玄散文

此专辑想让和我一样的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

by:27号时空者

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家,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

by:心宇明月

品读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

by:月曈

林清玄《林泉》

林清玄,1953年生,台湾高雄旗山人。曾任记者、主编、主笔,现专事写作。曾获中山文艺奖、金鼎奖、吴三连文艺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

by:岁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