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 | 文学的常识

2022-02-21 20:27:0007:19 4.4万
声音简介


张爱玲的英文程度颇高,而写作方法上并不受西方影响,而对中国美学的怀古也只怀到清朝,可谓隔夜翻新。


穿了宽摆大袖的绣袄走上霞飞路来,就算奇装异服,惊世骇俗,这也太容易了。


她觉得很过瘾,我们旁而观之,也喝彩。


因为生活太平淡,出点“非常事件”,解解闷。


我正式要说的是:张爱玲当时认为前卫的审美观念是纯属中国的,没有世界性。


这一局限可不是小事,后来她人到了美国,用英文写作,把自己的中文译成英文,把《海上花》译成英文本,都得不到青睐。这就证明她太中国了,太“三十年代”了。


一个文学家,完全脱离现实是不智的,在艺术上“脱离现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艺术家故意脱离现实,假装脱离现实。


一句话,艺术家之脱离现实是“反讽”,而非决绝。同时,小说不是青铜器,越是中国的小说,不就是越受世界赏识。


美术是直观的,文学可不是直观的。


一个外国朋友好有耐性,读英文版《红楼梦》,已过其半了,问她的中国朋友,那么贾宝玉到底是男的呢,还是女的呢。


以张爱玲的冰雪聪明,她应该估量到自己的作品是打动不了美国人的心的。


她太土了,太中国了,太“三十年代”了。


“粉泪”的溃败,可能她自己也不相信能惊美骇欧一她没有世界观念,她是写给中国人上海人看的。


当初她大概不会意识到香港、台湾有大把大把的张迷,她自己就说她很在乎读者的彩声,编者的殷勤。


多好呀、,出走到美国,此一念之差,真是全局顿非。


定居香港,可能也不会出现赖雅,可能会好些。


艺术并不绝对自由,“观众”,作为一个观念,像巨灵似的威临在作者的头上。


你迁就“读者”,你完。你无视“读者”,你完。迁就即是媚俗,越媚越俗。


不理会读者,我写我素,那是书桌摆在月亮上,而且这样“旁若无人”的心态,作者也不复是“人”。


这是常识,也是宿命。你的文学作品,自己应该明白。陶潜、王维的诗,法译后,法文读者很赞赏。李聃的《道德经》,全世界都研读。


人性的共振共鸣才是“世界性”的取得和构成。


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都在冥冥之中执着了这个驾驶盘,务必使自己的作品航向世界,不受地方性、个人性、时代性的阻挠。


“肖像”是画家的职业产品,“造像”是画家的心灵结晶,一个艺术家之是否具有世界性是终极考验。是,则是艺术家。不是,则非艺术家。


但不是俦里,确有才气横溢的俊杰,太可惜了,怎么办,所以我说是“宿命”。


不幸张爱玲是归于此“宿命”的一例内,也只有我们中国读者撇开这个遗憾而对她更多的掌声,以化解她的寂寞。


说句丧气话,中国近代的作家,哪一个是具备足够的世界性的呢——好像是天命而非人事,亦当哀矜而勿喜。


以薄物细故入文学,自然亦能鞭辟人情天理。


*********************

作者:木心

音乐:赵海洋《晚安夜空》

主播:海潮明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水清浅A

既要有世界性,又要有中国特色,似乎是悖论。

亚汉_cb

为主播点赞,主播精彩的演绎使作品锦上添花。《燃烧的K线》也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听后很受益。

喜欢手铃的姚信

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吗

猜你喜欢
木心文学|步姿陪你读木心

视频号:步姿微信公众号:步姿陪你读木心活动:共读《文学回忆录》地点:微信群木心代表着最美好的,那些当今文化已经遗失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品读和传播先生文字,在其中寻...

by:步姿静读

木心文学作品

读木心,听木心,在这个有趣的先生话语中理解人生。“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

by:秦某某的素读

木心文学回忆录

陈丹青先生将追随并认真聆听木心先生讲课的朋友们当年记录的笔记整理出来,形成《木心文学回忆录》。让我们有机会领略木心先生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世界历史、文学、哲学独道...

by:老邓说家教

木心文学回忆录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

by:黎明奏鸣曲

木心深入灵魂的文学

木心先生说: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人生好在无意义,才容得...

by:草木心斋

木心

一个体面地生长在废墟中的人,诗人,拾学家

by:_刘俊峰

木心《文学回忆录》全集

全篇八十五章,每周更新一章。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

by:寡人有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