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亡羊补牢,“封城”该不该的争论已无意义

2024-03-12 21:31:4204:58 297万
声音简介

2500万人口的中国最大都会上海走向事实上的封城,可想而知会引起多大轰动,招来多少争论。很多人都在谈论这样的封城所必然导致的次生问题和痛苦,有些人会失去收入,一些非新冠肺炎的病人会因此耽误救治,实际情况是,上海已经出现不止一起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的悲剧。


上海是中国平日里治理最好的城市之一,甚至很多人认为它就是最好的,没有之一。但面对“全域静态管理”这样突如其来的大动员,上海也明显非常吃紧。我们只能相信,上海将会尽全力把次生损失“降到最低”,但它不可能是零。


回到那个根本问题上,上海有必要“全域静态管理”吗?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同意,上海是最不想这样做的,但当它做出这个决定时,说明事实上的封城已经是这座城市必须采取的最后手段了。


上海一直在努力实践精准防疫,而且被全国公认为在这方面做的最好。但它的防疫团队一定在某个关键环节发生了误判,导致了措施上的严重疏漏。这里的教训是:精准防疫必须拴上一条保险带,必须有回过头来堵住漏洞的充分余量。


然而上海的单日感染新增已经达到了四五千的级别,这是一个严峻现实。它面临痛苦选择:或者滑向香港的局面,形成失控性感染,一天出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阳性;或者采取断然措施挽救危局,而这个断然措施我们现在知道的只有“全域静态管理”,也就是封城。


请问,放开感染,这在上海行得通吗?上海大多数市民愿意吗?上海医疗体系为此做好准备了吗?会有一部分人愿意走这条路的,毕竟奥密克戎导致的死亡率很低,那些人会觉得就算染上了,能像流感一样扛过去的概率也很高很高。不是所有人停了工作能够照样拿基本工资,上海“手停口停”的人也有不少,对他们来说,失去收入像染上病毒一样可怕,甚至对个人的危害更高。


然而无论我们能够找出多少这方面的突出例子,希望放开的人加起来的数量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上海现阶段不希望全城大规模感染、这座城市变成第二个香港的人要比愿意接受那样局面的人多得多。这个事实不会因为大家在舆论场上对封城发出多少抱怨而改变。


而且,全国实行动态清零,上海一个城市放开,这可能吗?那样的上海势必成为中国的一个孤岛,全国没人敢去上海,上海人也哪都去不成。上海只有与全国防疫政策一体化这一条路。

有人说,那么全国都放开好了。问题是同样的:我们的社会做好准备了吗?各地的城市愿意大家都感染一遍,按照外界的比例,接下来每天全国因新冠肺炎死几千人吗?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分裂的,但反对的意见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肯定是主流。


所以让我们暂停无谓的争论,将注意力集中到怎么减少防疫的次生损失上来。如何做到让非新冠病人的治疗不被耽误,如何让服务业的从业者能够得到帮助并且过得下去,我们需要给出真正兼顾与平衡的回答。我们没有只顾防控新冠疫情而不顾其他的无限资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邦尼兔儿

主播真棒

邦尼兔儿

感谢主播的分享

冰露_e6

老胡加油

含笑花H878

中午好,主播!

鳳舞九天_w9

这里面带节奏的太多了,大家要注意了

猜你喜欢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了很多只羊,去放羊时发现羊圈破了个窟窿,狼在夜里从窟窿里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们劝告他让把羊圈修一修,他不听邻居劝告,第二天放羊时,羊又丢了一...

by:zyp2772

我在开封府坐牢

,个别时间轴打乱,谢绝扒榜!历史衍生美食甜文悬疑推理一句话简介:全技能囚犯,真香!作品简评:死后失忆的崔桃,在经历快穿后重生归来,刚睁眼就要面对被砍头的危急时刻...

by:文抄大佬的日常

《黑牢城》米泽穗信

天正六年,冬,"本能寺之变"四年前。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固守在有冈城。织田军围城之下,有冈城内连续发生难以破解的棘手事件,军心动摇,人心惶惶。村重束手无策,多...

by:夜深沉ning

黑牢城|米泽穗信作品

天正六年,冬,“本能寺之变”四年前。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固守在有冈城。织田军围城之下,有冈城内连续发生难以破解的棘手事件,军心动摇,人心惶惶。村重束手无策,多...

by:墨音小筑

上海-上海城隍庙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249号票价描述10元开放时间7:00-22:00乘车信息乘坐11、66、126、926路公交均可到达。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

by:恋景旅行APP

羊城烟雨

一部写透广州六十多年历史及文化演变的长篇巨作,一对姐妹与一座城市的命运交织,一个家庭与一个时代的精神变迁!小说以一对广州本地出生的姐妹雨芊和雨荇半个多世纪的成长...

by:琨_bg

法牢骚

用中法remix式的侃,吐槽点身边事物,谈谈心里话,聊聊人间冷暖。

by:4840肆捌肆零

声音主播

452031.7万

简介:胡锡进,资深媒体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1993—1996年任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深入战火中的波黑采访,出版《波黑战地采访手记》。1999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外事工作者”。2003年赴海湾采访伊拉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