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论白话文(上)

2022-04-14 12:00:3011:26 33
所属专辑:黄帝内经*素问
声音简介

调经论译文上: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上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不足的用补法。但怎样是有余,怎样是不足呢?

岐伯回答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你要问的是哪一种呢?

黄帝说:我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这些共计十种,它们的气各不相同。

黄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病属不足的也有五种,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五种有余不足,都是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五脏所藏之神、气、血、肉、志,组成了人的形体。但必须保持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始能使身形与五脏成为一个整体。五脏相互联系的道路都是经脉,通过经脉以运行血气,人若血气不和,就会变化而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均以经脉为依据。

黄帝说:神有余和神不足会是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则喜笑不止,神不足的则悲哀。若病邪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还未见或笑或悲的现象,此时邪气仅客于形体之肤表,病人觉得寒栗起于毫毛,尚未侵入经络,乃属神病微邪,所以叫做“神之微”。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应刺其小络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深推其针,不要刺中大经,神气自会平复。神不足的其络必虚,应在其虚络处,先用手按摩,使气血实于虚络,再以针刺之,以疏利其气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气外泄,只疏通其经,神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说:怎样刺微邪呢?

岐伯说:按摩的时间要久一些,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使气移于不足之处,神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说:好。气有余和气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则喘咳气上逆,气不足则呼吸虽然通利,但气息短少。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皮肤,而发生皮肤微病,使肺气微泄,病情尚轻,所以叫做“白气微泄”。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应当泻其经髓,但不要伤其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泄。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隧,不要使其出气。

黄帝说:怎样刺其微邪呢?

岐伯说:先用按摩,时间要久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刺时还是适中病处即止,这样可使其精气深注于内,邪气散乱于外,而无所留,邪气从腠理外泄,则真气通达,恢复正常。

黄帝说:好。血有余和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自有余的则发怒,血不足的则恐惧。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孙络,孙络盛满外溢,则流于经脉,经脉就会有血液留滞。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血有余的应泄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不足的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但不要使其出血。

黄帝说:刺流血时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诊察血络有流血的,刺出其血,使恶血不得入于经脉而形成其他疾病。

黄帝说:好。形有余和形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形有余的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肌肉,使肌肉有蠕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形有余应当泻足阳明的经脉,使邪气从内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足阳明的络脉,使气血得以内聚。

黄帝说:怎样刺微风呢?

岐伯说:应当刺其分肉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其络脉,使卫气得以恢复,则邪气就可以消散。

黄帝说:好。志有余和志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则腹胀飧泄,志不足的则手足厥冷。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应泻然谷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穴。

黄帝说:当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邪气仅客于骨时,应当怎样刺呢?

岐伯说: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经脉,邪气便会自然去了。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气血相并,阴阳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如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则发生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则发生热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则发生心中烦闷而易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发生精神散乱而善忘。

黄帝说:血并于阴,气并于阳,象这样血气各离其所的病证,怎样是实,怎样是虚呢?

岐伯说:血和气都是喜温暖而恶寒冷的,因为寒冷则气血滞涩而流行不畅,温暖则可使滞涩的气血消散流行。所以气所并之处则血少而为血虚,血所并之处则气少而气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大平调经典唱腔

大平调,又名大油梆、大梆戏,因用以击节的梆子特大而得名。又因其音平,唱腔的调性比高调(豫剧)低,故又谓之平调。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豫北、冀南、鲁西...

by:豫韵之音

民间小调经典专辑

亲友们,欢迎点击上面的订阅关注,以免找不到这里↑↑↑↑↑热爱中国传统戏曲,每日定时更新,欢迎收听,并评论提供意见。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喜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戏...

by:戏曲传承人

保定老调经典唱段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保定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小调,因生、净两行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代表剧目:潘杨讼、忠烈千秋、...

by:海纳百川1105

关灵凤祥符调经典唱段

关灵凤(關靈鳳),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的高徒、义女,豫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祥符调的代表性传承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生人,满族,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市,1952...

by:须跋陀罗

论语 白话文2022

在我们从小时候就有接触过《论语》的知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脍炙人口的语言。在没有接触过《论语》时,只觉得...

by:摘星与君闻

《论语》白话译文

论语白话译文,献给去世的妹妹和父亲。

by:补桐书屋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二《调经论篇》完

调经,即调治经络。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经络发生病变的原理及其调治方法,故名“调经论”。本篇的主要内容有:一、说明人体神、气、血、形、志五种有余不足所导致的病变和针...

by:導法自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