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伤寒九十论》·夜间不眠证第十二

陈姓士人,初得病,身热,脉浮,自汗。医者麻黄汤汗之,发热愈甚,夜间不得眠,头重,烦闷,悸悸然,中风证强责汗之过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不得眠,其人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予先与猪苓汤,次投之以当归、地黄、麦门冬、芍药、乌梅之类,为汤饮之,不汗而愈。

论曰:《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昼行阳,夜行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行于外,行于外则阳满,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于阴,阴虚则夜不得眠也。今津液内竭,胃中干燥,独恶于阳,阴无所归,其候如此。故以当归、地黄补血,用乌梅以收之,故不汗自愈。


猪苓汤

【方药】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碎) 滑石(碎)各一两

【煎服】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阿胶分二次烊化)。

【原文】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岳美中医案:

高某某,女性。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机能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尿检查: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等。尿培养:有大肠杆菌。中医诊断:属淋病范畴。此为湿热侵及下焦。治宜清利下焦湿热,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汤。

猪苓12克,茯苓12克,滑石12克,泽泻18克,阿胶9克(烊化兑服)。

水煎服6剂后,诸症即消失。


松竹梅之韵

阴虚口渴,小便不利,思路:边滋阴边利小便,高

回复@松竹梅之韵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包包爱笑

感恩罗博士,封控在家,正好学习,笔记分享

丶Joseph_ac 回复 @包包爱笑

谢谢你的分享,我是罗博士的粉丝,也是你的粉丝

172037028 回复 @包包爱笑

无私分享

172037028 回复 @包包爱笑

认真笔记,持之以恒,

听友403560636

最喜欢最值得尊重的老师

Regina_snowhite

早上好罗博士!非常喜欢听您讲中医和您的声音

1863901abmf

感恩罗博士……天天起床就找罗博士的播音!

刮刮乐乐

感恩罗博士,您的忠实粉丝。天天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