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第31讲第4节 上德与下德

2022-04-28 08:26:1607:04 762
声音简介

《我说参同契》第三十一讲第四节  上德与下德


第七章原文:“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德、下德两个名称,是老子提出来的。昨天正有几位先生谈到,有一位素来不同意老子,他对老子的阴柔之道很有意见。

我说老子阴柔之道没有错,阴柔不是害人,阴柔之道最高是德,所以老子这本书称《道德经》。我说你老兄不要忘了,老子这一本书分上下两部,上经专门讲道,下经专门讲德。中国古代的文化四书五经,“道德”两个字不是连起来用的,道是道,德是德。道是讲体,德是讲用,讲行为,而且古人解释“”字,德者得也,一件事情做出来,有很好的成果谓之得。那么上德、下德这两个名词,在老子的书上是属于下章。我们拿现在的观念讲,最上好的行为是上德,次好的行为是下德。可是在《参同契》这里不同了,上德是升华的,下德是普通做基础的。

原文又有两个名词也属于《道德经》,一个是无为,一个是为之,就是有为。前天有一位同学写日记,提到吕纯阳 《百字铭》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他对这一句解释不通,在日记上提出要我解答。吕纯阳“降心”两个字采自 《金刚经》,有意地把这个妄念空掉,有意就是有为,有为工夫是不对的。“为不为”,实际上是为而无为,不要真有意去做,那样就落于痕迹,变成下乘道法。这不是很简单的两句话吗?那么你说我不要打坐,不要修道就成道了,不行!非“”不可。你还是要照规矩来,所以为而不为。上德是无为之道,上品丹法什么都不求。

昨天有一位青年朋友来,是修道家的,进门我一看,就知道他肝脏有病,因此而来求道。这叫做“临老投僧,临死抱佛”,快要死的时候找和尚来念经了,修道的人也多半如此。我说你这个青年人,身体不好来修道,你有什么工夫?他说他学的无为法,我也只好笑笑,真是开口说大话,空口说白话。等于学禅学佛的讲放下,放下已经是有为法,有个可放下的已经不对了。无为法是自然的,就是这样,一切无所为。假使我进一步问你,你既然无为,何必修道?修道就是有为了,修都不要修,还有个什么道呢?道也不要道,那就是上品丹法,真正无为。

所以这个之难,上品丹法“不以察求”,不是在里头闭起眼睛打坐观察,看个光啊!守个气呀!还守个窍呀!打坐的人守窍,当你守在这里,心不晓得想到哪里去了。哪个人能够守窍守到永远不动一个念头的?如果有这样的人,虽然不神通,也要神经了。有些人说,我这里在跳,你天天看守着这里,那个气血向这里冲,搞得不好就是鼻子出血,如果作意太过,尤其是中老年人,加上血压不对的,算不定就脑充血。千万不要玩这个,最好走上品丹法,“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也不要守,也不要管。我上次提过道家的《清静经》,你们好好去看一看,文字很短,内容非常非常好。佛教的《心经》是讲心性之道,《清静经》里头还带着讲工夫,这个是上德。

下德为之”,等而下之,是有为的工夫,做有为工夫“其用不休”,要以不休起用。后来佛家也采用,实际上这个是老子的东西,在有为与无为之间修道做工夫,究竟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形而上道是本体,是无为的;但是我们不管是学佛修道,修的都是有为法。佛法最高是空,因为我们达不到空,所以所用的方法都是不空的,是用不空方法,以求得自己最后达到了空。道家也是一样,真正的道是无为,“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你看不见,摸不着,找不到。但是,你想达到形而上看不见摸不着找不到的道,必须要从有为方法做起。有为到了极点,才能到达无为。明朝有位栯堂禅师,诗好道也高,他的修道经验有两句话:“千丈岩前倚杖藜”,靠着这个拐棍,“有为须极到无为”,佛道两家一切工夫,都是从有为法下手,有为到了极点时,才真正得了无为的道。

上闭则称有”,上面一关闭就是后天了,则称有。“下闭则称无”,下面一关闭,就得到道了,空了。这两句话不晓得讲些什么,这个上下两窍,究竟是怎么样关闭?先休息一下再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我说参同契》

根据南怀瑾文教基金会网站资料整理。

by:东西精华协会

《我说参同契》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老师著作,此编辑系列是读诵,并非南老师原声。《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

by:源66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

by:南怀瑾大学堂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

《我说参同契》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

by:人好哥

南怀瑾 我说参同契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怀瑾大师本人所经...

by:寻道有声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

<<参同契>>这本书在中国整体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古人更直指<<参同契>>是千古丹经之鼻祖。这本书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真人,约出生于公元100年,距今...

by:浩润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

向南先生致敬《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怀...

by:城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