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木渎镇[06] 作者-李东辉 诵读-海燕

2022-10-31 16:14:4805:48 39
声音简介

安 静 的 木 渎 镇

作者:李东辉 诵读:海燕
木渎镇的安静浑然天成,是由内而外的,跟外在环境没啥干系。冷月清风、万籁无声不能让她寂寥,人马喧阗、春花烂漫,也不能增添她半分热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陶渊明给自己营造的一个超然世外的所在,不免有标榜之嫌,亦或说那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可以到达的一种人生境界。木渎镇的安静不是这样,那是一份无需言说的气质,是一种自然秉性的流露。

木渎镇的安静跟清修打坐无关。她的安静是尘世间的一份从容与淡定。尽管在她西北面的灵岩山上就有佛教名刹灵岩寺。镇内山塘街有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的明月寺。然而,无论是灵岩山寺,还是明月寺,他们所呈现于世人的文化气质并非木渎镇的主流意蕴,而是一种补充与渲染。在灵岩山上,仅两千多年前的春秋遗迹就有吴王姑苏台、馆娃宫、西施洞、琴台以及清朝木渎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氛围里,佛家的清修与超脱很难昭彰于世,不过静中之境而已。

明月寺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则跟一片梨园有关。据载,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清人李果就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之句。一座寺庙,面对一片浪漫多情、春光明媚的梨园,这明月寺也只好将自己的晨钟暮鼓、声声阿弥与那风花雪月、春江悦茗缠绕成一团乱麻了。

木渎镇的山塘街,不长,也算不上宽广,然而它干净,清爽。街北有被人称为乾隆民间行宫的苏州名园“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关于徐士元,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

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表演,以怡其心,安享天年。

以上信息可以约略得出三条结论:其一,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是个有钱的落第秀才。不然,他哪来的钱修那么一座富丽华美,既有江南文人园林之灵秀,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的私家园林?说他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这清高之气除了秉性使然,恐怕也是靠了那殷实的家资作支撑。做一个有钱的秀才真是好!风雅而不落魄,靠了银钱与诗书的滋养,想不成为名士都难。

其二,徐士元是个明白人。他虽“虹饮”,常与各界名流在园内诗酒为乐,却从不放浪形骸,恣意妄为。这不仅成就了他的人品口碑,重要的还是让掌权者放心,不至于成为官家整日盯防的刁民。富贵不淫,徐士元懂得其中的道理。

其三,徐士元是个孝子,可为人楷模。不信,有山房内那座戏楼为证,修一座精致典雅,很是排场的戏楼,就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这是有钱人理应秉持的为人之道,更是一个读书人的本分。

虹饮山房修得的确是好,不仅“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江南其他园林,而且建筑体量宏大、宽敞,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堪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

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不仅是看戏,还要在这山房主人的陪同下,在刘墉、和珅、纪晓岚一干臣等恭维下,在这里游园、品茗、赏景、吟诗。风雅够了,天也晚了,这位自诩风雅,才高八斗的乾隆爷才踏着朦胧月色,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

对于乾隆六到虹饮山房的原由,恐怕也不仅仅是看重虹饮山房的别具一格,大概还是跟徐士元这个人有关。如果说园内景致满足了这位自命风雅的皇帝的眼福,那么,徐士元这个落第秀才闲淡洒脱,明达事理的名士风采,则称了这位乾隆爷的心。如此说来,虹饮山房成为一个令乾隆既赏心,又悦目的好去处,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既然这位徐士元深得乾隆的赏识,那么,为何又一生落弟,没有飞黄腾达,登上高官显位呢?这大概就是徐士元真正令人称道之处了。于他而言,攀龙附凤的机会定是有的,但他没有去抓。面对这样的机遇,能做到不动心,不起念,是需要定力的。这内心的淡定与宁静实在难能可贵,因而也成就了徐士元是真名士自风流。这样的品质也就融入木渎古镇的文化气质之中了。

与山塘御道平行的是一条河,名曰“香溪”。河水清清,草木葱茏,秋日的木渎镇,水气泱泱又清清爽爽。乾隆来的时候,就是乘坐龙舟,沿水路进入香溪河,然后弃舟登岸,幸临虹饮山房。至今,乾隆停泊上岸的御码头还在,后人刻碑记之,修亭一座,名曰御碑亭。

我们一行也租了几条乌篷船,顺着香溪河招摇了一回。年轻船娘操一口吴侬软语,热情而不失端庄,沉静而不失大方。甜美的吴中小调伴着船娘欸乃的桨声在平静的水面上飘荡。摇橹荡桨的女子,仿佛旧日水上人家的娃儿,撑船摇橹是生来的本分,全无时下一些景点唱歌跳舞、卖花鬻石者流,貌似原生态的淳朴自然,眼神却死死盯住你的钱包。

上船之前,导游就告诉我们,这里的船娘是不跟游客要小费的,如果大家想表示一下心意,那是最好,不想给,也无妨。果然如此,这里的船娘分明让你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气质,那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分明透着几分清高与孤傲,有点冷,又透着几分可爱。下船的时候,我们纷纷掏钱,争着要给船娘小费,船娘笑着致谢,只说一个人给了就行了,不能全要的,是一份心意就好。

依依作别摇船的女子,回望轻轻流淌的香溪,心头升起一缕莫名的,淡淡的惆怅。问年轻的导游,这香溪河的水从何而来?导游说,这香溪河是与太湖相通的,只是这些日子有一段河道正在疏浚清淤。现在的香溪河水是从另一条河里调过来的。原来,这轻轻浅浅,沉静如吴中女子的香溪河竟是连着太湖的。这里的水曾是承载过淼淼太湖的明月呢!我想,这大概就是木渎古镇秀美安静而不嫌小气的原因之一了。

从虹饮山房出来,顺着山塘街西行两百多米,过明月寺,就是严家花园了。

严家花园的第一位主人是那个沈德潜。此公与徐士元的洒脱淡然不同,一生热衷仕途,把功名看得很重。从22岁参加乡试起,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真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乾隆四年(1739)考中进士。那年,他67岁。

沈德潜诗写得不错,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诗论以“格调说”著称于世,提倡温柔敦厚之诗风,反映民间疾苦者有之,但不多。大都为歌功颂德之作。因而深得乾隆赏识,君臣手牵手穿行于翰林院,谈诗论富,好不亲热。老进士成了老来红,官做到了礼部尚书。乾隆还赐诗于他—“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初。”更有阿谀者一旁唱和曰:“帝爱德潜德,我羡归愚归。”赐诗与和诗中巧妙嵌入沈德潜的名“德潜”、号“归愚”,一时被传为艺林盛事。

“朕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这是乾隆的话,真伪存疑。然而,这句话仿佛谶语,注定了沈德潜生前死后的沉浮荣辱。乾隆曾为沈德潜所著《归愚诗文钞》作序,并赐“御制诗”几十首。在诗中,乾隆把他比作李(白)、杜(甫)、高(启)、王(士祯)。其恩宠与赏识真可谓登峰造极。 77岁,沈德潜辞官归里,他在木渎镇山塘街买了一处宅邸,著书作述,还应邀做了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不久,又蒙特许,在苏州沧浪亭北可园西侧建了生祠。

乾隆六下江南,六到沈德潜府邸,想是与他六进虹饮山房是一回事。只是,不知道这位乾隆爷是先到徐士元的虹饮山房,还是先去了沈德潜的宅邸。我想,乾隆应该是先到沈处,再去虹饮山房的。这不仅是官场上的礼仪,恐怕更符合乾隆的秉性,先去沈宅,看望老臣,问候诗友,以彰显皇上敬老惜才之德,这都是正事,要一本正经。不把一本正经的事办完了,即便去了虹饮山房也玩不痛快。

沈德潜活到97岁,葬礼极隆重。然而,时隔九年,因牵连进徐述夔(江苏东台县举人)诗案,乾隆大怒,亲笔降旨追夺沈德潜阶衔、罢祠、削封、仆碑,沈氏所有荣华顷刻之间化为泡影。

把沈与徐做个比照,我们看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此中原由,大概与二人的出身有关。徐士元家资富足,是个有钱的文化人。沈德潜出身贫苦,是个底层小民。徐士元有洒脱的资本,沈德潜只能在挣扎与发奋中求的一条出路。人生的境界也就有了儒、道之别。沈德潜置办的园林归了别人,留下几本诗著,而徐士元留下的是一座园林,几段佳话。

严家花园还有一个名字,叫端园。道光八年(1828),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在此叠石堆山,疏池构亭,建榭筑楼,题名端园。著名的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就是他那时兴建起来的。

光绪二十八年(1902),端园易主。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了这座园林。经过修理增建,改名羡园。严家花园是当地人对羡园的俗称。

羡园位于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江南园林志》)。

羡园所以名闻中外,除了它别具匠心的园林布局和巧夺天工的营造技艺,少不了一个人的身影,此人就是严家淦。

严家淦,何许人也?他乃当年买下端园的严国馨之孙。倘仅如此,也算不得什么,再看看此公下面的简历,就真真算的什么了。

这位自小饱读诗书,再有余书屋泡大的严家淦,曾任过台湾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台湾省主席,台湾行政院院长。因为“太子”登基奠基铺路、保驾护航有功,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擢升台湾国民党政府副总统。19754月,蒋公去世,严家淦出任“总统”。

到了这个份上,人是容易找不着北的。严家淦不是,他是个明白人,当上“总统”,马上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接下来的三年,名在严家淦,权在蒋经国,时称“蒋严体制”。三年后,一届六次“国民大会”来临之际,严家淦以国民党中常委的身份给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写了一封信,提名蒋经国为国民党第六任“总统”候选人。至此,这位从严家花园走出的英才完成了人生的华美转身。19931224日晚,严家淦因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总医院”。终年88岁。

有人评价严家淦,说他小心谨慎,本分做人,难成大事,可何谓大事?人生价值?家国情怀?天下兴亡?苍生冷暖……纵观严氏进退所为,不正是此等大事吗?还有人说“蒋严体制”使无为和有为得到了绝妙的结合。我倒觉得,严家淦算是一个将儒道之学融会贯通,集徐士元、沈德潜人生境界于一身的人。

置身严家花园,听导游一一讲解这园子的今世前生,心头竟有崔浩的诗句冒了出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秋日的木渎镇,真是安静。

时近中午,秋阳和煦,在一个不大的广场石凳上小憩,周围有商场、茶楼,游人络绎不绝,喧闹声远近相闻,然而,心里依然安静如香溪水,悠然如天上云。

妻将一把束好的莲蓬送到我手里,也不知她啥时候买的。她说:“你在这儿坐着等我,这莲蓬好吃,那边有个丝绸店,我去看看……”

剥开一只软软胖胖的莲蓬,取出一颗新鲜的莲子,去皮,放进嘴里慢慢咀嚼,香且甜,但不浓烈,清淡绵长,像江南早春的茶。

一边拨弄着莲蓬,一边默默地想,两千多年前的这里,可是热闹的很呢。别的不说,仅是那位夫差,因悦西施美色,于灵岩山建筑“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工程浩大,聚材三年,“积木塞渎,这便是“木渎得名的由来了。

2017年7月29定稿于无书有心斋

诵读者[qq:57277995]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木渎镇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木渎位于江苏东南部,隶属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属中亚热带北缘,受太湖水体调节,雨量充沛,日照充...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木渎镇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木渎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安静的角落,听安静的歌

谁陪你颠沛流离,再见却后会无期~~~

by:听友15673137

安静

《安静》是周国平第三个完整的散文结集,99年以来发表的文章都尽收于此,还包括了一些在大学和其它场合所做讲座的讲稿。近年来,周国平的书实在是被滥出得太多,而作者本...

by:董大白

学会安静

学会安静人生里,看清了很多事,生活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越发的明白,安安静静的过,才是享受。当你看清了世界的模样,你才能更好的融入进去;当你看透了人心,你才能掌...

by:海霞煦时

安静时刻

“和着我的忧愁你的爱恋纵情歌唱有一束阳光映照你我的心房——”合音量年度唱作人华语乐坛暖声新力量张羿凡十年酝酿首张【减法民谣】原创大碟...

by:张羿凡

安静的浪漫

安静的坐着,享受这一刻的浪漫

by:侧耳倾听_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