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法论(上)

2022-05-22 12:00:0008:16 49
所属专辑:黄帝内经*素问
声音简介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juān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

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

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

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

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

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

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

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写足厥阴之所流。

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

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

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

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

阳明复布,太阳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

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

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

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

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所入。

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

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

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素问·篇五十二《刺禁论》完

刺禁论篇说明人体禁刺的部位,以及误刺的后果。刺以去病,欲去病而不知禁,则不惟不能去病,而反以增病,其害更有不可胜言者。篇中精义,用针者不可不知,用药者尤当体认也...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三《缪刺论篇》

本篇主要论述各经络脉发病所采取之缪刺方法。刺法有不同之处,故名。凡病在经脉,则刺其经穴,是谓经刺(又名巨刺);病在络脉,则刺其皮络,是谓缪刺。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五十三《刺志论》完

志,同“讠志”,即记在心里。就是针刺疗法的辨证准则。本篇以形与气、血与脉以及饮食与气,气与身体寒热虚实的对比,说明疾病的正常与反常现象。进而阐述邪正虚实与针刺补...

by:導法自然1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四《四时刺逆从论篇》完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主要讨论了四季变化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季节采取针灸等治疗手段时应遵循的原则。以下是该篇章的主要内容:...

by:導法自然1

素问

黄帝咨岐伯作《内经》,垂《素问》、《灵枢》之篇,医法渊源,自此而始,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者也。秦汉而后,韦绝简乱,错落舛互,譬之棼丝,不可理矣。玉楸子盛壮之年...

by:信受奉行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