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一枝喵,很高兴和你共读诗经。


余光中和流沙河,都是现当代的著名诗人,这两位“诗坛大佬”,早年间,隔着海峡两岸玩过一场浪漫无比的梦幻联动。


事情是这样的:住在台湾省的余光中大佬,才华横溢,但名声不出海岛,经家住四川的流沙河大佬介绍,一夜之间,在大陆火了起来。


于是,余光中就给流沙河写了一封信,感慨自己的家国情思,其中有一句说道: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


流沙河起初并未留意这句话,但,“听者无意,说者有心”,余光中自此就对蟋蟀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四年后,他又写了一首诗《蟋蟀吟》。


化用当年信中的句子,成为:

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蟋蟀)吗?

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


(插句题外话,周杰伦《稻香》中那句“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出处就在这里)


这一次,流沙河不再无动于衷,他写了一首长诗,作为专诚的回答。


联动变得梦幻起来了……


流沙河的诗写得极为巧妙,起笔回答道: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诗歌的意思很明白:那只童年时逃跑的蟋蟀,我流沙河替你抓到了!拿着吧!


紧接着,他继续写道: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在余光中笔下,蟋蟀是奏唱乡愁的歌手;在流沙河笔下,以蟋蟀做串联,穿起的是千年以来,华夏文人墨客的集体记忆。


蟋蟀,成为了中国人表达乡愁的代名词。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蟋蟀的另一个名字“促织”了。因为它经常在深秋的夜间鸣叫,声调短而急促,就像在催促妇人织布,因而获此名号。


促织,秋日,夜间,织布的妇人,有可能是独守空闺的妻子,或是滞留家中的老母亲,种种意象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乡愁的意境。


然而,这种啮食花草,长于跳跃,以振动翅膀而发出声音的昆虫,最初只不过是先民们感知季节更替的小虫子罢了。


如果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秋风渐凉”就是蟋蟀先知了。


那么,让我们暂时忘掉后人赋予在蟋蟀身上的种种符号,且听一听《唐风》中的那一只蟋蟀吧。


《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诗歌的大意是说:


深秋将至,草木沾霜,原本在野外生活的蟋蟀,感知到季节的变化,慢慢躲进了屋里。当人们在床下、桌子下见到他们的时候,就知道旧的一年又要过去了。


时间匆匆,日月如梭,既然时间不等我,不如自己趁着岁暮及时行乐。


但是,在及时行乐的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事业荒废了。因为张弛有度,“好乐无荒”,才是一个良士该有的品质。


这首诗既不劝人纵情享乐,也不鼓励奋发图强。而是站在中庸的角度,既要严肃,又要活泼。


中国人讲,凡事皆有一个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或者是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这么来说,《唐风•蟋蟀》应该算是一首哲理诗,《毛诗序》说它“忧思深远”,后来人也表示认可。


朱熹又说,古唐国人民生活勤俭,“终岁劳苦,不敢少休”,只有到了年末,才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聚一回餐,喝一回酒,听一回歌,“乃敢相与燕饮为乐”。


可是,可是,忙忙碌碌了一整年,终于可以尽情嗨皮时,却有人模仿着长辈的口吻,领导的架势,装出一幅随和的样子,“热心劝告”你:人生有尺,享乐有度,千万不要因为享乐,就把工作荒废了。


你听完会是什么心情?!


这就好比,过年时到KTV高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写完了暑假作业,准备打盘游戏犒劳一下自己时,妈妈说:玩什么玩,学习才使你更快乐。着实是“寓教于乐”了!


《蟋蟀》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2008年时,清华大学收到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因为这份竹简是被盗墓者发掘,在香港拍卖,无从得知出处,所以被命名为“清华简”。


清华简中有一篇叫作《耆夜》的文章,里面记载了另一个版本的《蟋蟀》,也常被认为是《蟋蟀》1.0版本,而《唐风•蟋蟀》则是2.0版本。


两个版本句式基本相同,表达的思想完全一致。


另外,清华简本的《蟋蟀》还附带了一个则背景故事:


武王八年,(武王伐纣是在十一年),周武王征伐下了一个叫作耆的国家。


于是,召集群臣开庆功宴,能够列席的都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初代大神。咱们来瞧瞧都有谁!


首先是周武王,他贵为天子,九五至尊,高坐主位。然后是毕公,他功劳最大,被尊为贵宾。另外,还有负责活跃气氛的召公,负责行酒令的周公,和负责做记录的辛公,在场唯一一个外姓的姜太公,此时此刻也还只配做个倒酒的服务生。


好了,群贤毕至,众星云集,宴会热闹非凡,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喝的差不多了,周公起来向武王敬酒。


他端起酒杯时,瞧见一只蟋蟀跳进了宴会厅,正如前面所讲,看见蟋蟀,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乡愁,而是:天气凉了,一年马上到头了。


这让周公想到了耆地的一首民谣,他放下酒杯,正襟危坐,唱出了1.0版本的《蟋蟀》:


翻译成现代文大致如下:


蟋蟀入厅堂,战士赴沙场。

今日我君臣,相聚多欢畅。

饮酒要适度,宴乐莫过量。

寻欢作乐有原则,才是君子好形象。


当大家都在为凯旋举杯畅饮时,周公却用一种长辈的语气,向武王谏言,警戒天子和大臣们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说周公扫了大家的兴致,不近人情,确实有点儿;说他未雨绸缪,深谋远虑,也未尝不可。毕竟是儒家尊为圣人的人物,就该拿出一些架势,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讲一些耿直的道理。


不过,《耆夜》那篇文章,在周公唱完《蟋蟀》之后,就结尾了,我猜:大家都不好意思玩下去,也就洗洗睡了。

听友216824023

实在说 听这种声音读《诗经》 就已经是快乐的了 讲的也越来越有灵性 越好了

霸气一枝喵 回复 @听友216824023

谢谢支持,有人共读,亦是快乐

回复@听友216824023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霸气一枝喵

谢谢支持,有人共读,亦是快乐

其他用户评论

vistua愿

相传,姜太公渭水垂钓遇文王,那时候太公已经须发具白七八十岁啦。到了武王八年,这老太爷没有一百岁那也差不多啦。还在做服务生武王八年,现在的武王五十岁都没有吧。周公旦还是武王的弟弟来着。这就是一群小伙子欺负一老太爷的画面。就因为人家姜太公是外姓,出身卑微。

霸气一枝喵 回复 @vistua愿

哈哈,好有画面感,感谢科普,相互学习,哦耶✌️

霸气一枝喵 回复 @vistua愿

得亏有老友敦促,嘿嘿

vistua愿 回复 @霸气一枝喵

主播,你去哪了。快更新吧。额,,,,感觉会不会给你添压力了。主播实在忙不更也没关系。

听友216824023

坚持走完这条充满诗意的艰难的路 不用考虑 多长时间更新 只要在心里决不放弃走完它的意志

霸气一枝喵 回复 @听友216824023

在构思新的文章啦,谢谢鼓励呀

Jovi连

真的好久不见,等得太苦了

霸气一枝喵 回复 @Jovi连

嘿嘿😁,很久不见,老友安好!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