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022-05-13 00:29:5900:28 65
声音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
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
  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
  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春意洛城闻笛

作品原文编辑春夜洛城闻笛⑴谁家玉笛暗飞声⑵,散入春风满洛城⑶。此夜曲中闻折柳⑷,何人不起故园情⑸。[1]...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朝代】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注释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洛城莲落

挽袖听风剧社出品,苏小戏原著,古风Bg广播剧《洛城莲落》冥小鱼与半曲广陵散陪您一起重回满洛城中莲花盛开的时光,用声音讲述嘉史三年洛城的故事声明本作品中所用音乐、...

by:挽袖听风剧社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洛城二三事

「当我们谈论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Leon和Pei在大学期间在同一个学生书店打工,打着公费报销的名义私下搞电影活动,因此结下孽缘。而今互联网社畜的身份并没有让这...

by:洛城二三事

春夜宴桃李园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

by:老裴背古文

偷心游戏|闻笛亭主|古言武侠

她自诩是“天下第一神偷”,却要为了哥哥的命去偷一个男人的心。初入江湖,龙绯焰闹了不少笑话,却总是有一个男人陪在她身边护着她。天朝公主失踪,各国蠢蠢欲动,镇国将军...

by:冪乐羽声

春夜 韩剧台词教学

想学韩语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爱家韩语自学服务站微信:809053392

by:爱家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