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分段译解:第一章立命之学第8小节

2022-11-18 08:50:0203:47 54
所属专辑:家教家风
声音简介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译解:

我听了以后,心里还是不明白,又进一步问说;孟子曾说:凡是求起来,就可以得到的,这是说在我心里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若是不在我心里的事,那么怎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说道德仁义,那全是在我心里的,我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自然我就成为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这是我可以尽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贵,那是不在我心里头的,是在我身外的,要别人肯给我,我才可以得到。倘若旁人不肯给我,我就没法子得到,那么我要怎样才可以求到呢?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不错,但是你解释错了。你没看见六祖慧能大师说: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能向自己心里去求,那就不只是心内的道德仁义,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内外双得。换句话说,为了种福田而求仁求义,求福,求禄,是必有所得的。

一个人命里若有功名富贵,就是不求,也会得到;若是命里没有功名富贵,就算是用尽了方法,也求不到的。

所以一个人,若不能自己检讨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但得到得不到,还是听天由命,自己毫无把握。这就合了孟子所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两句话了。

要知道纵然得到,究竟还是命里本来就有的,并不是自己求的效验,所以可以求到的,才去求,求不到的,就不必去乱求。

倘若你一定要求,那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贵求不到,而且因为过份的乱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那岂不是内外双失么?所以乱求是毫无益处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了凡四训浅释|慧剑解读《了凡四训》

全新解读《了凡四训》,重听有新意。

by:谦德文化

了凡四训:译解

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

by:且听风吟的精神乐园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家庭的传世之学,为作者袁了凡留给子孙的训示。曾国藩模仿它写了一部名动海内的家书,两者被后世尊为“一书一训”。它还是国家、企业的经世哲学。日本汉学家...

by:水墨初语

了凡四训

经云谷禅师“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精辟开示,令其利行断恶修善,谦卑自牧,以其改造既定的命运。

by:岩名姐读书

了凡四训

“治国宝典”“传家之宝”“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

by:晓晴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