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至真要大论(五)

2022-06-01 12:00:0009:01 36
所属专辑:黄帝内经*素问
声音简介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病及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

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

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帝曰:其脉至何如?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

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

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岐伯曰:夫气之生化,与其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

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全真要道(全)

全真要道吕纯阳祖师王重阳祖师马丹阳祖师邱长春祖师王玉阳祖师全真要道太乙山人恭辑(师父推荐学悟之经文,慈悲在群里贴经教授)

by:崇溟

《论语》一至五篇

《论语》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用以修身,过上喜悦幸福快乐的生活。

by:幸福学_国学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七《五运行大论》

《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大意论木火土金水五运五行各主岁气。阐明何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及五行...

by:導法自然1

素问

黄帝咨岐伯作《内经》,垂《素问》、《灵枢》之篇,医法渊源,自此而始,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者也。秦汉而后,韦绝简乱,错落舛互,譬之棼丝,不可理矣。玉楸子盛壮之年...

by:信受奉行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