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第37讲第2节 金丹与命功

2022-05-23 09:47:0206:13 899
声音简介

《我说参同契》第三十七讲第二节  金丹与命功


修道的金丹制伏,就是命功的范围。要注意啊!修炼这个身体叫命功。我们的身体又是什么?不是肉不是骨,都不是。在佛学来讲,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骨头坚固的叫地,口水、血液这些液体的属于水,身体有热能叫火,有呼吸往来是风。但这都还不是命的作用,真正的命同风有关系,道家、佛家共同一个名称叫“”。我们学佛的,有人学天台宗打坐,修数息观,但一般人修数息观都在数鼻子呼吸的数字,根本不懂息的意义。鼻子的呼吸是属于风大,真正的息差不多连呼吸都没有,那个才叫做息。息是生命的根本。这个息,另外换一个名称,也可以叫“”,但不是呼吸的气,也不是空间的风。

所以真正的命是“”,不来身体就完了!这就是命功啊!这个呼吸一进一出,一阴一阳,是生灭现象。道家所谓恢复胎息,就是去掉后天鼻子的呼吸,恢复到胎儿在娘胎里头那个境界,那是接近命功了。性功跟命功的配合,就在这地方,这是伏,“伏者,取两物相制为用”。

食者,取两物相并为一”,这个物不是物质的“”,古文所谓物,就是这个东西。把两个东西合并为一个,等于面粉跟水揉拢来做成馒头,就是两样的合并为一。“盖假铅汞凡药,巧喻性命真种”,假就是借,借用铅跟汞。汞就是水银,水银的本性流动,一碰到铅就固定不流动了,这是物理的作用。这个汞,有时候叫做龙,龙汞都是代名词。龙变化无常,隐现莫测,这就代表我们精神思想方面;铅有时候以老虎做代表,学佛的人都想念头清净,但是思想清净做不到,除非你的气伏了,后天的呼吸之气没有了,归到先天的胎息。这个时候念头不动了,等于汞碰到铅一样,所以道家假借铅汞凡药来巧喻性和命。性和命两个要如何配合结丹,这个修持的方法,就叫做性命双修。

借鼎炉外象,旁通身心化机”,道家经常讲鼎炉,化学的锅炉。道家是借用鼎炉的外象,解说性命之理,我们的身心就是鼎炉,这个比喻非常好。依道家来看,我们这个肉体生命,就是一个化学锅炉,不管牛肉、青菜、萝卜,什么山 珍海味吃下去都被吸收,维持了我们的生命,这叫炉鼎。宇宙是个大化学锅炉,我们的生命跟宇宙相比,不过是化学锅炉里一点小东西而已。

所以这一篇“以有形显无形”,是以有形表达那个无形的作用。形而上的无形看不见,只好用有形的东西比喻,表达出它的作用。“乃是伏食宗旨”,这个就是伏食的宗旨。“究非烧茅弄火,一切旁门,可得而假借也”,并不是专指炼外丹。道家的外丹,就是药物化学,叫“烧茅弄火”,他说 :这一篇不是真的讲化学的作用。正统道家认为,化学药物的锻炼是道家的一门,并不是那些旁门可以胡乱借用的。现在所讲的就是道家的正道,正门,不是讲旁门。

我们常提到道家最著名的话,就是“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真正的长生不老之药只有三味,这个三味不是外药,不是植物也不是矿物,就是自己本身生命的精、气、神。但是这三味药各归各的本位,它是流散的,你很难把握。要把三味药锻炼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就治病了。治什么病?治死病,你吃了这个药就不死了。这个药在哪里?就在我们身上,就在我们身心性命上面,只看我们如何锻炼。“药在炉中,须用真火炼”,炼药不是用凡火,要真火来锻炼。真火是什么? “故末篇又云,炉火之事”,这章就是说炉火以及锻炼的方法。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手工卦面

快来抢沙发吧阴阳无生死,确制造死生,先死而后生是道。

猜你喜欢
《我说参同契》

根据南怀瑾文教基金会网站资料整理。

by:东西精华协会

《我说参同契》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老师著作,此编辑系列是读诵,并非南老师原声。《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

by:源66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

by:南怀瑾大学堂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

《我说参同契》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

by:人好哥

南怀瑾 我说参同契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怀瑾大师本人所经...

by:寻道有声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

<<参同契>>这本书在中国整体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古人更直指<<参同契>>是千古丹经之鼻祖。这本书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真人,约出生于公元100年,距今...

by:浩润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

向南先生致敬《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举证极多,更有南怀...

by:城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