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第五回

2023-12-27 15:43:4822:21 37
所属专辑:瘾读红楼
声音简介
八、细读第五回
本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副册、正册及赏听《红楼梦》十二支仙曲,如推背图般道出各人多舛的命运。从此回可知香菱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她既不是正册,也不是丫鬟的又副册,似乎是孤零零一个人在副册之中。可是我却总觉得香菱和黛玉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首先她俩都是姑苏人,一个五岁时被拐子拐去,一个六、七岁离别亲人投靠贾家;香菱原叫甄英莲,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从名字的几次改变:英莲——香菱——秋菱,可知命运的每况愈下,而黛玉也喻为“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荷花(芙蓉)。副册上画的是: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是: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脂评说伏咏(香)菱妙句,但这何尝不是有关黛玉的暗示?当香菱叫“英莲”时,根在故乡;当黛玉在父母身边时,有根不漂泊,那时她们的生活一样是幸福美好。“根”,寓意幼小在父母膝下时;“香”表示充满关爱。再从上面“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来看,无论是“莲”花还是“菱”角都生活在水中,一旦无水则是生命的尽头。香菱与黛玉不仅有同乡之缘,还有师生之缘,到“香魂返故乡”时不知是否携手?
在第五回开头首次写到了因宝钗的到来引起钗、黛之争,这是一种无声的较量,是林黛玉“小心眼”萌发的开始。作者笔触狡黠xia,书中不是一味地对林黛玉全是溢美之词,也有客观的剖析,也许真就有一个原型在曹雪芹的生活里原是那么处处敏感,爱耍小性。
原文写道: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在太虚幻境,也就是宝玉的梦中他与乳名兼美字可卿既像宝钗又似黛玉的仙女“柔情缱绻,软语温存”,难解难分,最后从大叫“可卿救我!”中醒来,而“可卿”又恰是秦可卿的小名,所以说宝玉与秦可卿是不是在原型生活中是有特别关系?这章是被许多人猜疑的一个依据,我也觉得其中有理不清剪还乱的隐密。
在对照着读三个版本的《红楼梦》同时,我也在读其它有关《红楼梦》的书,有感想的我会挑出来说一说。苗怀明写的《红楼梦研究史论集》反复着重看了感兴趣的部分,其它一带而过。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细读第五回”中提起,是因为我记得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说毛主席提到《红楼梦》的前五回是总纲,但在这本书里却单说第四回为全书总纲,我就不知道哪种说法是毛主席说过,不过就我个人看来,说前五回是全书总纲更为严谨。就这个问题后面会引用原文,这里按照叙述的顺序理一理这本书中我想拿出来说一说的一些内容:
1.红迷至爱
《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不喜欢的称为“淫书”,曾遭到过官府查禁。喜欢的有两个例子也很极端:常州“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瞑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还有一位“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后来她的父母“以是书贻祸,取投诸火。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烧杀我宝玉?’遂死”。
2.先后出现《红楼梦》研究大家
王国维1904年发表《红楼梦评论》文章。
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1914-1916先连载后集印。
蔡元培自1898年开始写《石头记索隐》至1916年推出单行本,用时近20年。
邓狂言《红楼梦释真》1919年出版。(这三个属“索隐”派的书,个人觉得索然无味。)
因1917年北京大学开设小说课程,刘半农、周作人,胡适等先后破天荒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小说课教员。
胡适1921年为亚东图书馆出版新标点本《红楼梦》撰写《红楼梦考证》。
1923年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问世。(之后有:《红楼梦研究》、《读红楼梦随笔》、《红楼梦简论》)
1953年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出版。
列出以上人名及著作,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理一下读《红楼梦》之余,比如胡适、周汝昌、俞平伯等人写的有关《红楼梦》的书,有条件还是要借来看一看。我最近借了不少,后续会把印象深刻的内容汇集到此文中来。
3.伟人与《红楼梦》及《红楼梦》对俞平伯一生的影响
这一节的文字完全引自苗怀明的《红楼梦研究史论集》。(摘其要点)
探讨1949年后近30年间的红学研究,首先要对毛泽东的文学观及其有关《红楼梦》的见解有着比较充分的了解,尽管他一生都没有写过专门论述《红楼梦》的著作或文章。
在20世纪红学研究史上,能够对一代学人产生深远影响、改变研究局面和走向的人,只有两人:胡适和毛泽东。不过两人的影响方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以学术自身的魅力影响了1949年前30年间的红学研究;后者则更多的依靠政治力量占据1949年后近30年的主流地位,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别致、富有魅力的见解。
总的来看,毛泽东本人十分喜爱阅读古代小说,对古代小说特别是那几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人物、情节、语句可以在谈话撰文时随手拈来,灵活运用。
在这些小说中,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无疑是最高的,比如1938年他在与贺龙、徐海东等军事将领谈话时曾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1956年,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谈到中国的状况时,他更是指出,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以一位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对《红楼梦》一书评价如此之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超过任何一位研究者。
据毛泽东本人多次讲,他至少读过五遍《红楼梦》。在其藏书中,包括木刻本、石印本、影印本及各种平装本在内,共有20多种版本的《红楼梦》,其中两种还作过圈画。
此外,他还特别喜欢《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句话,并多次在讲话和文章中引用。
角度和眼光不同,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比如他一反前人的看法,将全书第四回当作全书的总纲,指出:“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
毛泽东对《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和旨趣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1958年10月5日,他在天津的一次谈话中曾指出:“司马迁的《史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不是因为稿费、版税才写的。《红楼梦》与《水浒传》也不是因为稿费、版税才写的。这些人是因为有一肚子火才写的。”显然,他注意到了曹雪芹对中国古代发愤著书创作精神的继承。
1954年10月开始的那场狂风暴雨的大批判对一向本分、善良、讲究生活情调的俞平伯来说,是一场无可逃避的梦魇。
俞平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活跃表现以及他与胡适较为密切的关系就使得批判俞平伯成为进行这场统一思想、清除胡适影响运动的最佳切入点。李希凡、蓝翎两位年轻人的批判文章恰好为这场运动及时提供了导火线。
批判俞平伯的运动刚一开始,周汝昌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我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观点的看法》一文。显然,这一举动有着十分明确的明哲保身的意味,其思路基本上是批俞平伯以自保。
运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俞平伯的失语,其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过早结束……从1966年到1986年,他更是在这20年间不公开谈论《红楼梦》,彻底保持沉默。
就红学史本身的发展演进过程而言,1954年对俞平伯的大批判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针对以上文字的摘录我其实有所保留,没有大胆放开引用,这里补充两点,一、胡适与俞平伯、顾颉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得益于这两人的鼎力帮助,俞平伯在这项工作中有所收获写成《红楼梦辨》。而周汝昌走上红学研究之路与胡适的帮助和指导分不开,周汝昌为燕京大学学生时发表一篇名为“曹雪芹生卒年”的文章后,被身为北大校长的胡适关注与肯定,后来胡适为其提供资料,并将珍贵的甲戌本《红楼梦》借给周汝昌抄录,这些都促成并坚定了周汝昌走上红学研究之路。1953年9月周汝昌出版《红楼梦新证》,继胡适之后,周汝昌成为又一红学研究大家,被誉为“红学泰斗”。二、在很多书中都提到胡适与俞平伯对《红楼梦》评价不高的说法:胡适说“我向来感觉,《红楼梦》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红楼梦》比不上《海上花列传》,也比不上《老残游记》。”俞平伯的看法是“平心看来,《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底位置不很高的。……《红楼梦》性质亦与中国式的闲书相似,不得入于近代文学之林。”尽管有这些看法,但是1948年胡适逃离大陆仅带了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借于周汝昌刚抄录完的《红楼梦》,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胡适对《红楼梦》的感情,他还是甲戌本与庚辰本的披露与保护者;俞平伯评价《红楼梦》的说法不知道是哪一年,如果在1954年后,那么是在特定背景下所说,未必出自真心。
第五回的梦境,亦真亦幻,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曹雪芹立意要写出悲惨的大结局,在他眼里无论如何繁华终将归于幻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细读三国

这是一本比《三国演义》刺激、真实,比《三国志》细致、有趣!一读就让人上瘾的一百年英雄三国史

by:徐本连

红楼梦细读

为你解读红楼梦中有趣的故事和难懂的细节,希望给大家带来知识和快乐!

by:灵果果儿

三字经细读版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属于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人刚出生的时...

by:善意流传

细读红楼梦

消遣的小园地,念自己感兴趣的,自娱自乐,没有准备和训练,想起来就念。朗诵提升方面的指教多多益善,对资质和水平的评价,已有自知,很差,哈哈,还请您嘴下留情,悄悄关...

by:声声慢_5z

雷恩细读论语

主讲人雷恩,青年作家,著有《导购的力量(第二版)》《雷恩细读论语》《雷恩细读活着》《雷恩细读周易》等。简介《雷恩细读论语》主张回归经典原文,当阙则阙,当疑则疑,...

by:作家雷恩

细读明朝三百年

朱元璋的经济奇迹都有哪些?朱棣有多强硬?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郑和的海图到底在那?王越的传奇人生?严嵩真的那么坏吗?张居正是怎样拯救大明的?明朝的火器,为何打不...

by:司马江川

细读脂批红楼梦

不是大家,也非权威,只是喜欢《红楼梦》的普通读者而已。但说到读者,在《红楼梦》面前,谁又不是一个读者呢?读《红楼梦》,可以读故事,可以读人物,也可以读文化……她...

by:朝夕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