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论明史 087 明初棉业的发展

2023-10-30 10:43:2908:52 1.1万
声音简介

        朱 元 璋 起事 的 地区, 正是 元代 的 棉 业 中心 之一。 灭 东吴 后, 又 取得 当时 全国 纺织业 中心 的 松江, 原料 和 技术 都有 了 基础, 使他 深信 推广 植 棉 是 增加 农民 收入 和 财政 收入 的 有效 措施。 龙凤 十一 年下 令 每户 农民 必须 种 木棉 半 亩, 田 多的 加倍。 洪 武 元年 又把 这一 法令 推广 到 全国。 棉花 的 普遍 种植 和 纺织 技术 的 不断 提高, 明代 中叶 以后, 棉布 成为 全国 流通 的 商品, 成为 人民 普遍 服用 的 服装 原料, 不论 贵贱, 不论 南北, 都以 棉布 御寒, 百 人 之中, 止 有 一 人用 茧 绵, 其余 都用 棉布。 过去时 代人 穿 的 缊 袍, 用旧 絮 装的 冬衣, 完全 被用 木棉 装的 胖 袄 所 代替 了。 就 全国 而论, 北方 河南、 河北 气候 宜于 植 棉, 地广人稀, 种植 棉花 的 面积 最大, 是 原料 的 供给 中心。 南方 特别是 长江 三角洲 一带, 苏州、 松江、 杭州 等地 人民 纺织 技术 高, 是 纺织 工业 的 中心。 这样 又 形成 原料 和 成品 的 交流 情况, 原棉 由 北 而 南, 棉布 由 南 而 北。 从 经济上 把 南方 和 北方 更 紧密 地 联系 起来 了。

        明 初 松江 之外, 另一 纺织 工业 中心 是 杭州, 由于 简单 商品经济 的 发展, 出现 了 置备 生产工具 和 原料 的 大 作坊 资本家, 和 除 双手 以外 一无所有 出卖 劳动力 的 手工业 工人。 资本家 雇用 工人, 每天 工 作到 夜 二 鼓, 计 日 给 工资。 这种 新的 剥削制度 的 出现, 正 表示 着 社会 内部 新的 阶级 的 形成, 除 封建 地主 对 农民 的 剥削 以外, 又 产生了 大 作坊 资本家 对手 工业 工人 的 剥削 关系。 明 初 曾经 做 过 杭州 府 学 教授 徐 一 夔 所作 的《 织工 对》, 典型 地 记述 了 这种 新 现象: 钱 塘 相安 里 有 饶 于 财 者, 率 居 工 以 织, 每夜 至 二 鼓。 老 屋 将 压, 杼 机 四五 具 南北 向, 列 工 十 数人, 手 提足 蹴, 皆 苍 然 无 神色。 日 佣 为 钱 二百, 衣食 于 主人。 以 日 之所 入, 养父母 妻子, 虽 食 无 甘美 而 亦不 甚 饥寒。 于 凡 织 作, 咸 极 精致, 为时 所 尚。 故主 之 聚 易 以 售; 而 佣 之 直 亦 易 以 入。 有同 业者 佣 于 他家, 受 直 略 相似。 久之, 乃 曰: 吾 艺 固 过于 人, 而受 直 与众 工 等, 当 求 倍 直 者 而 为之 佣。 已而 他家 果 倍 其 直。 佣 之主 者 阅 其 织 果 异于 人, 他 工 见 其 艺 精, 亦 颇 推 之。 主 者 退 自喜 曰: 得 一 工 胜 十 工, 倍 其 直 不吝 也。 由此可见 明 初 大 作坊 的 一般 情况, 值得注意 的 是: 在 同一 里巷, 有若 于 同一性 质的 大 作坊; 大作 坊 主人 同时 也是 棉布 商人; 从 个体 的 生产 到 大 作坊的 集体 生产, 有了 单纯 协作, 出品 精致 畅销; 经营 这种 大作 坊 有利可图, 资本家 很 赚钱, 作坊 也 多了。 资本家 付给 技术 高的 工人 工资, 虽 为 一般 工人 工资 的 两倍, 但 仍可 得到 五倍 的 剩余价值。 棉花 棉布 的 生产量 大大 增加, 政府 的 税收 也 增加 了, 以 税收 形式 缴给 国库 的 棉花 棉布, 成为 供给 军队 的 主要 物资 和 必要 时 交换 其他 军需 物资 的 货币 代用品。 洪 武 四年 七月 诏 中 书 省:“ 自今 凡 赏赐 军士, 无 妻子 者 给 战 袄 一 袭; 有 妻子 者 给 棉布 二 匹。” 每年 例 赏, 如 洪 武 二年 六月 以 木棉 战 袄 十 一万 赐 北 征 军士, 四年 七月, 赐 长 淮 卫 军士 棉布 人 二 匹, 在京 军士 十九 万 四 百余 人 棉布 人 二 匹。 十 二年 给 陕西 都 指挥 使 司 并 护卫 兵 十九 万 六千 七 百余 人 棉布 五十四 万余 匹, 棉花 十万 三千 三 百余 斤。 北平 都 指挥 使 司 卫 所 士卒 十万 五千 六 百余 人 布 二十 七万 八 千余 匹, 棉花 五万 四千 六 百余 斤。 十 三年 赐 辽东 诸 卫士 卒 十万 二千 一百 二十 八人, 棉布 四十 三万 四 百余 匹, 棉花 十七 万斤。 十 六年 给 四川 等 都 司 所属 士卒 五十 二万 四 千余 人, 棉布 九十 六万 一千 四 百余 匹, 棉花 三十 六万 七 千余 斤。 十 八年 给 辽东 军士 棉布 二十五 万 匹, 北平 燕山 等 卫 棉布 四十 四万 三千 匹, 太原 诸 卫士 卒 棉布 四十八 万 匹, 等等。 平均 每年 只 赏赐 军衣 一项 已在 百万 匹 上下, 用作 交换 物资 的 如 洪 武 四年 七月 以 北平、 山西 运粮 困难, 以 白金 三十万三十万 两、 棉布 十万 匹, 就 附近 郡县 易 米, 以 给 将士。 又以 辽东 军 卫 缺 马, 发 山东 棉布 贳 马 给 之。 十三 年 十月, 以 四川 白 渡 纳 溪 的 盐 换 棉布, 遣 使人 西 羌 买 马。 十七 年 七月 诏 户部 以 棉布 往 贵州 换 马, 得 马 一千 三百 匹。 三十年 以 棉布 九万 九千 匹 往“ 西 番” 换 马 一千 五百 六十 匹。 皇族 每年 供给, 洪 武 九年 规定 亲王 冬夏 布 各 一千 匹, 郡王 冬夏 布 各 一百 匹。 在 特殊需要 的 情况下, 临时 命令 以 秋粮 改 折 棉布, 如 六年 九月 诏 直隶 府 州 和 浙江、 江西 二 行省, 今年 秋粮 以 棉布 代 输, 以 给 边 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怡安良子

明代有养济院,李自成为什么造反?噢,他年纪太小,不够进养济院的条件。

猜你喜欢
吴晗明史系列

吴晗先生明史著作选...

by:阔野垂星

吴晗论明史(全面解读明史真相)

【内容简介】《吴晗论明史》涵盖了明朝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全面解读了有明一代的历史真相,真实展现了明...

by:阅米文化

明史简述-吴晗

《明史简述》是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吴晗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把自己的研究成...

by:田野书生

吴晗《明史简述》

节目内容:从特别的角度,讲述明朝历史,旁征博引,全面看待明朝历史。主播介绍:资深历史爱好者,大厂老鸟。适合人群:学生,白领,历史爱好者你将收获:更加全面较为透彻...

by:李河说史

明史简述 吴晗著

《明史简述》是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吴晗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把自己的研究成...

by:凌一二四

明史简述 吴晗著

《明史简述》是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扼要而系统地讲述了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建州女真、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代...

by:柳曳秋

明史简介--作者吴晗

这是吴晗同志1962年11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吴晗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扼要地介...

by:晓晨的朝阳

明史简述(吴晗 著)

毛泽东最为赏识的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给领导干部讲明朝历史。他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扼要地介绍给...

by:宛月声声

明史简述吴晗著免费公版

明史简述是吴晗同志在1962年11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本节目将带您一起了解明朝历史的基本情况,明朝整个历史时期跟过去的时代到底有哪些不同?明太祖建立...

by:白羊庄庄

明史简述 吴晗(已更完)

《明史简述》是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吴晗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把自己的研究成...

by:园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