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成就了秦国霸业,却保全不了自己,遭受车裂酷刑,后人评价他死的不冤

2022-05-24 14:21:5953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为什么他成就了秦国霸业,却保全不了自己,遭受车裂酷刑,后人评价他死的不冤
每天收货一点,生活不再苟且,欢迎来到《依山新语》
秦国之所以可以称霸,变得国富民强,这其中,商鞅变法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人才,最终会被处以最残酷的车裂之刑呢?我们这期视频跟大家分享一下。
战国初期,秦国原本是个偏远小国,一派衰败之相,被中原各国鄙视为蛮夷。秦孝公21岁刚刚继位的时候,中原五国加上楚国召开六国盟会,竟然都不邀请秦国。秦国上下一片恐慌,认为六国就是在讨论如何瓜分秦国。
秦孝公就是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之下,发布招贤令:“谁能出奇计,使我秦国强大者,我愿封高官,分半壁江山与之共享。”
30岁的商鞅就是在招贤令的感召之下来到秦国。三次求见秦孝公,两人相谈甚欢,商鞅变法由此开始。二人亲密无间合作20余年,在商鞅和秦孝公死后,其变法主张经六世君王延续推行,直到100多年之后,嬴政统一天下。大秦帝国得以建立,其奠基者就是商鞅变法。
商鞅主政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跑到秦国都城的南门立起一根大木头,然后告诉民众:“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我重赏十金。”当时说金不是指黄金,而是青铜。但一金就相当于一农户全年的总收成,所以10金是很大一笔钱。可是围观百姓听了这话哄笑一堂,说怎么可能呢?政府逗我们玩呢?由此可见当时的秦国政府完全没有公信力。
这时候出来了一个年轻人,说我把这根木头扛过去试试,就算政府骗我,我也没啥损失。结果商鞅真的就重赏十金,年轻人瞬间暴富。这就是著名的徙木立信的典故。商鞅以此昭告全国,我商鞅变法,说一不二,所有人务必尊行法度。
以农立国
商鞅变法历经23年,分三个阶段推行,依次是“农耕”、“军战”和“中央集权”,层层递进,体系严密,极有章法。
首先,商鞅认为,治国之要,在于让人民归心于农,大家都要去种地,国力才有可能强大。于是商鞅用了三年时间,把秦国彻底改造成了一个百分百的农业国家。
期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农业政策就是“废井田,开阡陌”。之前西周的井田制,是土地国有,把900亩地划成井字型的九片田地,最中间的是公田,大家每天先去中间把公田里的农活干完,再耕种自己的私田,公田里的粮食就归国家。
商鞅开天下之先,废除土地国有,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这当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农政策。为什么说影响深远呢?因为从此之后,土地私有化就成了中国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度。
后来的变法与革命中,土地从来都是政治力量和人民进行交换的重要筹码。列宁的“和平、面包、土地”;孙中山推翻帝制“平均地权”的承诺;毛主席的“打土豪、分田地”;最近的改革开放也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开篇的。
商鞅是第一个在土地改革上尝到甜头的政治家。
由此开始,而他把重农思想推到了极致,将除农业之外的所有经济出路全部堵死。商鞅非常仇视商人,将经商视为“国害”。为了限制商人,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
不准买卖粮食,你经商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自己不种地就没得吃。
对商业课以原先十倍的重税。
编户齐民,搞户籍制度,每个人,每一寸土地都造册登记,限制人口流动。商业之所以能繁荣关键就在于流通。
非常极端的直接取消货币,施行以物易物。商鞅变法20余年,秦国竟然一直是物物交换,直到他死后才又开始铸币。
将除农业之外的所有经济通道阻断,百姓只能乖乖地去种地。但是禁绝商业,青铜、皮革之类等等的农业之外的资源如何调配呢?与之配套的,商鞅优惠外商,资源配置问题由外来商人解决。秦民务农,外商经商,这样一来国家经济结构就合理了。
从商品经济的调度来看,相比于300多年前的管仲,无疑是大大的倒退。但是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国力,让整个国民经济充满纪律性。改革推行最初的三年,民怨沸腾,但是三年之后,大见成效,百姓反而觉得这样还挺好。说到底,这就是专制的力量。
开天辟地的军爵制与郡县制
三年时间,将秦国变成大农场之后,商鞅开始推动军爵制度。进而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平民社会。
我们习以为常的“人人生而平等”,这不过是近现代的主张。中国古代分封制下爵位世袭,那是一个贵族统治的时代。商鞅把原有的贵族爵位废除,另立20爵位,论军功行赏。
爵位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他不仅标定了社会地位和能做哪一级官员,甚至决定了能够享受怎样的生活待遇。房子能建多大,外出可以乘坐什么样的马车,甚至身穿什么样的服饰都是被爵位严格规定的。所以哪怕是富商,再有钱,没有爵位就不能享受富贵的生活。
而商鞅竟然把如此重要的爵位收回,就算你之前是贵族,对不起,现在只有在战场上立下军功,才能重新列籍贵族。而平民也一样,只要有军功,只要上阵杀敌,带回人头,无论贵贱,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爵位。
军爵制可谓开天辟地,彻底抹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界限,人人都可以通过战争获得功名利禄。
到这里,秦民只能干两件事情,要么种地,要么打仗。前者富国,后者強兵。国家的一切奖罚均围绕种粮多少和杀敌数量展开,秦国被打造成了一个由大农场和大军营构成的二元社会。
军爵制一开,秦军骤然变成虎狼之师,打仗十分英勇,拼命追逐敌人首级。
其他各国给军队提供重甲,里面一层网甲,外面一层兽皮,胸背部再用青铜片加护,头戴重盔,防御装备重达几十斤。而秦军呢?为了提高的机动性,不影响自己斩杀敌人的效率,所有士兵竟然不要重甲,不戴头盔。
想想那个画面,人人轻装,奋勇冲锋,腰间挂满血淋淋的首级,秦军所经之处,一地鲜血。其余六国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敌人不寒而栗。
“秦兵见战,如饿狼见肉”,父亲教育孩子,妻子教育丈夫:上阵杀敌,如果没有首级,没有爵位,则愧对家人。由此可见商鞅变法,深彻到何等程度。
军爵制打开了孔武之人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又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打开了另外一个通道,由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变法启动到第十个年头,秦国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勇于公战”的局面,举国上下蔓延着极端功利主义的进取氛围,每个人都成为了国家的工具。全民皆农,人人皆兵,通过战争获得的土地与人口,在秦制之下继续耕地杀敌,以获得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这就进入到一个效率极高正向循环当中。自夏商周以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国家模式。
将全国的战争机制发动起来之后,商鞅开始实施变法的第三步,为了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确立并推广郡县制。
商鞅划定县级行政区域,并且设立县令、县丞和县慰组成一级领导班子。之后每征伐下一块土地就设立一个县。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县级领导全部由中央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每年都要向中央汇报治理情况,对其考核,奖功罚过。
郡县制彻底终结了分封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是后世中国官僚制度的根本。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就只经历了部落制,封建制和郡县制三个阶段,自商鞅之后,几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至一直到今天,我们的省市县的治理模式也仍然没有跳出其藩篱。
千年不散的“黑色幽灵”
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严厉的一次变法。举几个例子:
首先,编户齐民,他将十户编为一组,一户犯法,其他九家必须举报,首创告奸制度,如果不告发,怎么办?腰斩。这在法理上残酷得说不过去,可能犯法的那个人都罪不至死,但是不高密就要被处以极刑。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只要告发都有奖赏,人人自危。
还有,“失期,法皆斩”,古代税收有两类,一类是粮食,布匹这样的实物,还有一类叫做徭役,所有人要定期参加国家工程建设。规定时间必须要什么地方报到,迟到就死。
秦在统一天下之后,用打天下的办法继续治天下,沿用这一条最终导致秦朝崩溃,陈胜吴广就是要去服徭役,结果连降大雨,过不去,失期必死,干脆揭竿而起。
商鞅农战立国,靠外部掠夺来滋养内部,但是100多年之后秦统一天下以后没有外部了,那去掠夺谁呢?于是变成了秦帝国通掠夺百姓以滋养中央,当然不可持续。
再有,商鞅规定,民间发生争执,诉诸法庭,绝不准私斗。当时百姓之间,各村庄之间纠纷常有发生,比如说地界不清,争夺水源之类的事情,经常会用打群架的方式解决,造成不小的人员损伤。商鞅设立法庭,禁止私斗,杜绝人民内耗。后来有人触犯,商鞅竟然带兵把参与械斗的700多人全部斩杀。司马迁形容“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竟然把黄河最大的直流渭河的河水都全部染红。
再来,商鞅严格控制人民思想,任何反对声音出现立刻抹杀,不但坏的不能说,好的也不用说。就连有人赞美他,被他听到,他把这些人全部流放,从此再也不敢有人议论国事。变法大事不准争论,甚至不容讨论,完全压抑人民思想。
商鞅变法所推行的众多制度,郡县制,军爵制,编户齐民,农战立国乃至土地改革,其中有些并不是他的首创,他前面还有魏国李悝,楚国吴起这些法家人物。但只有商鞅变法得到深彻落实,成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基之人。为什么?
因为商鞅的这一套法家思想处处与周礼儒家相悖,在有着周礼文化基础的中原各国难以推行,而当时处于政治文化边缘,更加野蛮化的秦,能与法家一拍即合。文化先于制度,而生存结构又先于文化,这是我们解读很多历史书所强调的一个思路。
法家的思想确实高效,但是恶毒。在商鞅的思想里“强国”与“富民”是对立的。他极端地认为,人民不但不应该思考,甚至都不应该富足。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家里没有一点余粮,吃完上顿没下顿,以保持饥饿的精神面貌,这样国家通过重赏和重刑,就可以将人们变成骁勇的战士。弱民是強兵的前提。百姓的贫困与无知,就是国家兵源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商鞅的这种极端主义思想,在后世已成绝响,但是不少君王尽管不像商鞅说的如此直白,仍有两个信念从来不曾被放弃:一个是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这最终演变成了愚民政策。另一个是国家强大一定要在民众富足之前,他们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只是年景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荒到来时不至于饿死,这就已经是最大的善政了。
商鞅在后世可以说是声名狼藉,很长的时间里,知识分子都以谈论商鞅为耻,提到这个名字都会口臭三日。然而,他却又如同一个神秘的“黑色幽灵”,飘荡在每一个庙堂之上和治国者的心里。
商鞅虽然施政手段残暴,但有效,确实达到了强盛国家和统一天下的目的。客观来说,他彻底地改变了此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态,其核心理念被后世众多独裁者所沿袭。
表面上来看,儒家与法家呈水火不容之势,但其实很多朝代都是“儒表法里”。因为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本身就是儒家反对,而法家提倡的东西。
后来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他所运用的也是法家化的儒学。儒家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个君,臣也要像个臣,这多少有点权责对应的契约意味,可是汉武帝时期加上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成了无条件的服从,权力变成了单向和绝对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让皇权披上了道德仁义的外衣,尽管有来自上天的约束,什么天灾地震,皇帝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但这一点都不妨碍皇权的运作。
当年汉元帝做太子的时候,看到父亲汉宣帝经常使用严刑峻法,他劝诫父亲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们老祖宗不是教育我们要以儒学的仁义治国吗?汉宣帝勃然大怒,你小子懂个屁,我们老刘家的统治秘诀叫做“霸王道杂之”,表面上看是孔子的王道,其实是法家,是秦始皇的霸道。
汉代对秦制做了重大升级,让大一统专制度刚柔并济,此后中国政治的发展逻辑也就都是“儒表法里”。真可谓是“百代皆行秦政制,万年咸用始皇心”。
商鞅学说从阴暗之处重新回到明亮的历史舞台,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帝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强国御敌成为时代唯一主题。儒家抱残守缺的怀柔学说不再适用,因此年轻人高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口号。
商鞅的强国之道又焕发出了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举国争说法家。图国家之发展为第一要务,图人民幸福次之。若个人幸福与国家发达不相容,则牺牲个人裨益国家。当时的知识分子寻求救亡图存之道,无论改良派还是革命者,从孙中山、陈独秀到康有为、梁启超,胡适,无不推崇国家主义和计划经济。
所以我们才说,商鞅是一个始终萦绕在中国历史上空的“黑色幽灵”。
商鞅为何是政治大家?
我们再回到商鞅变法初期,商鞅这个人一心变法,完全不顾个人安危,似乎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到一个成熟政治家长袖善舞的圆滑一面,反而会觉得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莽夫。
商鞅变法收回爵位,推行军爵制,当然立即触动贵族利益。但是在秦孝公的强压之下,贵族不敢公然反抗,于是就教唆太子帮他们出头。商鞅立即追究,但是再怎么也不能对太子动刑,怎么办?他竟然把太子老师的鼻子给削掉了。
太子师,这可是跟今后君王最亲近的人,你竟然直接在人家身上动刑,不是完全不给自己留后路吗?
结果秦孝公一死,太子继位也就是秦惠公,立刻要收拾商鞅。商鞅举家逃跑,跑到一间客栈,店主无论如何都不敢给他住店说:“商鞅大人有令,你没有身份证,我给你住店被发现要被连坐。”最后商鞅被抓回去,全家都被杀光。秦惠公虽然车裂了商鞅,但是没有牵连任何一个大臣,并且继续推行商鞅此前制定的法规。
变法而不顾人事,致使自己惨死,这岂不是莽夫之为吗?
但是要知道,民国时期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只有六人堪称政治家,分别是:春秋管仲、战国商鞅、蜀汉诸葛亮、唐代李德裕、北宋王安石和明朝张居正。中国历朝历代帝王重臣,留名后世的多达成千上万,为何在梁启超那里,商鞅能位列其间呢?
首先,秦国在鲸吞天下之后15年就灭亡了,这足以说明商鞅急功近利的改革副作用太大。但急功近利可能并非商鞅本意,而是秦孝公的选择。怎么说呢?
秦孝公下招贤令,商鞅通过大臣引荐,三次跟秦孝公对谈。
第一次,商鞅讲了尧、舜、禹、汤,四位上古国君的帝道,据说在他们统治时期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是后世人们所向往的黄金年代。可商鞅说的口沫横飞,秦孝公却听得昏昏欲睡。谈话之后,秦孝公非常不满,说商鞅不过一介腐儒,只会唱高调。
商鞅知道后,第二次求见。这一次他讲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王道,不再是上古神话,其中谈及许多实务操作,秦孝公听得很有兴趣,但依然不打算启用他。
第三次,商鞅以霸道说秦孝公,聊的是春秋五霸的富国強兵,开疆拓土的霸道,讲变法。秦孝公大感兴趣,不知不觉中身子不断前倾,差点都要摔倒。随后二人畅谈三天三夜,决定重用商鞅,着手变法。后来我们也看到,秦孝公便是商鞅变法得以深彻推行的最坚实后盾。
谈话完之后,引荐商鞅的大臣就问他:“你既然知道大王心思就是富国强兵,称霸诸侯,为什么还要讲尧舜和周文王的事情呢?”商鞅说:“我怕大王志向高远,我一上来就说变法之术,就把他看低了。”
商鞅深知变法何其残酷,绝非一般政治家能够坚定推行,要伤及贵族,动摇国本。因此第三次会面才谈及变法。而且他也非常清楚霸道的副作用,他说:“这样一来,急功近利,秦国的国运终究是不可能超过商、周两朝的。”结果一语成谶。
所以商鞅心中是有帝道和王道的,但是秦孝公选择了激进变法,商鞅坚定推行。
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商鞅能称之为政治大家,接下来就要说到改革悖论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历史上社会政治制度要发生重大变革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很简单。因为社会制度在形成之后要发生变革,必然触动原有社会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变革需要仰仗的力量本身就是改革的对象。改革是要借助社会统治阶级,官僚体系和贵族体系,通过他们来革掉他们自己的命,把自己的既得利益抛弃,重新建立新利益分配结构。
这就像是要用右手持刀砍下自己的右手一样,何其之难。
所以但凡要深彻地改变一个社会制度,基本上只有依靠革命。我们常说的那种不通过暴力战争改变国家制度的方式只能叫做“改良”变法。所谓“革命”,就是以暴力方式推翻原有统治阶级,建立全新的社会制度,叫做“革命”。
中国两千年历史是一个“超稳定”“超震荡”社会。超稳定是指大一统皇权专制制度不变,超震荡是指两三百年就改朝换代。但是农民起义,推翻王权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革命。
因为它重新建立起的新政权,依然是延续原有的社会制度,只是换了一个姓的人来做江山而已,并没有发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人类历史上可以称之为革命的事件非常之少,比如武王克商,把原有氏族部落联邦制改变为封建制,这叫革命;比如1911年辛亥革命,把君主专制转化为共和制,所以能叫辛亥革命;再比如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把原有的封建君主制,改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制,这叫革命。
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要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才能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回望商鞅改革的深彻程度,竟然不亚于一场革命,结果是直接改变了变国体,从封建制转进到郡县制。
商鞅竟然可以用非暴力的方式,完成了如此深彻的一场革命式的改良变法,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商鞅与秦孝公三次会面之后,决定变法,而着手启动是在三年之后,这段时间他们两个在做什么?就是进行全面的法理,人事、政治准备。
变法启动之后,从经济变革,到军事变革再到政治变革,层层递进,极有章法。最后以改良变法的手段,达成国体之根本变革,完成通常需要革命才能完成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就是商鞅变法。
因此,商鞅才有资格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仅有的六大政治家之一。
好了,今天就来这么多了,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收藏评论。咱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为什么为什么

本书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by:猫等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hi,我是琥爷,关注我的公众号littlexiaomuma,一起感受这奇妙的世界吧~

by:琥爷奇语

他为什么打我

为了家庭更美好,帮助更多家庭走出家庭暴力的阴霾!

by:同圆种智

他为什么打我

《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作者(美)伦迪·班克罗夫特翻译余莉全球家暴咨询先驱者的代表作~汇集与2000余名家暴者打交道的经验,结合真实案例的...

by:晓窗观棋

他为什么打我

一个八零后女性的心路历程,如果你也有同感,欢迎加入,看见自己,照亮人生!

by:心理咨询师_柳娇

什么为什么

妈妈在怀孕打架时算群殴吗?眼镜没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为什么手机可以联网?如何问一个让AI也答不出的问题?.............?

by:有声至尊宝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内容简介】经过400天田野调查,呈现了15个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故事,横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涵盖武力霸凌、流言霸凌、性别霸凌、群体霸凌、校园霸凌等...

by:士强主播

为什么

我想过为什么我知道那答案或许是我的幼稚对你有所隐瞒抱歉我又一次的让你再哭泣我本来可以不放你走再拥抱你...

by:华语音乐

为什么

当我放开你的手滚烫的泪肆意流落当你转身离开我翻腾的心日夜折磨别再问为什么我用沉默送你远走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