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1)(节选)作者:鲁迅

2022-11-29 12:55:4201:35 46
声音简介
《为了忘却的纪念》(节选)作者:鲁迅。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
创作背景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而此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但他丝毫不畏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1933年2月7—8日,鲁迅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此文。文学赏析文题解读作者写此文是为了“记念”死者,既然是“记念”,作者却说是“为了忘却”,其意图是:文章一开始,作者说:“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因此很想“将悲哀摆脱”,这就是说,作者不愿自己老沉浸在悲痛之中,所谓“忘却”就是要“摆脱”悲哀的重压,即不能光用悲痛来“记念”死者,而应该用别样的方式:化悲痛为力量,以战斗来“记念”死者。题目似乎矛盾的这两层意思,正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愤和坚韧的战斗精神。主题思想此文通过对白莽、柔石等“左联五烈士”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对国民党当局卑劣行径的愤恨,号召民众应化悲愤为力量,以战斗来纪念死者。对革命前途,作者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首先,此文歌颂了白莽、柔石等青年革命作家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理想。在作者笔下,白莽是那样纯朴、率真,见面的次数不多,一回生,二回熟,鲁迅就寄予殷切的期望,给予热诚的帮助,白莽也完全信赖鲁迅,第三次相见,就告诉鲁迅,自己是一个革命者。他是一个追求光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为了革命,勤勤恳恳写诗、译诗,不屈不挠地参加实际斗争。他是个热情的诗人,也是个勇敢的战士。他一再被捕,衣服和书籍都被没收了,在一个热天,“却穿着一个厚棉袍,汗流满面”,而这棉袍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国民党当局对他的一切迫害都不能动摇他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意志,柔石是那样的忠厚、执著,有一股“台州式的硬气”。为了革命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参与发起朝花社,写稿子,办杂务,承担一切可能承担的工作成为鲁迅的得力助手。他不怕困难,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他相信“只要学起来”,就什么都能行,于是他努力学习跟损人利己者相反,他是损已利人;跟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不同,他是那样的忠实诚恳。鲁迅视他为忘年交,二人亲密无间,事业上合作,生活中贴心。他自己心好,以为世上人心也都是好的,对于官场的严酷、人心的险恶还缺乏认识,非常的天真、单纯。其次,作者对国民党当局的卑劣行径表示愤恨。作者从摧残者的猖獗中看到了他们的末日,从革命者的身上看到了利的希望。他坚信,长夜过去光明就在前头。柔石被捕,作者受到牵连,但是作者一心只惦记着柔石等人。见着了柔石从囚牢中写的信,才算是得着了一点确信。第二封信由于“措词非常惨苦”,更加重了作者的担心,关切惦念之情,不能自抑。就在这样的忧虑不安中,“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柔石被杀害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从“毫无确信”到等到了这么一个“可靠的消息”,焦急的盼望落得了这样残酷的回答,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愤,深沉地喊出:“原来如此!……”这短短的一行字,蕴含着十分强烈而复杂的感情:“原来如此!”国民党政府秘密屠杀了这样的好青年,并封锁消息,这个政权的暴虐和黑暗令人发指。在无限的悲愤中,作者写道:“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抒发了对烈士的怀与尊敬,表达了对摧残者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作者沉痛地控诉国民党当局屠杀革命青年的罪行,发出“这是怎样的世界呢”的充满仇恨的呼喊。“夜正长,路也正长”,作者深刻地指出,黑暗统治暂时仍继续,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照应开头,指出应当“将悲哀摆脱”,化悲愤为力量。“但我知道,……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一结句含意深长,充分表现了对烈士的纪念和尊重,也表现了对摧残者必然死亡、人民革命斗争必然胜利的坚强信念。艺术特色记叙为主,叙中兼议此文是一篇纪念文章,因而内容以回忆为主,在记叙中表示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例如,写柔石的为人时,作者对他提出评论说:“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已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在引用了柔石的信后,他就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上镣,并非从他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严酷。其实是不然的。”作者在写出自己的诗后,对当时言论不自由提出评论:“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处写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最后一段中,用年青时读《思旧赋》的事,又重复了这个看法。最后的结尾则是用象征性的比喻来代替议论的。鲁迅的议论,由于当时环境的不允许,所以写得是含蓄深刻的,如最后一段中的“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这是怎样的世界呢”。这一节就有三层意思:说自己被青年的血埋得不能呼吸不仅是这两年,而是在“这三十年中”都如此,说明悲愤到极点,揭露新军阀与老军阀是一家子,一路货;说写几句文章的解脱沉痛心情是开头一段意思的深化,结出“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的本意,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前面两层意思是借比喻来表现,后一层则是直诉所感。叙中抒情,深切强烈在抒情方面,此文更是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感情。文章就是以抒情来点明题意,在记叙中,在议论中,都表现了对革命战友的深切情谊,对敌人深恶痛绝。例如写和白莽的三次相见,写把书送给“这也和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裴多菲)诗的青年,算是给他寻的一个好着落”。写和柔石的相处关系,写柔石等在狱中时作者对他们的怀念“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洋铁碗可曾收到没有?……”写用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牺牲》来记念柔石,等等,都深切恳挚地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作家的热爱关切。这种深厚的友谊是以深厚的阶级感情来发的。相反,写两本书失落在捕房手里,说是“明珠投暗”“岂不冤枉”,写自己无故受牵连,柔石无罪而被捕都充分地表现作者对敌人切齿的憎恨。旁征博引,借古讽今作者善于引用古人、古事,或作比喻或隐射今人今事和今时。请看文章在叙写柔石的“硬”和“迂”的性格时,自然的联想到他的同乡明儒,正直而刚烈的方孝儒,耐人思索;写到柔石被捕、作者逃跑时,引出《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既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反对“坐以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的精神,这使文章波澜起伏,富有情趣;写到作者文章“无写处”时,又提到魏晋时文人向子期和他的文章《思旧赋》。其用意是在于揭露蒋介石统治的黑暗凶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禁锢得比罐头还密”的情况下仍要悼念烈士的心曲。旁征博引,曲妙有致,借古讽今,含蓄深沉。借题发挥,弦外有音文章在写到与白莽的交往中,作者赠送给他的两本彼得斐的诗文、不幸被巡捕没收了一事,文章据此就叙说,这两本书如何来之不易。不仅表达作者对白莽真挚的友谊,并借此倾诉对巡捕之流的厌恶之情。借题发挥,弦外有音,耐人寻味。总之,从记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各方面来说也是综合的,多样的。在记叙中有议论,在记叙、议论中有抒情。内容是以记叙为主,而记叙的目的却是为了达到议论抒情的目的的。当然,文章的的语言的含蓄,也同样色彩鲜明,耐人咀嚼。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为了忘却的纪念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

by:冰糖不雪梨

《呐喊》不能忘却的纪念

鲁迅先生第一本小说集,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by:静雅悦读

忘却力

生活需要一点放过自己,不受过去约束,不被他人左右,不为将来烦恼。

by:财富导师_Angel

【汪国真】作品 为了纪念

汪国真先生走了。惊闻噩耗,才发觉已好久未再读他的诗。对先生的记忆是少年时代的一盘磁带,好像是从张威老师那里借来翻录的,叫《汪国真作品朗诵录音》,是乔榛、丁建华朗...

by:静播频道

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全纪实:不能忘却的纪念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

by:有声集结号

聆听深情,忘却烦忧

让美文朗读伴你入眠!

by:理想的声音

红色经典——不能忘却的纪念【烈火金钢】公版书 免费

《烈火金钢》是作家刘流所著的一部以抗日战争中冀中平原1942年“五一”反“扫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战头两年,八路军一二〇师...

by:岩哥讲故事

一代宗师(by忘却的悠)

本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重生,但是周围的节奏有点不对啊!卓阳看着自己亲妈用轻功跑去买菜,亲爹用火云掌烤牛排。楼下的小孩一掌就在木板上留下手印。“…………”除了...

by:漠轻寒Mostin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