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诗经 50-《鄘风·定之方中》

2023-07-25 23:54:0001:10 138
声音简介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

出自先秦佚名的《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

50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参考翻译)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临漕邑废墟上,把那楚丘来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测量山陵与高冈,走下田地看农桑。求神占卜显吉兆,结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他是正直有为人,内心充实又深沉。良马三千多如云。
注释
①定:定星,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于:古声与为通,作为之意。 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濮阳西。
②揆(音葵):测度。日:日影。
③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椅,山桐子。
④虚(音区):一说故城,一说大丘,同“墟”。
⑤堂:楚丘旁邑。景山:大山。京:高丘。
⑥臧:好,善。
⑦灵:善。零:落雨。倌:驾车小臣。
⑧星言:晴焉。夙:早上。说(shuì税),通“税”,歇息。
⑨匪:犹“彼”。直:特也。秉心:用心、操心。塞渊:踏实深远。
⑩騋(音来):七尺以上的马。牝(音聘):母马。三千:约数,表示众多。



诗经《定之方中》原文及赏析

【导语】:定之方中①,十月定星照天中, 作于楚宫②。搬到楚丘造新宫。 揆之以日③,察看日影定方位, 作于楚室。兴建住宅破土功。 树之榛栗④,房前屋后种榛栗, 椅桐梓漆,还有梓漆和椅桐, 爰伐琴瑟⑤。
  定之方中①,十月定星照天中,
  作于楚宫②。搬到楚丘造新宫。
  揆之以日③,察看日影定方位,
  作于楚室。兴建住宅破土功。
  树之榛栗④,房前屋后种榛栗,
  椅桐梓漆,还有梓漆和椅桐,
  爰伐琴瑟⑤。成材伐作琴瑟用。
  升彼虚矣⑥,登上那座旧城上,
  以望楚矣。把那楚丘来眺望。
  望楚与堂⑦,望遍楚丘与堂邑,
  景山与京⑧。历尽山陵和高岗。                 
        降观于桑。下到地里看蚕桑。
  卜云其吉⑨,占卜预示大吉祥,
  终然允臧⑩。果然是个好地方。
  灵雨既零(11),及时好雨落了欢,
  命彼倌人(12)。吩咐那个小马倌。
  星言夙驾(13),披星戴月把车赶,
  说于桑田(14)。劝农歇在桑田岸。
  匪直也人(15),操劳非独为百姓,
  秉心塞渊(16)。用心良苦谋深远。
  牝三千(17)。 三千骏马诚可贵。

诗经《定之方中》原文及赏析

[注释] 

①定:星名,即营室星,二十八宿之一。方中:正中。定星于 每年十月的黄昏时出现于南方天空的正中。古人在这时开始营造房屋。

 ②楚宫:楚丘的宫庙。楚丘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北。春秋时,卫国曾迁都于此。《左传·僖公二年》:“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

③揆(kui):审度,测量,察看。

④树:动词,种植。榛、栗:树名(古人建国,在宗庙官府皆植名木)。

⑤爰:介词,于是。

⑥虚:同墟,故城。指漕墟,与楚丘相邻。

⑦堂:楚丘的旁邑。

⑧景:同憬,用作动词,远行。京:高丘。

⑨卜:占龟卜,是我国上古时的一种迷信活动。

⑩允:信,确实。臧:善,好。

(11)灵雨:好雨。零:落。

(12)倌(guan)人:主管车马的人。

(13)星:清晨早起,天上尚见星辰。言:便。夙:早。

(14)说:通“税”,停止,休息。(15)匪直:不但。

(16)秉心:用心,操心。塞渊:充实深远。

(17)(lai):七尺以上的大马。牝(pin):雌马。
  [赏析] 公元前660年(鲁闵公二年),北方的狄人攻破卫国 。卫懿公 在荥泽 一役中战死。卫国遂亡。卫戴公率残部败退,得到宋桓公的帮助渡过黄河,暂居漕邑。戴公立,在位 一年即死。卫文公继承了君位。在齐桓公协助下,由漕邑移至楚丘,重建国家,营造宫室。《定之方中》就是记叙卫文公复国中兴的一首叙事诗。
  全诗共三章,章七句,计二十一句。第一章总述营造宫室伟大工程的实施;第二章追叙当初对楚丘的勘察和抉择;第三章赞美卫文公身体力行、治国有方。
  《定之方中》以记实的手法,记叙了卫文公在楚丘重建家园的全过程,是一首具有实录性质的史诗。第二章写卫文公实地考察楚丘周围的地形地貌,先是登上漕邑旧城,纵览广袤的楚丘和堂邑,仔细察看周围的地势;然后又考察附近的山陵和高岗以及平原桑田的土质;最后还慎重其事地占卜,得到“大吉”的好兆头,于是下定决心,选择楚丘作为立国建都的基地。这是复国规划的第一步。地址选择定当后,就开始土木工程的建设,这是第二阶段的主体工程。根据定星所处的位置和太阳影子,选择宫址,测定方位,确定破土动工的时间。一旦宫室竣工,就规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待成材后用来制成乐器,以备宗庙祭祀之用。这是工程的第三阶段——是首章所写的内容。这两大工程侧重记叙城市、住宅的建设,使人民得以安居。然后把工作重心转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使人民乐业。骏马——养马业,既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标志,又是军队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平实的记叙,清晰的条理,质朴的风格,卫文公复国兴邦、重整家园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某些细节上还补充了文公中兴复国的若干史实。
  塑造 一位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贤君形象,是此诗的又一特色。《诗序》说:“《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悦之,国家殷富焉。”根据史实记载,卫国以前几个国君,荒淫腐败,不修国政,所以不堪狄人一击。卫文公遭际了国亡家破的痛苦,吸取了历史沉痛的教训,决心励精图治,重整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终于恢复了元气,使卫国走上了“国富民殷”的道路。据《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卫文公迁至楚丘之后,“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他在位二十五六年中,就把一个残破的卫国重新复兴为拥有三百乘革车的中等诸侯国家了,春秋十二诸侯,卫独后亡,这与卫文公的业绩和得到卫国人民的拥护不无关系。《定之方中》这首诗摒弃了抽象的说教和史事的罗列,而以具体的事例和人物的行动作形象的展示,再现了卫国中兴的历史景象,塑造了为人民爱戴的卫文公这个明君的形象。他既是一个深入堪察、调查研究、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又是 一个计划周详、胸怀大志、深谋远虑、治国有方的雄主。他有与民同劳、共图恢复大业的精神,又是一个迷信占卜的虔诚信徒。诗人不虚美,不隐恶,使这个人物显得有血有肉。
  这首诗还记述了上古时代某些科学技术知识和初民的习俗风尚,在科学史、文化史和民俗学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史学意义。首章“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记载了建都立国的时间和测定方位的方法。定星每年在夏历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初的黄昏时出现在南天正中。此时正当农闲,是营造房屋的最佳季节,亦是古代“建国”、“立国”的良辰吉日。《周礼·夏官·土方氏》:“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周礼·地官·大司徒》:“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晏子春秋·杂下篇》:“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载枢星。”可知古人在营建宫室时,要视星以正方位,并又多以营室星(定星)昏中时为兴建工程之始,并且形成为一种建筑制度。“揆之以日”,《毛传》释云:“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南视定,北准极,以正南北。”这是古人据日影、星位来确定方位的方法,与《考工记》记载相一致,与《大雅·公刘》:“既景(影)迺岗”的测量方法相同。
  我国上古时代,由于科学尚不发达,“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之事经常发生,所以占卜问卦的迷信习俗就流行起来。他们遇事皆卜,凡天象、收获、祭祀、征伐、王事,乃至出门等都要占卜。至于经营宫室、建邦立国等大事,更非占卜不可了。本诗“卜云其吉”,就是这种民俗风尚的反映。
  植树,也是古人营建宫室、兴邦立国时的一件大事,亦是当时的一种土风民俗。本诗“树之榛栗,椅桐梓漆”。就是这一风俗的反映。探索本句的诗意,除前述几层内容外,尚有几层含义:一、它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官树》条在证引《周礼·野庐氏》、《国语》单襄公述周制等事后说:“古人于官道之旁必皆种树以记里,至以荫行旅。是以南土之棠,召伯所茇;道周之徒,君子来游;周已宣美风谣,流恩后嗣。子路治蒲,树木甚茂;子产相郑,桃李垂街。”植树起到绿化、固渠、计里、遮荫的作用。二、实用价值。古人在修建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时,往往种植松、柏、梓、桐一类良木,成材后既可作建筑之用材,又可制成乐器,以供庙堂祭祀之用;榛、栗的果实既可食用,亦可用作祭祀。三、具有象征意义。既可收到“人存政举之效”;又表示诗人对新建卫国长治久安的美好祝颂。树木长大成材,正是卫国日益强盛的象征。犹如孟轲所说“故国乔木”和唐人所咏“种松皆作老龙鳞”之意。
  《定之方中》在《诗经》中是独具一格的诗篇,它除了翔实记叙卫文公复国中兴的光辉业绩外,还涉及到了我国古代民俗学、建筑学、测量学等方面的技术和制度,标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天学、地学、工程技术上的光辉成就,这些资料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倍加重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诗经

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让《诗经》,滋养你的情感,化为你的血液。

by:茉莉清辉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

by:凯风自南其声有音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

by:_君影草

诗经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荀子:“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司马迁:“《礼》...

by:傅应晚

诗经

朗读并解释诗经重点字词,一周五更

by:课代表阿芈的跟班

诗经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内容广泛,可以说它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五百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中华民族宝...

by:笨笨愛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