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20)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022-06-05 09:55:1304:43 28
所属专辑:缠中说禅解论语
声音简介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详解:简单几个字构成的一章,却从来没人能解释清楚。这里的难点在“世”字上,基本上所有的解释都把“世”解释成“三十年为一世”。大致意思就成了“如果有称王的,一定要经过一世三十年,才能行其仁政。”由此而引申出很多奇谈怪论,例如,必须先法治再德治,先搞经济再搞道德,诸如此类的。这类想法的潜台词就是,民对于王来说都是刁民,必须先折腾折腾,然后再给好果子吃。当然,这好果子是否能真吃到,那是后话。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谁知道下一世又是什么?反正趁这三十年河东时先把河东给洗劫干净,至少积累经验下一世河西去继续洗劫,至于河东如何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王,真有天大的如意算盘呀。

实际上,这话从上面的“齐一变,至於鲁”而来。上一章说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六字箴言“善人、胜残去杀”,而现实中,在“人不知”世界里,这六字箴言又有几人能办到?办不到,就必然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中国历史上,这种改朝换代的事情,难道还不司空见惯?这种恶性循环中,有一个规律,就是本章的“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世”,世代相传,也就是秦始皇一世到万世的美梦。“王”,王霸之术而成其王,行“齐”式手段得到政权,必定打好世代相传、一世到万世的基础后,才会行所谓“仁”术,这就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这里的“仁”并非儒家所认为的“仁”,只是“齐一变,至於鲁”的打着“仁”“德”旗号的“鲁式”之“仁”,与《论语》、孔子毫无关系。

有人可能说,这只是封建社会才有的事情,所谓的民主社会哪里会存在这种事情。这,不过是陋见而已。例如美国,南北战争确立其国体的世代相传、一世到万世后,就开始行所谓的“民主、自由”之“仁”,其模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论语》所揭示。“王”,不一定需要有人当皇帝,如资本主义的确立也是一种王,其后到处贩卖的“民主、自由”就是“必世而后仁”了。其实,这种模式不仅仅在政治领域,在学术、经济、宗教等领域,无处不在。甚至在一个小公司,一个小办公室里,这“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难道还少见?

就像儒家对“齐一变,至於鲁”,虽然认为有其进步的一面,但绝不会认同这“鲁”式把戏,对“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的假“仁”也是不屑的。当然,就算是假“仁”,也比明目张胆的“残、杀”要好。而假的最终都要破的,秦始皇的万世美梦却只能事不过三地成了历史大笑话。“必世而后仁”只能是“人不知”世界恶性循环的一个注脚、一个反复出现的固定低音。而儒家的主旋律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是“善人、胜残去杀”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六字箴言,是善恶并举、文武并重、扬其善、惩其恶、“不相”其“贫富”诸相。大哉儒者,岂区区贼王可比?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论语详解

缠中说禅,当代奇人,新浪名博《全球第一博客---缠中说禅》博主,2006年2月1日在新浪开篇写博,2008年10月10日病重停博,留下宝贵文章1130篇...

by:缠中易禅

论语详解

《论语》流传至今几千年来,无数先哲大师对其进行解释。然而,缠师用他极高的古汉语造诣、试图站在孔子的角度,对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几位诸如朱熹等进行了批判性的解释,开...

by:优雅011

《论语》详解

1)翻译重点字词2)逐句翻译采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同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翻译基础3)透过关键词发散性拓展历史、古代文学、奇闻逸事,知识面丰...

by:我是小小徐同学

《论语详解》

求知务必求真,求真务必独思!

by:仲向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始文献”。但《论语》成书的春秋时期并无标点符号,自汉朝以后才有句读,宋朝始有圈点,流传至今...

by:YD工作室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

缠中说禅详解《论语》是由网名为“缠中说禅”的新浪博主,从2006年10月份开始陆续用《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作为标题,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一系列解读《...

by:清风拂冈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

半部论语治天下,股市的背后就是人性,《论语》深刻揭示了人性。

by:邓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