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022-06-05 14:50:0500:44 64
声音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茅山道士

小道士当先生,从学生到大师级,少年的榜样青年的标杆老年的羡慕!

by:故事既人生

茅山道士

这个世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五百年前,在昆仑山附近,有众多的鬼怪横行,那些鬼怪,以昆仑龙脉产生的天地灵气为食,达到了为祸人间的地步.那个时候,天地不知为何,九...

by:歌者东子_一笑倾城

崂山道士

人人都有梦想,努力就会绽放

by:Ygvbj

我是茅山道士

学艺归来斩妖除魔,人魔交易兴风作浪,离奇命案牵扯出一个惊天阴谋,我所认识的每个人都有另外一张面孔…

by:青粟风

茅山道士传奇

灵异怪谈,信则有,不信,未必无……本书讲述一茅山道士的传奇一生,会让你知道很多现如今你根本听不到的故事。世上真的有鬼吗?驱邪镇煞、斩妖捉鬼、过阴阳、解降头、躯疫...

by:欢喜堂

茅山道士传奇

每天会更新茅山道士传奇的传奇故事!!!(因为我很喜欢这个作者的作品,如果侵犯版权,请提前告知,一定第一时间下架读物)本人喜欢有声读物,喜欢听着好听的声音入睡,我...

by:印达

茅山道士传奇

灵异怪谈,信则有,不信,未必无……本书讲述一茅山道士的传奇一生,会让你…...

by:青玄小道士

茅山道士传奇

灵异怪谈,信则有,不信,未必无……本书讲述一茅山道士的传奇一生,会让你知道很多现如今你根本听不到的故事。世上真的有鬼吗?驱邪镇煞、斩妖捉鬼、过阴阳、解降...

by:频道主播珈熠

聊斋之崂山道士

评书聊斋之崂山道士,讲述的是鬼狐故事,敬请收听。

by:我爱听书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