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叔本华

2022-06-10 00:56:0315:37 42
所属专辑:美文明亮心灵
声音简介
亚瑟叔本华是19世纪的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伟大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体现的洞察力,足以使得它被人们铭记至今。
叔本华是西方首位对佛教产生兴趣的严肃哲学家。他的思想可以被解读为对佛教思想里开悟式消极思想的西方重释与回应。“在我17岁那年,”他在一篇自传文本里写道。“我被生活的奥妙所攥住,正如佛祖在他年轻时看见生老病死无处不在时那样。事实是,世界并非某个博爱造物主的成果,反而,是魔鬼的杰作,他赋予万物以生命,只为从他们的痛苦中作乐”就如佛祖一样。
书本华的任务是剖析这些痛苦并找出解决方法。大学常以枯燥的学术方式来教授叔本华的思想,这显然是大学的错。这种教法妨碍了人们广泛的了解,阅读,追随书本华。然而实际上,人们应当如追随佛祖一样追随叔本华。为他设学院,用艺术形式赞颂他。建造修道院,将其理论付诸实践。现在还为时未晚。叔本华的哲学始于为我们内在的一股原始力量命名。他认为这力量比什么都要强大,远胜于我们的理性、逻辑与道德意识。也就是叔本华所谓的“生命的意志”。生命意志是一股持续的力量,它鞭策我们勇猛精进,坚持生存。并驱使我们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他盲目、愚蠢且十分顽固。生命的意志驱使我们最专注其中的东西是性。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这一意志便萦绕我们的脑海,使我们不断想象出香艳的场面,并使我们做出十分怪异的事,其中最怪异的莫过于无时无刻不陷入爱河。叔本华十分敬畏爱。就如人会敬畏一切飓风或一只老虎那样。他十分憎恨“痴恋”对聪慧之人的干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一见倾心。但是他不愿意将痴恋视做不合理或意料之外的事物。在他看来,爱与生命意志里的根本要务息息相关。那也是我们大家的人生要务,生儿育女。
他问到“爱情里所有的吵闹与小题大做究竟所谓何事?”
“所有这些紧迫感,骚扰、痛苦与努力又是为了什么?”
因为所有爱情的终极目标,其实远比任何人生命里其他的目标更要重要。因此,它非常值得每个人深刻严肃的去追求。
“爱情之所以主导生活,”说本华写道,“是因为下一代恰恰引其而产生,它同时也决定了未来人类子孙后代的存在与特殊组成。”
当然,我们和某人约会的时候很少会想到子孙后代。但在叔本华看来,这仅仅是因为智者们“会躲避他们的意志里真正的决心与秘密的决定。”
为什么要这样自欺欺人呢?
因为对叔本华来说,我们永远不会踏踏实实的繁育后代。除非我们真的一开始就丧失了神志,这个人极度反感养育子女的无聊、乏味、开销与纯粹的牺牲。




叔本华将这样产生的后代模糊定位为“均衡的孩子”。他认为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点不均衡。我们有点儿太阳刚或太阴柔,太高大或太矮小。太理性或太冲动。假如这种失衡在下一代延续甚至加剧,人类很快就会陷入一种古怪的境地。因此,生命的意志一定会将我们推向这样的人。他们能够补偿我们的失衡。以此抵消我们的问题。一个大鼻子与一个秀气鼻子结合,会产生一个完美的鼻子。他以为矮小的人通常会爱上高大的人。更女性的男人会爱上更自信刚毅的女人。不幸的是,这个关于均衡的吸引的理论,将叔本华引向了一个十分悲凉的结论。那就是,那个极其适合与之共同孕育均衡后代的人,几乎永远不会是最适合我们的人。而我们当时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被生命的意志蒙蔽了双眼。
“那些永远不会成为朋友的人会彼此结合,”
他写道,
“我们不应对此感到惊讶,除了性之外,爱在那些人身上,对我们而言是那么的讨人厌、可鄙,,甚至是令人厌恶。”叔本华暗示到,比起我们追求幸福,生命意志探寻它终极目的的能力,也许在高潮结束后的那一孤独可怖的瞬间最能被感知到。他写道:“魔鬼的笑声会在交换后的瞬间响起”。
纵观世间诸景,叔本华对我们深表同情,除了我们因自身极度自知而远比动物要不幸福之外,我们与他们其实别无二致。
对于不同的动物的生活,叔本华有一些令人伤感的讨论,他特别着墨于鼹鼠。用他的语言来说,鼹鼠就是一个发育不良的怪物。居住在潮湿狭窄的地道理,极少看见天日,后代犹如凝胶状的蠕虫。但它还是会想方设法来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延续,我们鼹鼠与无异,也正如它们那般可悲。我们的发疯般地推自己向前,我们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以此来打动潜在的伴侣。我们无休止的渴望找到”真爱”,然而我们往往会很快被某个人吸引。他们”恰恰好”适合共同愿意子女,然后我们得在余下的40年里痛苦地与他们朝夕相处。以此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叔本华对人性本质,总有一种美丽而幽默的消极态度。他写道,”与生俱来的错误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生而为了快乐”的信念,只要这个与生俱来的错误还存在,世界在我们看来就永远充满矛盾。因为从大大小小的日常琐事里,我们总会体会到,大千世界从来就不以快乐为目的运转,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老人的脸都深深地刻上了失望的风霜。

叔本华为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为极少数他称之为”圣贤”的人准备的,只要不畏艰险地努力,圣贤们就能凌驾于生命意志之上。他们洞察了自己内心对自私、性和虚荣的渴望,并克服它们。他们战胜了自己的欲望,通常在大城市之外的地方,离群索居,不婚,并克制自己对名望的渴望。叔本华指出,在佛教里,这样的人被称为僧侣,但他意识到,从来都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去过那样的生活。第二种更切实可行的办法。

是尽我们所能地长时间和艺术、哲学泡在一起。哲学与艺术的任务是一面镜子。以此映射出由生命意志造成的疯狂努力与不满的焦虑。我们也许并不能常常抑制生命的意志,但是当我们在剧院度过一个夜晚,或是带着一本诗集漫步时,我们可以暂时从日常生活中抽身出来,不带幻想的审视生活。叔本华最爱的艺术与柔情善感恰恰相反。希腊悲剧、拉罗什富科的《箴言集》,还有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这些作品坦诚的阐述了婚姻生活的以自我为中心,痛苦,自私与恐怖。并由此对人类衍生出一种悲剧,庄重,令人忧伤的怜悯。
叔本华的作品与他所描述的哲学、艺术的意义相契合,这一点是非常恰当的。他病态痛苦的消极也同样能深深地抚慰人心,比如他告诉我们,
”结婚意味着用尽我们所能用的一切办法来成为一个让彼此感到恶心的东西。”
“每一个生命的历史都是一部受难史”,
“生命没有本质的意义,它仅赖欲望与幻想得以运转”。
屡次试图出名,却以失败告终,
屡次试图找到一段良缘,却又以失败告终。
到了他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叔本华最终的确找到了仰慕他的作品的听众。他与他的狗安静地栖居在法兰克福的一间公寓里。那是一条他取名为艾曼的贵宾犬,Atman意为佛祖的灵魂。但邻居的孩子们不无戏谑的将称之为“叔本华夫人”。
他死后不久,一位雕刻家为他塑了一个著名的半身像,他于1860年去世,时年72岁。内心获得了宁静与从容。他成为了时代的圣贤,他的塑像应当如他如此爱慕的佛祖那样被广泛传播与景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叔本华

一本老叔的老书

by:薄云轻风

听叔本华说

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

by:矢的猛之歌

再读叔本华

我的拥有就在我身

by:一直任性的豆豆

叔本华的治疗

这是一本深具影响力并被广泛传播的心理治疗小说,当患者癌症生命只剩一年的心理治疗师,朱利亚斯,见到多年没联络的老病友,菲利普时大吃一惊,23年前,菲利普有严重的成...

by:快乐小鸥

叔本华的治疗

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我们的文化、宗教、肤色怎样,都面临着共同的人类困境。我们都害怕死亡,希望坚守我们的生命。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所以,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你...

by:小丸读书

叔本华哲言录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生于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生读书和写作,为哲学而生,不靠哲学谋生。25岁发表了认...

by:舒洁湲

叔本华的治疗

内容简介:当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疗师朱利斯,见到多年没联络的老病人菲利普时,心里大吃一惊。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严重的性上瘾症,每天沉溺於猎艳行动,直到...

by:林达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