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云何为诳?01为什么知见如此重要?

2022-06-12 10:10:0216:49 1381
声音简介

云何为诳?我们今天学习《成唯识论》卷六第 241 页,现在,还正在这个心所,就是我们心理所起的这些结使,佛学的名称叫结使,就是无始以来的疙瘩,永远很难解开的。这个结、使,使我们造这一切业的这个心的作用的力量,那么我们这个,所谓根本烦恼十种,这个结使的根本烦恼十种。要跳出三界得解脱有根本烦恼十种,总说以其他的方法来处理,就是以《俱舍论》这一本佛经,就是后世菩萨所造的论,那么这个叫做九十八种结使,就是三界中,欲界通通俱全,色界就是十种根本烦恼比较减轻,无色界更轻一点。所以我们说修道,悟道,是以禅宗来讲,属于大彻大悟,言下顿悟,不是理解上有一点懂得叫做悟啊,必须要修证的功夫做到了,九十八种结使通通解脱了,那才是叫做毕竟的清净。像我们或者是念佛、修禅,或者修密,偶然得一点清净心,得一点境界,那是第六意识上面偶然的呈现一点的清净,这一点清净或者空灵,离不开意识的作用,不能认为这个就是得道了,悟了,那真是误了耽误了,不是大彻大悟。 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所有这些结使立刻解脱了,就返回自性本来清净圆明的这个境界。那么现在我们所讲的《成唯识论》这一部分,就是结使,十种烦恼根本所变化出来,就是我们平常在心理状况上随时随地都有的,叫做随烦恼二十种,根本烦恼十种,随烦恼二十种怎么来的呢?由根本烦恼所产生的,等于我们在田地里种了一个果子,这个果子虽然成长,旁边还有些杂草跟到比果子还多。等于我们一个蜡烛点起来,亮光并不大,黑烟啊比光明还多,就是我们普通心理状况,这个黑烟杂草等等,就是这个随烦恼的现象,但是这里还是归纳性的,并不是详细分析,所以我们今天再提起注意一下,要配合自己现在的心理的状况,随时要检查自己,哪一种成分多少,自己怎么样求得解脱。 “云何为诳?”,就是说谎话的这个谎,我们普通呢,是这个言字旁的多一个荒凉的荒,这两个字都是中国字,谎、诳差不多,因为时代的不同产生了两个字,就是说谎话,他现在,我们先来理解他的原文,再加讨论。“云何为诳”什么叫做诳,二十种随烦恼之一。 “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这个诳的心理,他本身的性质、范围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切种性,为了对自己有利,为了对自己,希望人家恭维我们的,所谓恭维,是人家对我们客气,对我们好,对我们影响好,为获得别人对我们有利的称赞、赞叹、恭维等等,表现有德,假装自己的很有道德。很有学问,很有了不起的才能等等,所以,他的性质啊,就是说我们心理上,为了求名求利,为了使别人喜欢,觉得这个人好,就是这样一点观念,下意识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 那么“诡诈为性”,下意识的都在欺骗,不但是欺骗别人,也是欺骗自己,譬如说这个现象我们经常有的。假定我们看到一个人,心理明明不高兴:“你好!你好!”全假的,这就是诳,所以不要认为我们说一句话,谎话叫做诳,我们随时都在说谎话中,人都在欺骗自己。譬如说人家叫我们看一样东西,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家叫我看画,好不好,实际上像我不会画,但是看得太多了,标准太高,我就直接讲,比我总好嘛。已经很抱歉了,顾全他的面子,但是也不太伤害他,可是这样说法,像我这样说法是不是诳呢?也是诳。不好就是不好。那不过在人世间太得罪人,不过我讲的自1652己想想也不是诳,比我总好,我还画不出来,这是真话,可是不能说这种说法不是诳,也是谎,所以诳的地方我们太多了。 所以要检查自己的修行,要明白自己的心态,这叫修行。不是说你功夫做得好,气脉通了,那个放光动地乃至有神通,飞的起来,那是你有神通,不是算你有道。道是从自己心理上,把自己伪装的心境统统清静下来,变成真正的无上道德的面孔,是真实的,那才是佛境界。 所以这个诳啊,这里下的定义,“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这一类心所的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就是说话,并不是你说出来的才叫谎话,我们心里头在讲谎话,因为言语是思想行为的表达出来,所以言语是表达出来的思想与行为,思想行为在里头就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言语,不要认为诳,我说了谎话叫做诳,那就错了,那是普通人,不懂得佛法,佛法的心理是要求有如此严格对自己,就是心理有这么一个心理,所以叫做诳,就是讲的诳,他的性质如此,那么他造业造些什么业呢? “能障不诳。邪命为业。”障碍我们做到完全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他人,不欺骗众生,这个道德没有做成功,为什么?因为自己有诳的心理障碍不诳。所以我们现在活到做人做事随时在欺骗自己,这个欺骗自己的一生绝不是真正的自己的正生命,这样的活到的生命,就叫做邪命,也就是我们所谓讲佛学讲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命浊,这个就是命浊。一切众生命浊,众生浊,烦恼浊,劫浊,这个五浊当中主要的命浊。所以我们不晓得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因为我们有思想,对其他的众生,非人,鬼神,我们人肉眼看不见,他是存在的,其他看得见的,畜生,飞的走的没有我们充分具备这个事,我们这个思想,我们这个生命有思想,但是没有真正的道德,所以是命浊。 命浊就是“邪命为业”,邪见为命。那么这个诳的这个道理也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拿自己祖先的中国文化本身来来讲,就是不诚实,不真不诚,所以孔子呢,拿儒家的道理,这种比方,我们过去,现在很少听到了,现在年轻人自己文化的程度低落了。像我们年轻时,听到老辈子经常说,你这个人乡原,我们一听乡原就晓得了。乡原是孔子在论语里“一乡之原人”,社会上都讲他是好人,这个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说水晶汤圆,圆滑的很,你说这个东西好不好?明明不好,嘿嘿,很好很好。“你看我这个孩子怎么样?”“哦,不错不错”。反正四面八方都圆滑,看到做人很好,孔子以杖扣其胫,就在那里拿手棍打他的腿,所以“乡原者,德之贼也。”道德假装,就是伪君子,就是乡原。 所以我们年轻的时候出门,像我们父母吩咐的,孩子啊,出门去交朋友啊,宁可交真小人,不可以交假君子啊。真小人好办,格老子我们两个揍一顿,那还好办。伪君子是乡原,所以以前,我们常常听到某人是乡原,心里就笑一笑了。“乡原者,德之贼也。”那么现在讲到诳这个心理作用。这就是“邪命为业”,其实我们反省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乡原。 所以,因此了解佛经,譬如在《维摩经》上,直心是道场,直心就是道,可是人真能做到直心非常难,非常非常难。那么你说,我不是扯谎,不伪装,一切直心,好就好,对就对,不对就不对,能不能做人,能不能处事呢?走不通的,有时候伤害人啊,有时候使人家起烦恼,那么这个中间怎么办呢?就要伪装一点了,这个伪装犯了1653诳的戒。那你说佛法有什么说呢?佛法有一条路,这叫做方便。叫做妄语不可以讲,方便妄语就可以讲。 什么叫方便妄语呢?譬如说有一个人,生病了要死了,为了要支持他,“不要怕,你死不了”,他说医生都讲,“那个医生不灵,靠不住”,这全是方便妄语。那这也是诳啊,当然是诳,但是这个诳呢,在佛教大乘道理,是无畏布施,你精神支持人家向好的路上走,是犯戒不犯戒呢?犯戒,道德的戒律违反,说了谎话,不过这个戒呢,是善意的,绝对善意的谎言,这个罪过啊,就转轻了,甚至于一句真正善意谎言救了别人,救了很多人的话,那他就变成功德。所以这个道理呢,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呀,就了解修行之难,我们心理起的结使,障碍,转变自己的习气,如何才能够活于正命,这个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如何做一个人,如何做一个修行人,要智慧不是呆板的。 我们现在,我们根据经典,再回来了解诳是“能障不诳”,“邪命为业”他的性质是那个样子,他的心理状况,这个性就是心理状况,他的造业,所作的业果,他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能障不诳”啊,“邪命为业”,人欺骗、谎话说多了,自己先把谎话把自己欺骗住了。譬如我们经常说的有人是修行人,我一定会成道,我是经常反省,这个人说的谎话,假使我们自己这么认识,也说的谎话,你怎么晓得你会成道,你拿什么把握了,对于修道究竟是怎么样修得,学佛是怎么样学的,这个理不清楚,那就是邪命,不正命,知见不正。所谓见浊。 所以学佛,尤其拿中国的佛法,禅宗来讲,是贵子见正,观念要清楚,理解清楚了,才晓得怎么去修,所以我说,学佛修道是个科学,先有理论统统清楚了,再来求证。你这个理不清楚,你说我在修行,通通搞错了,自欺欺人,邪命为业,那就很可怜。因此我也说,修行,同学们要注意,不要以善因、种善因,而得恶果,你觉得自己是为善,因于一时错了方向,就变成恶果了,所以知见的重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何为爱情

但这其实非常重要。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到波伏娃,从弗洛伊德到斯滕伯格,从社会学到伦理学到生物学到法学到文学到美学到性学,全部经典爱情观总结,帮你形成属于自己完整成...

by:11点先生

何为正义

“正义”是个外来语,19世纪经日本学者引进并翻译后进入中文世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正”有矫正、匡正的意思,矫正匡正的对象是“义”,“义”作“宜”解,“正义...

by:包尔康斯基

何为尽头

国内最具偶像气质的电子摇滚乐团大主宰乐团最新单曲《何为尽头》正式发行,这也是大主宰乐团2017年继《热血时代》、《钻石糖》之后的第三支单曲。歌曲中表达的洒脱与自...

by:华语音乐

何为永恒

何为永恒何畏俗世纷争人间暖冷乱了浮华半生繁花落尽我愿埋名隐姓给你安稳只此一吻我无忌无怨无嗔...

by:华语音乐

何为杰作

每当我们对人类感到绝望时,只要想到那些艺术杰作,韦兹莱修道院或沙特尔大教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或提香的《神圣与世俗之爱》,我们就会对人性重燃信心。什么是杰作?...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何为“碳排放”

大家好,本人从2014年开始从事碳排放工作以来,深感减排政策的前瞻性,同时,在处理与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检测、报告等相关工作时,也遇到过很多问题,本人想借助喜马拉雅...

by:二百老师带你过建造

何谓爱?何为爱?

何为爱情?”“心生欢喜。”“可否具体?”“眼中,心上,全是你。”“可否再具体?”“朝霞,夕阳,到白头。

by:_薛定谔的盒子

何为《大学》?

“四书”之首的大学。

by:妙巴

如何为爱立界限

学会为爱立界限,找回自己的人生。

by:心理咨询师池煦的书屋

如何为组织导航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是澳大利亚知名企业家尼古拉斯•巴内特总结多年从业经验所写的管理学著作,以三个泥瓦匠的故...

by:金石海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