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迷失熔炉》——“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2019-06-14 19:07:2341:24 1182
声音简介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人对于自己从追寻的方向、所从事的事情的质疑或厌倦,带来对于意义的困惑,此类熔炉我们称之为“迷失”熔炉。在我们的受访者中,有25%的人认为一生中对它们影响最大的是“迷失”熔炉。

 

与本书研究的其它熔炉对比,“迷失”熔炉显得有些不大一样。其它三种熔炉,包括“困境”、“坍塌”和“陷阱”熔炉,都带来了受访者现实中的挫折,如职业失败、生活坍塌、人际关系危机等等。而经历“迷失”熔炉的人,看上去并没有明显的现实挫折,甚至看起来还颇为成功。事实上,经历“迷失”熔炉的人,其挑战主要在于内心中的迷茫和痛苦。他们始终纠结于一个问题,“我究竟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他们必须在自己想做的事与现实生活之间,在精彩冒险与平庸安全之间,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做出选择。“迷失”熔炉对于人的真正考验在于,一个人总有一天要面对人生意义、人生使命等重大问题,并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索自己,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有一位受访者这样描述她曾经经历的“迷失”熔炉,“我最艰难的事情是选择带来的迷失,工作上每次大的方向调整,包括部门调整和升职竞聘,都会让我觉得选择的艰难。每次选择都拖延很久,患得患失。我每次都要想,我究竟想要什么?为什么要去折腾?值不值得冒险去折腾?敢不敢为了想要的东西,去接纳很多不想要的东西?敢不敢放弃既有的东西?……通过一次次的纠结,让我感觉自己每次选择都很艰难的原因在于,这些问题都是对我安全感和舒适区的挑战,都涉及到自己的价值观,而很多问题我一直没有清楚的答案。”

 

“迷失”熔炉体现了熔炉的本质特征。“迷失”熔炉让这些受访者有强烈的挫折感,虽然这种挫折并没有发生在现实之中,但给受访者的内心带来了严厉的拷问;“迷失”熔炉需要这些受访者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深入地探寻自己、认识自己;需要这些受访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度,来重塑自身的价值观,重新理解自己的使命和方向;“迷失”熔炉不容易让人走出来,但一旦走出来,就标志着进入了人生新阶段,到达了新境界;“迷失”熔炉会极大地改变一个人。走出“迷失”熔炉的人最大的收获是,他懂得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该走向何方。


我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对二十五位首选“迷失”熔炉的受访者,我们详细询问了他们曾经遭遇过熔炉事件,并进行了分类分析。

 

在受访者中间,有40%的人所遭遇的迷失,源于他们对于职业前途的担忧。他们或多或少曾有过“职业恐慌”,担心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逐渐削弱,担心自己越来越没有价值,担心自己的职业走向穷途末路。有一位受访者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干了整整八年,觉得越来越没有前途;还有一位受访者在投资银行工作了很多年,在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他觉得自己的职业没有前途,希望转行,但又不知道该向哪里转;还有一位民营企业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已经35岁,但在企业内的没有发展机遇,前途渺茫。从本质上来说,对于职业前途的担忧,是对于自己的生命一点点流逝,但还没有到达目标的焦虑与恐慌。从积极意义上看,这说明这些受访者对于成就的追寻,是执着和迫切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年华虚度。与时间赛跑,与自己的生命赛跑,是深植于许多人内心的潜意识,是人的天性。

 

在受访者中间,有28%的人所遭遇的迷失,源于在职业变动的两难选择。从受访者的具体状况来看,这种两难,通常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己在从事一份职业,已经越来越不喜欢,但给人安全感;还有另外一项别的职业或兴趣,自己很喜欢,但感觉转换新职业有风险,也担心做出与社会主流观念不同选择后的舆论压力。在受访者中,有已经做到公司合伙人层级的高管,但对于商业的兴趣越来越淡,甚至开始质疑商业的意义,把兴趣开始转向公益事业,希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受访者在国企的职业成长“势头良好”,但对于体制内的弊病越来越不愿意容忍,很想开启自己的事业,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产品;还有受访者,喜欢大自然,喜欢户外运动,不喜欢枯燥的工作,但她不知道如何平衡兴趣和职业。这一类受访者的特点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他们普遍纠结于是“听从内心的声音?”还是“延续既有的财务安全感、社会角色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

 

 

另一种陷入两难的受访者的特点是,他们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并不很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两种乃至多种选择。他们的痛苦在于,无论如何选择,都没法给自己一个“绝对理由”。有的受访者,在遇到企业内部竞聘的时候,感觉机会来了,希望去试一试。但与此同时,又担心自己到了新岗位不能够胜任,或者担心丢掉现有岗位是不明智的。就这样患得患失,非常痛苦;有的受访者在大型企业工作,经历了多次企业分拆,每次都会有剧烈的思想斗争,但每次都本着低风险原则,选择相对“稳定”的一方,但过了若干年后才发现,其实没有绝对的稳定,不稳定的职业才是常态。这一类受访者其实是大部分职业人的常态,他们对于职业的价值取向并不稳定,如同一个钟摆一样,反复震荡。他们的职业历程,成为一场追求安全感和追求兴奋感之间的拉锯战。

 

在受访者中间,有20%的人遭遇的迷失,来源于职业上的厌倦感。这些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内容高度熟练,而且多年不变、陈旧而缺乏新意,再无新鲜感和挑战欲。在受访者中间,有的在大型企业中已经到达了总监或总经理层面的职业高度,但却对干了多年的工作深感厌倦,只是靠惯性和责任感在支撑着。有一位来自于国有企业的受访者在访谈中谈到,“担任中层正职已八年,感觉激情淡化,越做越没劲”;还有一位在外资企业常年担任销售总监的受访者,把自己形容为“商业动物”,对于这些年激烈的、不停息的竞争和拼杀,已经越来越厌倦。职业上的厌倦感,本质上仍然指向这样的问题,“我该向何处去?我该怎么办?”职业上的厌倦感萌发于内心,无时无刻地拷问,“你的职业使命和目标究竟是什么?”。

 

在受访者中,有12%的人所遭遇的迷失,源自于他们对于自身职业价值的质疑:我的工作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一位受访者,在访谈中这样谈到,“在后端支撑工作,无论如何努力,不能得到前端及领导认同,感觉工作没价值”。还有一位受访者,在访谈中谈到,“对企业的理念不认同,违背内心,但自我渺小,无法扭转,从而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对于职业价值质疑的本质是“意义危机”。如果一个人不能认同自己职业的意义,这个职业很难延续下去,即便勉强延续下去,也会失去快乐和激情。

 

当受访者们听到了关于“中年危机”的经典定义之后,他们都赞同,自己事实上已经遇到了中年危机。中年危机有很多定义,最好的一个定义是,“当你有一天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我必须要这样吗?我最深层次的价值观是什么?在死之前,我必须要做些什么?’,你就已经进入中年危机了”。


中年危机意味着你遭遇了你的意义危机,这也是“迷失”熔炉的本质所在。

 

心灵的黑夜

 

对二十五位首选“迷失”熔炉的受访者,我们进一步询问了他们遭遇“迷失”熔炉时的感受。


显著区别于其它几种熔炉,当一个人遭遇“迷失”熔炉的时候,外界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变化。换言之,“迷失”熔炉像一根野草一样,在内心悄悄发芽、蔓延。受访者都谈到,尽管自己已经显著感受到了迷失,仍然每天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但在安静下来的时候,那种“身往何处去”的迷茫感会逐渐浮现出来。“迷失”熔炉就这样如影随行地陪伴着一个人,并在一些场景中被触发,叩击人们的内心。例如,当一个人进入职业平台期,不知道如何继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时候;当一个人遇到职业、家庭、健康之间难以权衡,疲态尽显的时候;当一个人对于工作内容已经烂熟于胸,再也无法激发自己兴趣的时候;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对于自己职业选择的意义发起质疑的时候……这些都会激发人们深深的思考。“迷失”熔炉往往会伴随了一个人很长很长时间,很多人甚至一生也无法走出“迷失”熔炉。“迷失”熔炉悄无声息但却始终伴随,长时间无法走出,这是受访者反馈给我们的第一点感受。

 

身处“迷失”熔炉的人之所以不容易走出来,其根本原因在于他遇到了一些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包括“我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的选择究竟对不对?”、“我是否敢于改变我的生活道路?”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价值观、风险偏好、优势力量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对自身进行深入的探寻,这已经涉及到世界上最艰深的哲学问题了,正如镌刻在希腊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许多人当深入探寻自己的时候发现,对于“这样选择对不对”、“这样做敢不敢”、“这样的生活想不想”等一些看似朴素的基本问题,自己很难回答。由此,陷入了长期的迷失之中,无法自拔。“迷失”熔炉涉及到人生中一系列重大问题,自己无法给出有效的答案,这是受访者反馈给我们第二点感受。

 

身处“迷失”熔炉的人们,逐渐感受到这种迷失带来的影响力。许多受访者表示,自己最典型的表现是患得患失,对于职业生涯中的许多选择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似乎每种选择都是对的,也似乎都是错的。有些受访者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已经明白自己追寻的是什么,但怯于现实中的种种因素,并没有采取切实的行动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这往往让人感觉痛苦而无奈。在这种状态下,许多受访者对于当下的工作似乎也丧失了激情,心中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工作已经无法带来兴奋感和成就感。有的受访者已经按照自己的想法采取了行动,转换了职业路径,但却经常质疑自己,这样的选择到底对不对。当人身处“迷失”熔炉的时候,似乎处于一种“心灵的黑夜”之中,焦虑无时无刻地笼罩着身处“迷失”熔炉的人,这是受访者反馈给我们的第三点感受。

 

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迷失”熔炉

 

对二十五位首选“迷失”熔炉的受访者,我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是否已经走出了“迷失”熔炉。“迷失”熔炉是一个人一生中早晚要遭遇的“心灵的黑夜”,很难真正走出来,我们也很想知道,这些受访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帮助自己“迷失”熔炉?

 

我们对于走出“迷失”熔炉的定义是,第一,一个人通过熔炉历练,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目标;第二,通过自身的深度探寻,建立了明晰稳定的价值观,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赋予意义;第三,按照自己的使命,遵循自己的价值观,采取了切实的行动,行为与内心高度一致。

 

按照这样的定义,我们对于首选“迷失”熔炉的受访者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在本书所分析的四类熔炉中,走出“迷失”熔炉的占比最低,仅有36%的受访者走出了“迷失”熔炉,而64%的受访者到现在还没有走出“迷失”熔炉。事实上,生活的残酷真相是,许多人甚至究其一生也没有能走出“迷失”熔炉,许多人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许多人始终没有建立起明晰稳定的价值观,许多人的行为与内心并不一致。

 

那些没有走出“迷失”熔炉的受访者,有的人始终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们发现这些受访者无法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使命;有的人缺少深度的自我剖析,也缺少检审过往价值观的勇气。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路,怎样走才是“对”的,始终无法回答,我们发现这些受访者无法清楚表达出自己衡量职业成败的价值观尺度;有的人想得很多,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没有采取切实的行动,实践水平远远跟不上认识水平,我们发现这些受访者在遇到“迷失”熔炉之后没有采取显著的行动。有一位受访者的表达,揭示了那些没有走出“迷失”熔炉的人的心态,“回顾自己的职业历程,始终以稳定、低风险为原则,从基层做起,遇到了多次很不错的机会,但自己总感觉有风险,把这些机会都放弃了,事后想起来也有些后悔。总体感觉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始终害怕失败,害怕风险,但到最后看,发现其实自己职业环境仍然不稳定,现在也不清楚自己未来到底该怎么怎么样,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那些已经走出“迷失”熔炉的受访者,我们发现,经历了“迷失”熔炉之后,他们通常对自己要到达怎样的状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想法。虽然他们的表达不像书本上那样华丽宏大,但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对未来之路的坚定。有的受访者希望自己能靠自己开创的事业,而不是靠在传统企业内的层级攀升,来对现实世界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有的受访者希望能从事与大自然探索、环保有关的事业,并一生致力于此;有的受访者决定离开现有看似光鲜的职业,而投身于农业,他认为这既是自己的兴趣,也具有现实的商业价值。我们还发现,这些受访者经过内在的深入探索,已经重新塑造了自己判断对错的价值观原则。有的受访者认为不是商业,而是公益和慈善事业能帮助更多的人,并把帮助更多的人作为自己的意义来源;有的受访者清楚地分析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决定把运用自己的优势性力量作为职业选择的原则,他认为这样让自己更快乐。这些受访者普遍按照自己的愿景目标,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原则,做出了明确的抉择,采取了切实的行动。有一位创业的受访者非常清晰地表达了对于成功的看法,“我认为自己的是成功的。因为我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通过对于受访者的总体观察,我们的感受是,走出“迷失”熔炉确实很难。能够走出“迷失”熔炉的人,往往经历了极其痛苦的自我磨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反思和尝试,这使他们赢得了未来成长的新动力源泉。一个人最大的勇气,是对自己深入解剖与修正的勇气,没有这样的勇气,就无法走出“心灵的黑夜”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我们很感兴趣的问题是,二十五位首选“迷失”熔炉的受访者,在熔炉中饱受煎熬的时候,具体做了些什么。在本问题的探寻中,我们暂不过多关注受访者的思考过程与行为动机,而只关注受访者的具体行为。

 

在所有经历“迷失”熔炉的受访者中,有28%的受访者选择了职业转轨。其中一位受访者在民营企业供职多年,是公司里的“销售明星”,但他自己却越来越质疑自己。他真正的爱好是单车骑行,他喜欢骑行单车穿越田野的感觉。他的梦想是骑着单车走遍全国。虽然,他曾经利用工作间隙骑行过一些地方,但是在繁重的业绩压力下,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衰退,他的梦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决定启动自己的计划,按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的事情。他辞职的消息令公司上下震惊,在他和老板最终谈话的过程中,他的老板告诉他,公司正准备给予他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这也意味着更丰厚的薪水和更大的管理权。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离开了公司,启动了自己的全国骑行之旅。在我们对他访谈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自己计划的大半部分。他不无感慨地谈到,“我要找到一条路,真正通向我的自由和梦想。钱,并不能帮我做到这一点。”

 

还有一位受访者,他从农村长大,从全国最好的大学硕士毕业,之后一直在一家著名的外资投行工作。他是一个严谨而努力的人,取得了一路光鲜的职业成就,做到了公司一个重要部门的总监,在业界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充满数字、算计和交易的职业却越来越不喜欢。他越来越怀念自己的童年时代,怀念闻着空气中松香的味道,踩在松软泥土上的感觉。除了感情的因素,以一个专业人士的敏感,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他对于投行的未来并不看好。与此同时,根据他对于农产品投资的经验,他越来越感觉到在绿色农业的机会前景无限。恰好在这个时候,他家乡中的一个综合性农场出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之后,他决定回到家乡,接手这个农场,并开始经营。他相信这次的职业转换,是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朝阳产业,他有信心在这个领域获得足够的商业回报。同样重要的是,他能够重新过回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现在的职业形象已经不是西装革履,出入于租金昂贵的写字楼,而是带着草帽,穿着高高的长筒靴,行走在鱼塘和农田中。他走出熔炉的感受是,“听取自己潜意识的声音,往往那是真实的渴望。你的兴趣和你的职业未必始终是矛盾的,通过努力,二者是可以合一的。”

 

在所有经历“迷失”熔炉受访者中,有8%的受访者选择了在同一企业内部的岗位调整。这两位受访者的情况很类似。他们都供职于国企,其中一位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长达八年,另一位也担任公司战略规划总监多年。他们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对于当前的岗位已经驾轻就熟,不再有任何兴奋感,甚至有些厌倦。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向何处走,对于未来非常迷茫。他们共同的担心在于,如果长此以往,自己将越来越失去职场竞争力,自己的职业前途堪忧。这两位受访者采取的行为也是类似的,他们经过思考,认为自己必须做出改变。他们认识到,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为职业经验的丰富化付出努力。因此,他们决定寻求在企业内部的岗位转换。这两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都做到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他们都进行了自身优劣势和自身兴趣的深入分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性力量,也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认真思考了应该转换的目标岗位。第二,与公司主管领导沟通,与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沟通,表达对于职业生涯的困惑,以及自己关于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希望公司能够考虑自己提出的岗位转换。第三,这两位受访者都通过攻读MBA或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让自己具有综合管理者的视野与素养。第四,这两位受访者积极参加公司内部的岗位竞聘,不放弃每一个改变自己职业生涯的机会。通过努力,这两位受访者都实现了岗位转换,其中前一位受访者调任到公司市场部经理的位置上,后一位受访者调任到子公司总经理位置上。现在,他们在新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感觉自己的优势有了更大的发挥,也学到了更多。

 

在所有经历“迷失”熔炉受访者中,有28%的受访者选择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改善自己的岗位绩效。例如,一位长期从事客户服务的中层经理,感觉自己的岗位价值正在不断降低,自己也越来越难找到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她认为,问题关键还在于要摆正心态,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认可,这不是讨来的,而是自己干出来的。她在访谈中谈到,“最终认识到,除了自己,没人会拯救你,通过提升专业性,开展主动服务,积极与其它部门协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她围绕客户服务的创新,想了很多办法,连续在公司绩效评价中得A。现在,她已经在公司获得了足够的影响力,也不再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但是,这位受访者也坦承,尽管自己已经过了这一关,但是对于自己的职业使命究竟是什么,自己未来应该做什么,还没有想好,还在探索的路上。

 

在所有经历“迷失”熔炉受访者中,有8%的受访者选择重树目标。这些受访者经历过对未来的迷茫,也花费了很多心血去探索自己的目标。当一个目标出现在前方的时候,给那些身处熔炉中的人指明了方向,让人看到走出熔炉的希望。

 

其中一位受访者谈到他很笃信的一句话,“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要做“笼鸡”,还是做“野鹤”。他在访谈中谈到了它的思考结果,“人的一生时间很短,要活出质量,就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就要敢于做一只勇敢的野鹤。我对于自己人生价值的认识就是,一定要坚决创新,做出革命性产品”。

 

还有一位受访者讲到了他大学毕业初期的经历。那时,他毕业分配到一个大城市工作,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兴趣和优势都不在这里。他希望改变自己的职业路径,但现实的问题是,如果辞职考研转变方向的话,本来赚的就少,如果不工作连房租都成问题。所以他的选择是,考研并转换职业方向是自己的目标,但同时必须有一份自己相对喜欢、薪水尚可的工作保证生存。他后来找到一家餐饮企业,从店员做起,并利用工作之余准备考研攻读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一年后,他的工作表现不错,被提升为店长,与此同时,也考取了心仪专业的研究生。

 

在所有经历“迷失”熔炉受访者中,有24%的受访者,根据我们的深度访谈、观察和反复确认,他们在经历熔炉的时候,没有采取显著的行动来走出熔炉。换言之,他们承受熔炉带来的煎熬,但没有付出足够努力来走出熔炉。我们认为走出“迷失”熔炉需要同时采取三个方面的行动,第一,通过熔炉历练,真正明白自己的使命和目标;第二,通过自身的深度探寻,建立了明晰稳定的价值观,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赋予意义;第三,按照自己的使命,遵循自己的价值观,采取了切实的行动,行为与内心高度一致。对于这24%的受访者,没有在以上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看不到任何显著的行动。尽管,这些受访者有的会谈到,“了解到自己总是思想落后于变化。了解到自己总是求稳定求一老永逸”;有的会谈到,“要适应变化,不变是不可能的,早变比迟变好”。但是,我们对这部分受访者的研究最终结论是,他们对于如何走出熔炉缺少深度剖析与反省,很多观点也只是浅尝辄止,说说而已。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付出极大的努力,根本不可能走出“迷失”熔炉,也永远无法学会熔炉真正想告诉你的东西。



人们在“迷失”熔炉中学会了什么

 

最重要的问题放到最后。对于首选“迷失”熔炉并且走出了“迷失”熔炉的受访者,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是,“你在走出‘迷失’熔炉的过程中,究竟学会了什么?”我们相信,作为最具挑战性的人生熔炉,每个走出来的人一定大有收获。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谈到,他们终于想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究竟要要什么。我们称之为“探寻使命”。我们发现,能称之为人生使命,一般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这种使命是人内心真正的兴趣和梦想。正如受访者在访谈中所说,“听取自己潜意识的声音,往往那是真实的渴望”、“花时间思考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并为之奋斗”。第二,这种使命往往运用了一个人的独有优势力量。有的受访者在访谈中谈到,“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并尊重自己的潜能。”、“对自己擅长、爱、投入生命能量的事情要坚持,因为这是这辈子该做的事情”。无论如何,一个人,总有一天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受访者们还谈到,走出熔炉的过程充满了抉择,但做好抉择的前提是,要明白自己权衡利弊、评价对错的尺度是什么。我们称之为“重塑价值观”。“迷失”熔炉之所以被称为“心灵的黑夜”,原因就在于它涉及到一个人思考和行为的根底---价值观。一个人可以改善自己的行为,也可以完善自己的思考,但极难改变业已形成的价值观。这也恰恰说明,如果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就会自内向外地剧烈地改变一个人。正如受访者所说,“走出熔炉的关键是观念的改变”、“这时候要重判自己的价值观,要有策略的坚持”、“一定要重塑自己对于世界的信念”。正如哲学家梭罗所说,穿越一个圆的圆心有多少条直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重塑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不要简单沿用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你的价值观,而是真正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价值观。


受访者的第三点收获是,他们对生活中潜在风险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了,对于潜在不确定性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我们称之为“拥抱不确定性”。很多人在穿越熔炉的过程中,都深刻地认识到一点。事实上,不确定性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是人生之所以值得继续期待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想深度地进入生活,就不能躲避不确定性,而是必须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受访者在访谈中谈到,“在迷失中做出抉择的本质是,究竟在安逸中生存还是在奋斗中成长”、“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把自己内心的安全区和舒适区向外扩展的过程”、“对自己诚实,往往意味着要踏入风险,因此很多人因为畏惧风险,始终对自己不诚实”。害怕新事物、害怕未知的事物、喜欢被动、喜欢依靠听从社会指令的文化依附,这些是很多人无法走出熔炉的原因。要想走出熔炉,就必须把这些通往自由的恐惧全部清除,真正去拥抱不确定性。

 

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克里斯托弗·莫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迷失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为众人所理解的一少数,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他们生命中的欢乐与辛酸,灵魂深处的黑暗和光明。【题记】我们不是神,所以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我...

by:宝宝之书

迷失

赵眼的惊悚短篇小说比较轻松的一个没有鬼没有鬼啊胆小的朋友听吧上下班的时间正好听完:)

by:京西小旋风

迷失在1629

一群现代人无意穿越到1629的大明王朝!用现代人的知识玩转大明!

by:鑫鑫向荣_ht

迷失的人

地中海东岸,百姓们从一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纷纷逃离。由于一位老同学的逝世,身处各地的好友回到了物改人非的旧地,对世事沧桑感慨万千。这是一个浓缩了阿拉伯地区政治、...

by:臻智贤

夜闯迷失岛

男子落入荒岛住进一家奇怪的民宿可这里....处处透漏着诡异

by:一烨故事

迷失上海

迷失上海,一档关注上海本地美食、文化与艺术的探店节目。

by:播客先声

迷失北京

王泡小泡作品,全网唯一授权,盗用必究

by:左左Panda_FLOW

校园迷失案

校园宿舍里的一场离奇死亡引发的一系列恐怖事件!

by:柳小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