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前,这群富豪倾家荡产救祖国!

2022-06-30 18:06:2213:45 27.6万
声音简介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街头已经开始挂上红旗,提前庆祝:也有很多跟回归相关的活动开始预热:香港群星演唱25周年主题曲《前》。还有人在回顾这些年香港回归的经典画面:香港回归已经25年,在这25年里,中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但谁还记得,曾经的中国有过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特别是在香港回归前,由于国际上的种种限制,新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但是,有这样一群香港富豪,他们顶着压力,突破重重限制也要帮助祖国!今天就来看看他们当年是怎样排除万难,跟祖国携手渡过难关的……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国际上也处处受限。西方国家对中国又是经济封锁、又是物资禁运,新中国备受制肘。

首先要解决的头号问题:没钱。这时有人提出:不如在香港建一座属于自己的银行。新中国想要打破封锁、联系全球华人华侨,就必须有自己的银行。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又是贸易自由港,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个提议的人就是香港银行家庄世平。

庄世平是广东人,他就是为了帮国家建银行才来到了香港。别看他后来成了银行家,其实他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的财产捐给了革命军,当时他连办银行的本钱也拿不出来,最后是找人借了1万块来到了香港。1949年12月,庄世平在香港中环成立南洋商业银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银行门口挂起国旗。香港这个殖民地上空,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建国初期,中国统一了货币,又兑换了大量外汇,单广东省就收回5亿多港币。但当时中国还处在国际社会的“限制”中,外汇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这个时候,庄世平的银行就派上了用场。时任广东省主席叶剑英联系庄世平,将港币分批运往香港。庄世平亲力亲为,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分批次将5亿港币全部运送到了香港。这大大解决了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问题。

光解决了钱的问题只是第一步,中国想要发展经济,还得要吸引投资才行。这就又轮到香港富豪登场了。

在现在看来,“爱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中国人帮助祖国也很平常。但是在那个年代,香港富豪去帮助祖国,不会因为“爱国”被赞美,反而会被欧美国家看做是对国际秩序的挑衅。而很多富豪的生意其实都离不开国际上的合作,他们如果对祖国出手相助,可能还会受到制裁。但是,香港富豪们仍然顶着压力,绝不向威胁低头。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属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由于国际上的“禁运”限制,很多物资都不能运到内地,这时候,有两位香港富豪伸出了援手。一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霍英东:另一位就是“毛纺大王”曹光彪:当时,霍英东解决船队物流,曹光彪就专门帮他采买物资,两个人齐心协力,打破欧美的禁令,源源不断地将汽油、药品等紧缺物资运往祖国,支援对抗美国的战争。

1978年,内地刚刚改革开放,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很多外资都还在观望,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曹光彪却义无反顾,成为了第一个来内地投资建厂的人。当时,曹光彪的业务主要在国外,他在葡萄牙、印度等地都有工厂,从赚钱的角度来说,到内地投资并不是一个很稳妥的决策。但曹光彪很坚决:“必须做,就算亏掉所有家当也要做,这对国家的发展有帮助!”

1978年,曹光彪在广东农田上建起了纺织厂,为国家的外汇创收打开了新的道路。之后,他又支持内地的教育,在上海建起了“曹光彪小学”。

跟曹光彪一样,第一批就到内地投资的,还有他的好友、香港“船王”包玉刚。当年,改革开放的消息一传出,包玉刚马上就跟内地的造船企业签订了协议,一口气订购了一大批船只。像他这样的大客户,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包玉刚经常对子女说:“无论加入了什么国籍,无论成为哪个国家的媳妇,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当年,中国能接待外宾的酒店很少,而且硬件和服务都跟国外的星级酒店有很大差距。包玉刚知道这件事后,二话不说:“北京缺少旅游饭店,我来贡献!”

1981年,他捐款1000万美元,在北京以父亲的名义、建起一座五星级酒店“兆龙饭店”。酒店名称是由邓小平亲自拟定,也是他亲手题字,邓小平还出席了酒店的开业典礼。上海交通大学、宁波大学里,都有包玉刚捐赠的图书馆。

有了投资,内地经济转动起来了,但是又暴露出一个问题:基建很落后。此时又有一位香港富豪,他对中国早期的基建事业至关重要,那就是胡应湘。1958年,23岁的胡应湘在美国完成了学业,美国极力挽留他,但胡应湘坚持要回国。改革开放初期,胡应湘本来是想跟李嘉诚等人一起,在内地投资酒店。

但胡应湘到内地走了一圈之后,发现很多地方路都不通,国家最需要的是基建。于是胡应湘马上停下了酒店的项目,开始在内地建设高速公路和发电厂。为了这件事,他还差点跟李嘉诚翻脸了。胡应湘在广东先后投资了沙角发电厂、广深高速公路等等。

这几十年来,胡应湘一心扑在中国基建上,也错过了香港和内地的地产发展时机。很多跟他同时期的富豪已经靠着地产赚的盆满钵满,胡应湘却一点都不后悔:“国家富强比自己赚钱更重要!”陆地上这些问题一个个被解决,但又出现了新的难题:航空业!

1979年,中国刚刚和美国建交,中美航线即将开通,却被飞机餐的供应难住了。当时,中国飞机上基本没有餐饮服务,只在走廊里摆上热水瓶和茶叶,乘客要喝还得自己去倒。

连邓小平的专机上,都只有一个面包,一杯茶。有领导回忆,那个面包硬邦邦的,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那时候的首都机场配餐车间,连最基本的冰箱都没有。后来美国提出,如果中国不能解决飞机配餐问题,就在中途经停日本进行配餐。中间有经停站,这还能叫“中美直航”吗?飞机配餐的问题一下子上升成了外交问题,关乎国家尊严。

在这样的困境下,香港的餐饮龙头“美心集团”挺身而出了。美心创始人伍沾德马上就决定为国家接下这个重担。解决航班配餐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诸多阻碍。由于香港暂未回归,所以香港企业到内地投资属于“合资”,而中国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合资企业,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完全空白。可以说美心这时候到内地投资,是处于“0保障”的风险中。但是,这并没有阻挡美心回报祖国的决心。

伍淑清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讲究一诺千金,只要彼此信任就行了。”于是,在没有合约、没有保证书等任何书面文件的情况下,双方以“握手”作为契约,达成了初步的合作。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落实合作,才真的是困难重重。当时中国很穷,既没有人民币,也没有外汇,民航局拿不出“合资”投资的钱。伍沾德很大方,就让民航局把以前的配餐车间折算成300万人民币,当做是投资了。

接下来,“合资公司”又涉及到股份占比的问题。对这方面,民航局也没有什么经验,就提出大家各占50吧,公平公正。但伍沾德却说,让国家占51%,美心占49%,这样主动权就移交到了国家手上。并且,美心还把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位都让了出来,让民航局担任,香港这边只担任副职。

时间距离1980年5月通航的日期越来越近,但是民航局的审批却迟迟下不来。拿不到资金,民航局付不了款,各种设备和机器的购买工作就没办法推进。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伍沾德又一次慷慨解囊,他拿出500万港币帮忙垫付了资金,只因为民航局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中国人。”

由于没有相关法规和条约,这笔钱走不了公司,只能由伍沾德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私人的积蓄,万一有什么损失,都得他一个人承担。在1980年,500万港币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买下香港中环的一整栋大厦!解决了钱的问题,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美国航线对配餐要求很严格,要达到标准,必须进口欧美的设备,而当时欧美国家对中国内地仍然实行禁运,即使拿着钱,东西也买不过来,怎么办?

伍沾德亲自出面,以香港人的身份,自己从美国订货,等设备到了香港,他再想办法运回内地,又一次承担了所有责任和风险。在美心的不懈努力下,1980年,3月8日,双方终于正式签订“合资合约”。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间合资公司:北京航空食品公司,诞生了!

1980年5月1日,中美航线正式通航。邓小平亲自感谢美心集团,民航局则送给美心八个字:“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最后再来说说大家都很熟悉的爱国富商霍英东。除了抗美援朝,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贡献,就是支持中国的奥运事业。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奥运梦”,他在国际上四处奔走,又出钱又出力。除此之外,还有从1985年开始,就不停在内地捐款的邵逸夫,总额接近50亿!

邵逸夫一生都在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他在中国大学树起一座座“逸夫楼”,还曾经出资1000万,帮助敦煌壁画的保育工程。还有起草《基本法》、并先后捐赠3000万港元及2000万美元,支持中国科技发展的査济民:这些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富豪中,除了胡应湘,其他的已经全部逝世。他们当中许多人,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心系祖国!比如曹光彪去世后,把所有财产捐给了清华大学。

庄世平在香港、澳门建起两座银行,又都无偿捐给了国家,自己两袖清风,成为“最穷富豪”,子女都穿旧衣服、开出租车。庄世平“国葬”,董建华、李嘉诚等人为他扶灵如今,香港已经回归25年,但在那个尚未回归的时候,香港商人想帮助祖国,只会更难、更辛苦,他们的付出不应该被遗忘。

他们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了祖国的发展,愿意奉献所有的家产、人脉,在最困难的年代,仍然排除万难,跟祖国风雨同舟,坚定地站在一起。在那个年代,他们不叫“富豪”,而是实业救国的“实业家”。这是香港曾经一代实业家的风采!也是他们为民族大义奔赴的豪情!

现在,很多香港的豪门世家已经到了第三代接班人,他们传承的不应该只是财富,更应该是当年这些企业家们为国奉献的精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好久不去

香港人是最爱国的中国人,很多内地人比不了。李嘉城是潮州人,黄光裕,马化腾差不多的性格。

1787376cvyj

永远感恩那些爱国爱港的每一位人士!且为香港回归做出贡献的人士!致敬!🇨🇳🇨🇳🇨🇳🇭🇰🇭🇰🇭🇰🙏🙏🙏

1307879pmxj

李嘉诚真的格局很小

兰州张奶奶

东方之珠!!!

zkzjueducn1

就是说, “来,请继续”

猜你喜欢
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香港回归前社会概貌)

杜叶锡恩女士是香港人熟悉和尊敬的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工作者。她一生热衷于社会服务及教育工作,对推动民生的改善不遗余力,在香港市民的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备受爱...

by:听书铺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

25年前的今天,历经百年风雨,香港重回祖国怀抱。25年来,香港与祖国同行,“东方之珠”愈加璀璨夺目。

by:中国网直播

交接香港|香港回归谈判的亲历者揭秘历史背后的故事

作者:陈佐洱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978-7-5404-5756-3【悦库推荐】作者为谈判的亲历者,熟知历史背后的细节故事,中英香港回归谈判不为人知的...

by:悦库时光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邓小平岁月 | 三落三起的人生 | 粉碎四人帮以后工作实录 | 香港回归

作为革命家,他舍生忘死,有解天下苍生于倒悬舍我其谁的气魄作为政治家,他有着敏锐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做事干练果敢、心理素质坚韧而沉稳,坚持原则性而又不乏灵活性。...

by:管恩亮

香港-香港仔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香港香港仔大道236号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乘车信息暂无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香港- 香港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香港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香港-香港大学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学票价描述免费开放。开放时间除教室、图书馆和礼堂,其余地方全天开放自由出入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哥哥是香港,香港是哥哥

为了自己备忘。觉得记录得越细节,之后再看才会有情景再现一样的画面感,所以话会挺多。

by:康妮念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