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云何散乱?什么是恶慧?

2022-07-11 11:01:1929:48 1498
声音简介

云何散乱?我们今天学习《成唯识论》卷六第 248 页,大随烦恼啊,上次讲到“失念”。现在是“散乱”。“失念”是我们平常经常有的,很严重的。常常感受到事情容易忘记,忘记了,这是普通人的失念;尤其是修行的失念,那个所修的主旨,这个知见正念不能存在,因此不能得定。 所谓得定啊,重点就是正念的永恒存在,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是定的现象,这是大原则。所以,这个“念”定在那里,它风吹过来他不动摇,一切分散了,他不动摇,这就叫做定。所以,定的观念千万认清楚,是心定、念定,正念、正知见具足。 我们普通一般所谓讲定啊,都偏重于这个身体上搞,认为身体上打起坐来很舒服,什么都不知道了,那正是失念,正落在大昏沉中,那不是定。是心的正念亡失了,没有东西了。所谓拿中国的后代的道家,后代的道家,所谓后代,唐宋以后的道家来讲,这样是很严重,所谓没有“丹头一点”,“丹头一点,点铁成金”,失去了这个正念,道家所谓讲的“腹内若无真种子”,这个“腹内”并不是一定说在丹田啊、在肚脐那里啊,就是形容这个内在,“犹如炉火煮空铛”,等于我们烧一个锅,放在那,也没有水,什么东西都没有,就这样烧,结果把这个锅还给烧坏了。像平常做的功夫,什么气脉动啊、任督二脉通啊,这在、那里搞了半天,都不相干,那就是“犹如炉火煮空铛”,空的锅子,“铛”就是锅子。 所以,必须要正念存在,“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是定的基本一个道理。但是,这是不是“慧”呢?这属于定学,不属于慧学。“慧”呢?知道这个念,正念的根根来去在哪里,知道正念根根在哪里。所谓父母未生以前、这个天地万物未形成以前它在什么地方?它怎么样来的?怎么样有这个“有”?宇宙万有怎么起来的?这个了解了,那是慧学。所谓禅宗讲开悟,是慧学。定、慧到了,那一刹那之间,明白了宇宙万有的根本,那所谓叫做“悟”,“悟”包括了“定、慧”,当然“戒”自然在内了。因为有“定”了,自然有“戒”了,所以“定”的重要。这是我们在连着上一次,提起大家注意。之所以修行不能得定,所谓不能得道,就因为一切众生经常在失念中,这是修道方面。 我们平常一个人容易忘记,什么东西容易过去了想不起来了,就是失念。所以,真正有强烈的记忆力,念念清楚的人,很不容易的。我们历史上往往写一些成功的人物、名人,所谓“过目不忘”,所谓读书啊“一目十行”,眼睛一看,十行一眼就看完了,很快。那么这种情形呢,为什么做到过目不忘?过目何以不忘?为什么速度、现在人拼命训练速度,但是容易忘记,速度可以,吸收进来,永恒不忘了,不遗忘了?那么,这都因为“念”的坚固、这个“念”的坚固。至于说“正念”坚固,那是得道、修定的这一念、灵明清净的这一念坚固了,这个是正念。 现在,与“正念”相反这个跟“失念”两个同类的就是“散乱”。我们普通修道不能得定,第一个是昏沉。这个昏沉呢,为什么不连带到“失念”?因为昏沉有一半还是生理的作用,身体的不健康,四大的不调、身体不健康,这就容易昏沉。1711 所以,气机四大,就包括地、水、火、风了。身体很好,可是气(尤其是东方中国文化,在生命的中间这个气)、气路不通,那么他容易昏沉。所以,“昏沉”不安排在这里,这里的安排是“失念”。失去了“正念”,跟着来就不是讲昏沉的重要,是“散乱”。“散乱”,这是佛学的名词。大的叫“散乱”,小的叫“掉举”。“掉举”等于说是跳动、不规则的跳动;“散乱”那就一塌糊涂了。像我们普通散乱,这个思想东想西想,乱七八糟的,就是“散乱”,散漫、乱流、一股乱流在流,这叫“散乱”。“掉举”呢,比“散乱”好多了,不是散漫也不是乱流,可是它有跳动、跳动性。比如我们睡眠不安,有时候好像醒了,这个也是一种“掉举”的现象。 他这里经文讲,“云何散乱?”什么叫作散乱呢? “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就是说我们正修行的时候,对于所缘的境界,什么叫所缘境界呢?“缘”就是攀缘,“攀”就是到前面,摘水果一样抓一个东西,叫“攀”;“缘”,譬如说我们爬山啊,太高的地方,上面要抓一颗树、“攀”到一棵树,跟着这个树的力量一拉,把身体拉上去,所谓“攀”这个“缘”。 那么,我们修行也在心里头起所攀的作用。譬如念佛,为什么要念佛呢?因为我们要学佛,心不能定,所以,用一句佛号,来求得定心。“南无阿弥陀佛”,当你这句佛号念到,譬如说一百声一千声一万声,乃至十声(一百一千万太多了),我们就规规矩矩坐在那里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念十句试试看,念十句,然后倒转来,也是十句,都是十句,二十句了,以十句做一个阶段,我们试试自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个一两三句,其他的思想岔进来,假定你都没有思想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错!我都没有思想了”诶,这就是一个思想,这就是一个,“啊,南无阿弥陀佛,错了、错了,我刚才没有思想!”自己想到有思想,又错了,就好几个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现在差不多了,“阿弥陀佛”,又不算数了,都是散乱。 散乱,等于点一个蜡烛的灯光,你这个亮光在亮,它有风在摇动,就是散乱,所以念到了,所有这一念,乃至“南无阿弥陀佛”一提以后,身心所谓“凝然大定”,凝结拢来的“凝”,身心,就是凝结了,“凝结”不是死东西啊,活泼泼的,大定,稳定了。那么,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或者是“阿——”,一直就是这个,一路下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也不晓得自己在哪里。 (如果)觉得我还坐在椅子上、在佛堂,哎呀,这里是厕所啊,这个脏地方不能念佛啊,一切都在散乱中,那个时候没得这些的,不垢不净了。这一念下来没有时间观念,“我已经三分钟不动念了”,那算什么?就是说“一念万年”,这一念就是一万年;一万年,就是这一念,万年一念,就是这一念。这个就是念佛的所缘,不散乱。所以叫所缘。“所缘”,你的所缘。所缘是现象、方法,“能缘”,能够使我去缘的,这是心,心的体。现在不谈“能缘”的作用,只谈我们修行“所缘”的方法。 那么说,念佛了,有些说你观想了、念咒子了、念佛啦,修什么观想啊、白骨观啊、修什么佛像的观啊,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所缘的作用,乃至念一句咒子也是一样,当你所缘在散动,你说我还坐在这里,两个腿已经坐了两个钟头,这个叫作入定了?这不相干,不要自欺欺人了。只不过说,你训练了自己的体能,适合于某一种体能的姿势,练习惯了,可以不动了,这没什么,这做得到的。假使我们练习一只手举到,1712你每一次举起来六个钟头都不动,你做不做得到?做不到!你手会酸了。可是你练习久了,做得到吗?做得到!你说“我得定了,不死了!”照样要死!这不是的。 “定”就是心定,不是这个体能。所以,你不要认为打起坐来这个就是定,所谓打坐的姿势,是给你在这个身体的安详中间,练习自己心行专一的定,因为这个身体安详以后,心容易专一,而达到这个定境。定境是正念、正知见存在,“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就是所缘的作用。那么你说,假定我不用一切方法,不要念佛,我一切空,好不好?好啊,因为所缘“空”,“空”也是个境界,有个境界——你所缘“空”。真正的空,没有境界的空你做不到,你做到就可以悟了,得慧学了。那是个慧学的、智慧的慧学的空,慧学空是无相的。 我们普通所讲“空”呢,是有相的空。你缘一个虚空,或者缘“三际托空”,这个思想过去了,第二个思想没有起来,现在一段空灵,这个空是有相的空哦。是意识境界(心理状况)自己觉得一个空灵,还是有相空,不是无相空。无相空是不可思议,一动思议,就已经着相了。 但是,你缘这个“空”,有相的“空”也不错。“空”也是所缘,也要“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啊,你说道理懂了,万年就在这一念,一念就在这一万年上。好,那我们用一个东西把你身上揪的很痛,你痛苦给你痛“一念万年”你试试看,你受不了的。在痛苦中,一念真是管万年,痛一下下,哎呦,不得了啊,还没有好啊?我们拔牙齿,一边牙齿张开,“啊——啊——”,一下一下都受不了。一念有万年在痛苦中。快乐的当中,万年不过一念,很舒服的日子一下子就没有了,那是个感受的境界,也是心的所缘的现象。所以,要把这个道理弄清楚。修行第一步,戒、定、慧所缘的境界,你能不能做到,心不流荡,不流动,不摇摆(“荡”就是摇摆)。不流动为性。 这样子的性质,就叫做这个散乱。散乱使心流荡,我们有时候静坐也好、念佛也好,乱七八糟的事情,它不晓得怎么来的,这就是业力。我们生命的业力等流的作用,平等流过来,一股水一样流过来,“哗——”,到处都充满了这个水了,这所谓业力的等流、流注,它流水一样,永远一念一念接一念不断地来的。我们不容易切断这个杂念妄想。 所以,念佛、打坐,甚至于说,包括大家的拿身体当做道来修守窍,你守着“上丹田”的窍啊、“下丹田”的窍,也想求得心缘“一”,可是你做不到所缘,所缘不能专一。我们说有些人修道家的啊,修各种法门的啊,什么“两贯道”、“三贯道”、“一贯道”的啊,不管它什么了,他想做到“心住一缘”做得到吗?当你刚刚想修这里又不对了,哎哟,我看到光了、看到跳动,哎哟,感觉到跳动,得道了,你这个地方早忘掉了。对不对?说起来“令心流荡为性”,这就叫散乱。所以,散乱也是大随烦恼,是我们生命根本上来的。人是读书不能专一,尤其我们读书在散乱了,除了看坏的小说不散乱、很有精神一路看下去,真要读好的书一看啊——散乱,散乱以后进入昏沉,我想睡觉了。 所以,看书是最好的安眠药。我发现很多人都是睡觉以前要看书,歪起来躺在枕头上看,为什么这样?他说我不看书睡不着,他说好习惯,他讲自己是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坏透了,要看书是为了睡觉,都在散乱、失念、昏沉中。所以,散乱的性质讲过了是这样。它这种心理的现象所造的业。“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它造的业1713是障碍我们正的定 “四禅八定”,各种定的境界,乃至凡夫定。凡夫定,譬如我们读书要专一啊、要记得。你记不得,我们一边看书一边思想很散乱。 所以,这个孩子说记忆力好,心很凝定的,他功课一定好。他散乱心啊比较轻一点,能够专一。那么这个修行更是如此。所以念念丧失了正定,统统在犯戒。这个戒律就不是一般的戒律,是犯了菩提心戒,最严重了。菩提心戒一个是“慧”,一个是“定”,如果“慧”清楚了,念念清楚在做什么,这个是该乐的时候是乐,苦的时候是苦,自己所作所为起心动念,每一下都很清楚了,你用不着修定都在定中。所以,不得正定,是基本上犯菩提心戒,一切戒的根本的根本,那你其他有相戒都没有用,碰到这个地方就完了。所以它是障碍我们永远不会得定,不会证果的。 “恶慧所依为业”,散乱心有没有智慧?是属于智慧,很聪明啊,一下想到这个,有些人东想西想,特别聪明。并不是不承认啊,拿修道来讲啊,这些聪明就是障碍,叫作“世智辩聪”。人世间的普通的知识、论辩、辩别,在逻辑上观念上特别好、聪明;在修道来讲“世智辩聪”是恶慧,恶的智慧。“恶”不是说他邪哦,很恶哦,非善念,非真正的善。 那么,这个里头差别就很大了,你说,那么诸佛菩萨他在定中,那一念之间,真正得定了的人,一念之间是能知万法,就一念之间,一切都知道了,你说那是什么境界呢?那是恶慧?不是恶慧!由定所生的慧,是正知正智。普通人散乱心越重,心越散动,所谓花样越多,思想越乱,办法越多;尤其是想要写好文章,写好小说,构想些什么,越会想的就花样出来越多。在佛法来讲,定慧修持法门来讲,它是恶慧;在世间法来讲,它属于世智辩聪,并不坏。 所以《成唯识论》所讲的,以正修菩提道业而言,因此说散乱心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一切的世间的恶智慧,就普通的智慧,都靠散乱来。这个人头脑死死的,我们就叫做笨蛋,就叫呆子。这个呆子不是定哦,很多人头脑想不出来愣在那里,戴个近视眼镜,你叫他,说“在这里”,“啊……啊……”半天,他就是呆,为什么人会那么呆啊?前生累世修昏沉,落在昏沉中多,脑筋昏聩,不灵光。 所谓真正修智慧“一闻千悟”,他的脑筋也是灵快,灵便得很,所以叫敏捷。我们聪明又叫作敏捷,反应快得很。普通反应不快,你以为读书读得很好,做事不行!譬如说我们常常听到有许多人,考试第一。不管什么普通中学考大学,大学以后考研究所,考了高考,考试得第一名,你认为他学问好?他不是!你叫他做事啊,其他学问都没有,做事没有能力,你那个是什么呢?就是佛学在讲的“恶慧”,世智辩聪,他专攻某一点记忆力,应付这个学问,应付现在教育的考试,他没有真正的智慧。实际上他的脑子呢,不是昏沉,他专一到另外偏的一门去了,所以说恶慧。真正的智慧,那灵光得很,那是一动,所谓“一点动随万变”,“一悟千悟,一悟百悟。”懂了一点,什么都通了,刹那之间统统知道,而且耳目绝对灵光,六根可以并用,不敢说互用。 “六根互用”就大了,鼻子可以当眼睛,耳朵可以当眼睛看,耳朵可以当鼻子呼吸,那还做得到,练练气功还做得到,这个鼻子可以当眼睛,嘴巴也可以当眼睛,也可以当耳朵,那叫“六根互用”,那是大菩萨的境界。咱们普通人,只要稍有一点定力,有一个可以做得到哦,“六根并用”,眼睛在看书,手在写笔记,不要眼睛帮忙,1714手就做笔记的,耳朵还可以听你话,一边眼睛还看着书,你在旁边讲话,他还可以答复你,“哎呀不要吵了,我在看书了”,手还在写,这个都做得到,六根可以并用;当然有只蚊子来,一边还可以打它呢,还打蚊子,毒人的蚊子好讨厌,手里还写笔记,眼睛还看着,这是“六根并用”,应该做得到哦。 可是有许多人做不到哦,蚊子咬了半天,功课没有写完,只好让它写,写完了以后,再来打蚊子。这样的人我也看过啊,这种看过了我叫作“没法度”,真可佩服,也很有定力,昏沉定到了家了,那读书读到这个境界了,那没有话讲,那在普通叫做“书呆子”了,脑子读呆了。所以,散乱它造的业,能障正定。 “恶慧所依”,恶慧由它起来,散乱心多,恶慧就多,“为业”,造就这个业力。好,这个已经知道了,原则知道就是了。 所以,下面是讨论“谓散乱者发恶慧故”,就是说,首先第一条提出来讨论,所谓散乱怎么叫做恶慧呢?因为散乱的本身它就是恶慧。它有思想,东想西想,这个就叫做恶慧。东想西想并不一定是坏东西哦,有时候还可以创造东西出来的,譬如科学家的发明;但是在佛法看起来是“恶慧”,是正慧的旁支出来。所以,拿修持的立场来讲,散乱者能够开发恶慧的。 所以有人说,“哎呀,佛法的心理学高明得很啊!佛经讲的,尤其唯识这个心理学”,哎,我说那要有个前提哦,什么前提呢?它是一个“菩提心理学”,“道德的心理学”。它有个前提,确定了这个心性是清明自在的,等于我们中国文化,儒家的《大学》说的“止于至善”,“在明明德,止于至善”的这个境界的人讲的心理学,同不能做到“明明德”,不能“至善”,不能证得菩提的,一切都是变态心理。所以拿佛法看来,拿佛眼看来,世间一切众生都是神经病,没有一个正常的。什么才是正常人?成佛了。所以拿唯识眼光看来,没有一个正常人,世智辩聪不过是恶慧而已,文章写得好,艺术境界高,什么高明,世间的恶慧,造业!造的另外一种业。 所以文章写得好,在佛学叫“文人慧业”,文章,文学好,学问好,在佛学看起来造业哦,造的什么业呢?文人慧业,哦,那也有灵光哦,这是恶慧,恶定来的,散乱来的,你说一个东西啊,发明不出来,一个好句子,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那个时候是一张空白的时候。写的句子也好,或者画画那个画,第二张你自己都画不出来了,那个是世间的定哦,世间定,在佛法看起来是恶慧的一种,文人慧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为什么是马云

马云的创业史,以及演讲。多听听提升很大。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地露齿而笑,拥有一副5英尺(1.53米)、100磅(45千克)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

by:小葱拌豆腐工作室

黄梅戏何云

何云,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员,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六个一批”青年优秀人才,先后在《女驸马》、《天仙配》、《红楼梦》、《雷雨》、《徽商胡雪岩》、黄梅戏...

by:一只浮羊羊

何云伟相声合辑

何云伟相声合辑,包含对口,单口以及其他曲艺作品

by:碎糖好汉

何以安心-许倬云

如何在宏大的英雄史诗、天大地大的朝代更迭故事中,去关注别样的、生动的历史?穿越历史千年,哪些智慧能为当下的你我,于这不确定的时代寻觅精神归宿?大变革时代,年轻人...

by:牛奶仓

小云熊的十万个为什么

麻省理工学院ILP合作品牌——小云熊倾力打造: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我为什么要洗澡?”“我为什么要吃青菜?”“爷爷奶奶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面对满脑子稀奇...

by:小云熊北北

麦甜讲小云熊的十万个为什么

麦甜为大家带来全新的科普系列故事——《小云熊的十万个为什么》通过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简单易懂的内容帮你轻松搞定家中的好奇宝宝!让我们一起引导孩子保有对...

by:麦甜讲故事

何云伟李菁相声大全

何伟[1],曾用艺名何云伟,1981年12月25日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1999年,开始学习相声表演。200...

by:相声之音

马云为什么能成为“阿里爸爸”

马云,中国著名企业家,中国电...

by:人文社科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