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①:鲁迅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小说,带我们参透现实的尖

2022-07-28 10:25:1811:34 50
所属专辑:美文明亮心灵
声音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

鲁迅出生在一个世代聚群而居的典型士大夫家庭,家境富裕。然而,在他十三岁时,因祖父陷入“科场案”风波,从此家道中落。

1894年冬天,鲁迅的父亲突然吐血,一直到1897年,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因病去世。

在此期间,鲁迅“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他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这样的人生经历,造成了少年鲁迅难以抚平的精神创伤,也让他有了对“世人的真面目”的深层透视。



1902年,鲁迅继出走家乡到南京读书之后,再次选择留学日本学医,本希望能救治像父亲一样的病人。

但是,经过“泄题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他发现中国人的“病”不在体质而在心灵,于是从事文艺工作。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弃医从文”。

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爆发时,鲁迅也曾燃烧激情,带领学生奔走迎接革命党人,遗憾的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质的改变失望的鲁迅不得不离开绍兴,去往南京,后随就职的教育部迁往北京。

太多沉重、失败的教训,使鲁迅面对1917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都不免抱有怀疑。但鲁迅生命本能的力量又怎会轻易消退?

1918年,在钱玄同的鼓励支持下,鲁迅开始向《新青年》投稿。

同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从此,鲁迅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以他全部的辉煌业绩,成为“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而《孔乙己》则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那时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并且以《新青年》为阵地,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序幕。

但在当时的社会,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孔孟之道仍然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换句话说,很多个“孔乙己”的悲剧仍然在孵化。

鲁迅先生作《孔乙己》,为的就是“描绘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孔乙己》是一个极短篇,初次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首版全文2573字。

我们都知道,鲁迅的小说创作以短篇为主。有人因此质疑鲁迅没有长篇成就。然而,鲁迅的伟大,不在于小说篇幅的长短,而更在于小说本身所承载的意义。



其作品的普遍性与深刻性,隔着百年的光景,仍然如一只放大镜,将人性中不忍卒读之处,无限放大,动人心魄。





《孔乙己》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孔乙己》的情节内容吧。

《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镇口的咸亨酒店。酒店的生意还称得上“亨通”。

散工的工人们常常靠柜外站着,喝一碗热热的酒,有的再买一碟盐煮笋做下酒物。这样的工人大多被称作“短衣帮”,不太阔绰。

又要酒水又点饭菜,慢慢踱步、坐下消遣的,是那些穿长衫的顾客。

小说中的“我”并非孔乙己,而是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因为被掌柜的嫌弃样子太傻,所以只能侍候短衣帮们。

但因短衣帮顾客们更为“吝啬”,往往严加监督,导致小伙计无法成功在酒里掺水。看在人情的面子上,掌柜让小伙计在柜台里专管温酒。




鲁镇的日子没有那么生动,有的也只是日复一日的无聊。掌柜和主顾对于小伙计,自然也没有好脸色。唯一让小伙计感到快活的,是孔乙己。

至此,孔乙己才真正登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你或许对孔乙己还有印象。他身材高大,却脸色青白,夹带伤痕。一身长衫,却又脏又破。

酒客们都不太听得懂他嘴里的“之乎者也”,“孔乙己”这个名字也是他们从描红纸上挑了看不懂的字取得外号。

小说中并没有提及孔乙己的真名。我们却觉得,孔乙己就是他的真名。

孔乙己似乎有种“魔力”。他每次一到店里,所有人都看着他笑,调侃他脸上的新伤疤。孔乙己不理。他们便继续说孔乙己偷东西的事情,孔乙己这时才急了,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这是读书人的事。

可大家本就不关心他偷不偷,他们只想在无聊的酒店里找点快活。




接着小说笔锋稍顿,画面转到大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

听说孔乙己读书,既没有中举,也不会营生。好不容易因为写字好,能够替人钞书。却又因好吃懒做,没钞几天,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还有谁敢找他钞书?

说来也奇怪,孔乙己为了生活,偶然偷窃,但在店里,品行却是最好。喝酒从不拖欠酒钱,就算被记了名字,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镜头回到台前。孔乙己又在被人调侃不会认字,不过,孔乙己作为读书人,对于认字与否,自信的他对此不屑置辩。但旁人说他捞不到秀才,孔乙己却立马显出颓唐的模样,败下阵来。

孔乙己知道,和这些顾客们聊天只能是自讨没趣。于是,他将“听众”目标对准了店内的小伙计,也就是叙述者“我”。

屏幕前的你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但想必,你对孔乙己的这个问题印象深刻——“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



可惜,小伙计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孔乙己是像讨饭一样的人,不配教自己。

孔乙己还会给孩子们分自己的茴香豆吃,即使自己也所剩无几。可是,就算孔乙己这样的让人快活,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许久没有来喝酒了。据喝酒的主顾们说,他偷了镇上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残了腿。一向好品行的他,也拖欠了很久的账。

据小伙计“我”回忆,最后一次见孔乙己的时候,他是爬着来喝酒的。看来传闻是真无误。此时的他,只能低低吆喝,面对着众人的哄笑,也再无力辩驳,只能求饶。

于是,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孔乙己又爬着离去。也是在这哄笑声中,孔乙己大约已经死了。

《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




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同时,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在鲁迅的小说丛林中,批判旧式知识分子腐朽与麻木的,不止《孔乙己》一篇。孔乙己的形象何以深入人心?

让我们通过这周的共读,挖掘《孔乙己》不同的侧面,一起见证它的精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映心月

固执倔犟的孔乙己,像我像你也像他。

猜你喜欢
鲁迅全集(一):孔乙己

鲁迅小说集节选《孔乙己》。在“孔乙己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影子背后,我们看见一个一个1930年代社会里各阶层人民对于生命与生活的反应。

by:炽白之声

鲁迅经典全集:孔乙己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孔乙己的故事|鲁迅|周树人

(完结撒花,但别担心,后面还有其他的书要播(无版权的,有版权的我没钱,要不资助点))《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最后被封建...

by:有故事的九空

孔乙己|脱下的长衫|鲁迅杂文集

五四运动至今,中国文学历史上站着一位穿着长衫喝酒的人。他便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白话文运动至今,中国文坛上站着以为文学斗士他便是写出孔乙己和他的长衫的鲁迅。当时代...

by:奚句

鲁迅《呐喊》|孔乙己|狂人日记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赞赏方法如下():1.点赞赏码图片,保存于相册;若无法保存可直接截屏保存。2.打开微信,选择右上角+号,选择扫描,选取第一步保存...

by:草木心斋

鲁迅-呐喊 (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很早之前录的.有时间的时候再重录.先生的作品小的时候读不懂,现在大概有些懂了,只是,有些.

by:君子吹

鲁迅小说精选丨闰土、阿Q、孔乙己在喊你

鲁迅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短篇小说集中。《呐喊》作于1918年至1922年间,共收录短篇小说14篇,生动再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

by:卡尔博学官方账号

孔乙己|鲁迅经典小说集|脱不下的长衫

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成书中人!此作是鲁迅“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

by:龙庙山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