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集-张载-剑阁铭

2023-07-25 04:48:1904:24 50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50 喜点/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时光的碗

(11)公孙:指公孙述。新莽时在益州称帝,后为汉军所破,被杀。 (12)刘氏:指刘禅,三国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魏军攻陷成都,他面缚舆榇出降。衔璧:出自《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后称国君投降为“衔璧”。

时光的碗

(9)百二、十二:原指百分之二,十分之二,这里形容山河险固之地。田生:田肯。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伪游云梦,因执韩信。“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替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 (10)趑趄(zī jū):形容徘徊不前的样子。

时光的碗

【注释】 (1)梁山:即梁州之山,剑阁所在的地剑门山当时属梁州。 (2)属(zhǔ):连缀,连接。荆:湖北荆山。衡:衡山。 (3)缀:连接。岷:岷山。嶓(波):嶓冢山,在今陕西宁强县。 (4)邛(qióng):汉代西南少数民族,此处指邛人居住地,现属四川省西昌地区。僰(bó):古代少数民族,此处指其在春秋前后居住的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今位于四川宜宾。 (5)褒斜:古道路名,即褒斜道,其陆道是自汉以后为秦岭南北互通往来的重要通道之一。 (6)彭:指彭门山,又称天彭阙,在今四川彭县西北。 (7)碣: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8)嵩:指嵩山。华:指华山。

时光的碗

岩岩梁山(1),积石峨峨,远属荆衡(2),近缀岷mín嶓bō (3)。南通邛(qióng)僰(bó)(4),北达褒斜(5) ,狭过彭(6)碣(7) ,高逾嵩(8)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9),并吞诸侯; 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shěn 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jǐ ,万夫趑趄(zī jū)(10)。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11)既灭,刘氏(12)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猜你喜欢
张载传丨为往圣继学

《立心立命开太平——张载传》是文化学者权海帆先生最新历史人物传记作品,是对先贤千年诞辰最好的纪念。本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陕西广播电台《空中书苑》栏目同步...

by: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广播剧《张载》

张载,字子厚,号横渠,陕西眉县横渠镇人。我国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关学的创始人。他自幼聪颖,气宇不凡,弱冠之年便立下报国之志,后受范仲淹的指教,博学...

by:横渠云书院

封天剑阁

步入修真界,一步步追寻人生大愿的封天之路的故事..这个世界里,存在了天地大妖,昔建木自崩天地下,不愿抬头看妖天,更有自在之念,不甘季天常在,炼山河大地成鼎,欲轰...

by:钟馗说书

《陆地剑仙:剑阁守剑八十年》孟凡蜀山剑阁守剑

小说简介:拥有天赋【剑道通神】的孟凡,重生到修仙世界,成为蜀山剑派的剑阁守剑人。触摸到“七星剑”,获得七星剑诀。触摸到“镇妖剑”,获得斩妖剑意。触摸...

by:温蔓与霍绍霆的小说

弈剑阁主试音专辑

嗨~你来啦,这里是“弈剑阁”的故事试炼场,这里有各种风格的故事。要不,您先挑几个尝尝。

by:弈剑阁主

悟性满级:剑阁观剑六十年

【本书高订三万三,老白小白皆可品尝】【三百万字大精品文,已肥可宰!量大管饱】本书又名《观剑长生》《悟性满级,剑阁观剑人》世间剑修三千万,剑阁门前尽低头!...

by:听友470263709

陆地剑仙:剑阁守剑八十年孟凡

【收听须知】1、陆地剑仙:剑阁守剑八十年孟凡2、由于音频节目更新的比较慢,如想快速阅读小说文字版的全部章节,请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毛毛虫文学】,关注后,并在...

by:听友384947496

剑阁闻铃(大女主修仙,作者:时镜)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闻天道曲如弓周满一生凄苦,求全难全,本以为逆天改命得证大道,列为齐州帝主,却不料封禅当日,为千门百家围攻,殒身玉皇顶。前尘散尽,一朝梦回……剑...

by:我家的猫咪是头居

我在剑阁苟到无敌丨重生爽文丨主角开挂

李白,重生到修仙世界,成为蜀山剑派守剑弟子。触摸到“七星剑”,获得七星剑诀。触摸到“镇妖剑”,获得斩妖剑意。触摸到“伏羲剑”,获得伏羲神体。……在剑阁...

by:cv冷画屏

家 道 | 持家有道 |弈剑阁主演播

【内容简介】自古以来,“家为国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古人对家庭治理很看重,便形成了治家之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

by:弈剑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