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讲

2022-08-10 14:30:5554:19 50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上海書蟲

(续前) 5)我个人不愿意使用「现象学」这一中文译名,就姑且沿用玄奘法师的方式,使用原文 phenomenology 和 phenomenon。6)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具体事物中,来感受 phenomenology :例如,测谎器的原理,就是根据说谎人经常表现(显现)出的一些现象,来判断当事人是否在说谎。又譬如,临床医学,就是根据患者所表现(显现)出的各种症状(现象),来研判其病因病根。再譬如,当年,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拍了一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网上可以看到)。安氏认为,他是在忠实记录,但我们认为,他是在丑化,为此展开了批判。这起事件,很可以用来,作为 phenomenology 的一个讨论案例。

七暖心理 回复 @上海書蟲

您的学时很渊博

上海書蟲

1)象这样边读书、边讨论的形式,实在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难得的! 2)我一直想了解一点 phenomenology 知识,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现在,想跟着余老师所主持的读书会,再来学习这门知识。3)phenomenon 一词,原是神学词汇,主要是指「上帝的显示」、「神迹」。那么,该词也就是汉传佛教经常说的「示现」,有宗教经验的人都很容易理解。所以,本学科的「现象」一词,若改译为读书会中所提到的「显现」,可能更贴切一些吧?。4)「现象」与「本质」,是一对对立的矛盾;而「显现」,则把这一对矛盾,给统一起来了,「合二而一」了。「现象」乃「本质」之显现。我们就是要根据事物所显现之现象,来探求其内在本质。

七暖心理 回复 @上海書蟲

很高兴看到你的评论和认可~~我也是初学者,一起学习phenomenology吧~~你说的“现象与本质是一对对立的矛盾,显现把这一矛盾统一起来了”,我很认可,但感觉上仍旧有些模糊,还需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整合起来。

七暖心理 回复 @上海書蟲

是的!我曾听老师吐槽,很多时候我们的现象学成了“现象学学”,本书作者也有类似观点:这本是一门解释人类经验的学问,结果因为术语晦涩,反而离人们越来越远了。所以他写作本书,是为了将现象学从某种“神坛”上拉下来,回到人们身边去。我作为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初学者,读这本书,收获很大。 PS:雪中悍刀行我也看过,风紧,扯呼!很可爱。

上海書蟲 回复 @上海書蟲

非常、非常感谢余老师的回复! 1)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还是按照约定俗成,使用「现象学」这一中文称谓吧。2)我们看武打小说,常会遇到一些「江湖黑话」,例如「风紧,扯乎!」之类。这时,小说作者会给我们翻译,「风紧」= 情况不好,「扯乎!」= 赶紧撤退。这样,读者才能读得下去。 3)西方哲学著作中,充斥了大量学术专用词汇,就如同土匪黑话一般,令人费解。尽管学者对这些「学术黑话」做了大量解释,但遗憾的是,这些解释,几乎都是「用黑话来解释黑话」。普通读者无法理解这些「学术黑话」,也就无法理解哲学家们的思想。 4)《十四讲》的作者还算好的,举了不少例子,打了不少比方,以此来帮助我们普通读者,能坚持学下去。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史记》第一卷 前言

中国历史文献缺了《史记》便不完整,中国经典文学缺了《史记》便少了精彩!虽然进入了中学教材让《史记》家喻户晓,但也常常缺少完整系统的学习。朗读名著既是对自己系统学...

by:乐读娃娃

前言集

一本书的前言、序言等是对一书的综述,往往是很值得细读的部分。本集收录我读过的一些书的前言、序言等,虽然有些书非常有价值,但由于版权等原因不便收录全书。

by:沪上耕夫

不许生病 前言

用最真实的感悟,体会自我管理后的变化,我们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去追逐我们的梦。大家好,欢迎订阅(人生康养)主播是一位对如何进行养生的爱好者。善待生命,从自我做起...

by:人生康养

前言 持续更新中

前言,也称“前记”、“序”、“叙”、“绪”、“引”、“弁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字。书籍中的前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

by:胖纸读书

社会热点前言地带

这里有最形象的咨询,我们一起关注社会变化,品味人生百态

by:侃姐癫谈

稻盛和夫-前言 心法

微心363739700稻盛和夫(INAMORIKAZUO,1932年1月30日-),企业家,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京瓷与DDI(现KDDI)创...

by:刚子有声

北大24堂修心课——前言

心是一切的根源,是成就一切的基础,心不修,万事不成。用他人的经验智慧,长自己的经验能耐!

by:个人成长学堂罗晨阳